中國著名水利工程廣西靈渠是誰修建的?

雲行雨見聞


在古代,運河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有多大?看看揚州就知道了。一條京杭大運河,讓揚州成為中國古代的大上海,“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幹什麼去?花天酒地!不過,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並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靈渠。

靈渠在哪呢?就在山水甲天下的廣西桂林。桂林有兩條名震天下的水,一條是桂林南部陽朔境內的灕江,一條就是桂林北部興安境內的靈渠。提到京杭大運河,必提隋煬帝楊廣。而提到靈渠,就不能不提和楊廣有點類似的秦始皇嬴政。靈渠,就是秦始皇留給後世國人的寶貴遺產之一。

秦始皇在滅六國的同時,目光就投向了當時人煙稀少的嶺南。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將王賁滅齊的同時,還有一支神秘的秦軍向未知的世界進發,這就是將軍屠睢率領的50萬秦軍。

這支軍隊的任務是向南征服百越。但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從秦國本部到嶺南有上千公里,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要運輸龐大的軍資糧草,困難可想而知。

屠睢的五路大軍在南方經常碰釘子,尤其是一支穿越湖南到廣西的秦軍,因糧草供給困難,在當地的崇山峻嶺中經常遭到伏擊,損失很大,還當了3年的“野人”。秦始皇聽說後,他認為必須解決秦軍的後勤運輸。怎麼解決?秦始皇巡遊到湘江時,突發奇想——走水運。湘江北連長江,秦軍在本土的糧草運輸可以走船,而南方最大的河流珠江橫穿嶺南,只要打通湘江和珠江,秦軍就能解決運輸問題。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讓監察御史史祿負責靈渠的修建。靈渠工程分鏵嘴、大小天平、南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5個部分,修好之後,千舟競發,風帆浩蕩。後人稱讚史祿“咫只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實際上呢,沒有秦始皇的決定,又怎麼會有史祿的功成名就呢?

靈渠的修建,不但實現了秦始皇統一嶺南的計劃,還讓中原與嶺南之間的交通運輸得到了質的提升。但秦朝之後,靈渠幾乎像被歷史拋棄了一樣,誰需要就臨時修一下。比如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來南方打仗修過。

等到了唐朝,靈渠基本上就成了空殼,對嶺南經濟發展造成很多不便。公元825年,小昏君唐敬宗剛登基的寶曆元年,時任桂管觀察使的李渤修過一次。又過了四十多年,唐懿宗鹹通九年,公元868年,桂州刺史魚孟威又大修過一次,浚通水道,終於把大船請了回來。

史祿、馬援、李渤、魚孟威,對靈渠從“出生”到“養老”,都是一條龍熱情服務,所以後人在靈渠南渠的岸邊,修築了四賢祠,紀念這四位老黃牛。至於秦始皇,後人一邊享受他帶來的歷史紅利,一邊接著罵他是暴君。

不過,關於靈渠的修建,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說秦朝有三位石匠,甲開鑿了三十多公里的運河,溝通了湘江和灕江。但兩條河的水位相差好幾丈,他始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被秦始皇殺了。乙用多級升降水位的陡門,解決了這個問題,船隻可以順利通航。可他沒有解決靈渠分水的問題,又被秦始皇給砍了。丙接任後,在前兩人貢獻的基礎上,實現了靈渠的徹底浚通。

秦始皇要賞丙,丙卻說靈渠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請皇帝給前兩人平反。秦始皇大怒,給他們平反,就等於承認老子做錯了。秦始皇給丙兩條路:要麼老實接受封賞,要麼砍頭。丙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賞也不要了,拔劍自殺,用這種悲壯的方式和秦始皇抗爭。老百姓為紀念三位賢者,修建了三將軍墓。

不管哪個版本,靈渠的浚通,對中國南北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巨大作用。靈渠雖然不長,但他的歷史貢獻,並不比京杭大運河少。


地圖帝


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靈渠,據《史記》記載,最早主持修建的人叫史祿。史祿不姓史,但《史記》中記載的是“監御史名祿”,而人們又不知這個監御史的娃氏,歷代史志就習慣性稱他為史祿。


在無測量儀器的秦朝,將兩條互不相干、落差達32米的河流連接起來,並且要滿足通航需求,當時的施工難度可想而知,也可以估計得到史祿和他的同事們付出了多少辛勞和汗水,犧牲了多少施工人員的生命。然而正是這條靈渠,解決了征服百越的秦朝軍隊的後勒補給問題,為秦始皇統一中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史祿之後,歷代相繼對靈渠進行了24次修復,其中功績最大的有馬援、李渤、 魚孟威3位。人們為了紀念始鑿靈渠主持者史祿和歷代重修靈渠者的業績,在靈渠旁為他們建立了 靈濟廟,也就是後來的四賢祠。



雲行雨見聞


靈渠是誰修建的?不少人會不加思索的說,是史祿,還有馬援、李渤、魚盂威等人。事實果真如此嗎?在靈渠河畔,有個三將軍幕,與河岸上的飛來石,相互印證著那段艱辛的修渠傳說。

史祿負責監造靈渠,但具體的實施卻是3位石匠。史祿上任後,命令石匠張為負責設計施工。張為帶領民工與眾石匠風餐露宿、忍飢挨餓,經過近一年的艱苦開鑿,渠道終於修成了。但是開閘放水那天,渠水經過一個叫道士田的地方時,堤壩崩潰,渠水外流。史祿怪張為修渠不力,便殺害了他。

史祿又命令劉成負責修渠。劉成石匠知道秦始皇和監官急於成渠,被迫帶著民工到20裡外的石山取石料,把建堤的石塊都鑿成三尺寬三尺高。冬去春來,好不容易把崩坍的堤壩修築起來了,這次比上次更加堅固。但是,放閘那天,堤壩再次崩坍。史祿見狀又把劉成殺害了。

再後來,史祿又命令李義負責修渠。李義石匠帶著民工到30裡外的山上取石頭,石塊鑿得比上次更大更厚。路又遠,活又重,民工食不果腹,一個個面黃肌瘦,奄奄一息。歷經艱辛,堤壩終於修好了。李石匠望著數千個累得死去活來的民工,想著放水後,自己吉凶難測,不由得痛哭失聲,數千民工也跟著大聲痛哭。哭聲震天動地,驚動了到此雲遊的白鶴大仙。大仙送給李石匠一根五寸長的線香,把石塊牢牢地捆在一起,終於保住了靈渠。

有傳說的地方,必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必有歷史。每一項傑出的水利工程的背後,不知付出了多少人的血汗、淚水、甚至生命。靈渠被稱讚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豈是史祿等少數人所能修建的,沒有留下姓名的千千萬萬建造者,有多少人還會想起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