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情话、土创、土偶,为何离不开一个“土”字?

“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

“没有啊,为什么这么说?”

“那为什么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你知道你和星星有什么区别吗?”

“不知道”

“星星在天上,你在我心里”

土味情话、土创、土偶,为何离不开一个“土”字?

这种撩人、抖机灵的土味情话属于网络流行语,指那些很腻人又有点乡土感的情话。这种情话虽然很腻人,但也很撩人。土味情话这个梗的由来其实早已存在,是土味文化中的一个小分支,但是让土味情话热起来的应该是在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中走红的,因为在节目中曾有土味情话大比拼的花絮,也正因为这个花絮,使得土味情话爆红网络。

最近大火的综艺选秀节目《创造101》被网友戏称为“土创”,即土味的《创造101》。一方面由于该综艺节目的原型为韩国的《PRODUCE101》,另一方面该节目在宣传阶段时101为练习生的颜值也广泛被大家吐槽,播出阶段练习生的各种妆发、造型也是网友的槽点。所以将该节目称之为“土创”,“土创”这一黑称也因为王菊的一句“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而广为传播。在其之前播出的《偶像练习生》被成为“土偶”亦是被称为“土偶”。

土味情话、土创、土偶,为何离不开一个“土”字?

实际上,以上这些均属于“土味文化”。那么到底何为“土味文化”?“土味文化”是精英审美和民间审美割裂的产物。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那些不合潮流、土气、过时甚至有些低俗的文化符号都可以称之为土味。国内的土味文化的产品形式多种多样,以《我们不一样》、《带你去旅行》为代表的音乐产品,以土味情话为代表的社会语录,以及以“社会摇”为代表的土味视频等。

土味情话、土创、土偶,为何离不开一个“土”字?

土味文化最早发源于以“快手”为代表的社交APP中,捧红了一批诸如牌牌琦、高飞等网络红人。快手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虽然上线时间不早,但却精准地找到了市场空缺——乡镇青年。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收入水平低,因此造就了“短、平、快”的土味文化。快手上的土味视频可以理解为受众在展示自我的需求,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土味视频的发布者将后台行为前台化,他们将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戏剧化。同时,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知沟也在无形中逐渐拉大。信息富有阶层与信息贫困阶层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等的,知识格差于信息格差在逐渐扩大。而乡镇青年在获取智能手机这样一个媒介的同时,也获取了“快手”这样一个短视频平台,他们也想通过其展示自我、为自我发声,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

土味文化虽产生于“快手”上,但“土味”一词最早却出现在微博上,“土味老爹”、“土味挖掘机”等微博运营者将快手上的“土味视频”搬运至自己的账号上,并获得了大量用户关注、转发与点赞。而网友也在评论中晒出各种各样的“土味表情包”,上传土味文字,掀起了“土味文化”的浪潮。然而,与快手上的用户想要获取情感共鸣不同的是,微博用户在观看、转发、评论的同时,往往摆高姿态,站在“上帝”的视角对其进行嘲讽或鄙视。但与此同时这些“嘲讽与鄙视”,也促进了“土味文化”的活跃度与传播度的提高。

土味文化与丧文化、佛系文化等青年文化种类相似,但其作为亚文化的其中一种,却存在着物化女性、男权至上、低俗等特点。因此,土味文化背后的文化审美格差与区隔问题,尤其是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作者

土味情话、土创、土偶,为何离不开一个“土”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