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花一萬塊,狂賺25套房,晉身千萬富翁?我也就看看不說話

一對悉尼年輕夫婦譜寫房產傳奇:僅花一萬塊,狂賺25套房,晉身千萬富翁!

Scott和Mina O'Neill,是一對普普通通,在職場打拼的夫婦。他們並不是什麼富二代,官二代。事實上,大學畢業後,Scott只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工程師,而Mina也只是一名銷售人員。他們跟其他打工一族一樣,每個月定時領工資,定時納房租。沒有機會存什麼錢。

僅花一萬塊,狂賺25套房,晉身千萬富翁?我也就看看不說話

但是,就是這對在2010年僅有22,23歲的年輕夫婦,卻發現了一個投資的好技巧。於是,在5年內,他們從拮据的$15000儲蓄,搖身一變,變出了1000萬澳元。2010年的時候,夫婦兩人用辛辛苦苦打工湊來的15,000澳元,加上貸款的錢,共48萬澳元買了他們的第一套房產。房子位於悉尼南部的Sutherland。

然而他們買來房產,並不是為了自住。相反地,他們靈活地運用起“rentvesting”的方式來投資房產。意思就是,到處購入房產,卻繼續租房子住。他們要想方設法地把房子租出去,來抵消掉貸款和利息!

而且,他們看中了澳洲房價的持續高漲形勢。一年過後,當地原來40萬左右的房子就升到50萬了。緊接著,夫婦兩人就利用這升值的10萬元,再申請80%的貸款,購入下一套房產。如此類推。結果,這5年裡,夫婦兩人就已經坐擁珀斯、黃金海岸、新州Cooma和Port Macquarie多地共25個房產。

這些房產全部出租,想想這租金收入就不菲了。這麼年輕就當包租公包租婆了,衣食無憂啊。而且,據Domain數據顯示,夫婦兩人購入的第一套在Sutherland房產,如今,已經從當初的$48萬變成了$84萬!房價上漲加上每個月收取的租金,就完全抵消了貸款利息,而且還有賺。

Scott坦言:“收益率低於6%的地方不要投資,不要忽視資本增長和資金流動的重要性。”

僅花一萬塊,狂賺25套房,晉身千萬富翁?我也就看看不說話

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地產一哥”Nathan Birch,僅僅30歲就坐擁200多套房產。

Nathan的策略其實跟Scott和Mina的類似,在便宜的社區以低價買入,之後將房子出租出去,但一定要保證租金能負擔貸款,當房價漲上來之後我就利用多出來的錢再去買房。

他最初投資的房產都是高增值土地類房產(別墅);由於快速增長、且獲得銀行的二次、三次、多次融資後,套現了更多可支配資金用於再次購房。

僅花一萬塊,狂賺25套房,晉身千萬富翁?我也就看看不說話

有心的投資者肯定能從中讀出真諦,也許我們不能複製他們的成功,但是肯定能從中學習投資的思路。

第一、投資於產生更多現金流(租金)的資產

房產投資的兩個要素:

1、房價增值(Capital Growth)

2、租金收入(Rental Yield)

第二、巧用金融槓桿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利用大量房產積累財富需要極大的現金流才可以做到,實際上這是個誤區。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那麼在房產投資活動中,可以說給“我一個銀行,我可以買下整個澳洲”。

總的來說,當我們看到他人在投資領域取得成功時,羨慕之餘,更應該獲得啟示。從今天分享給各位的案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跳出單一買房盈利,跳出單一市場,是未來投資者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真正的高淨值人群和精英階層的個人可支配時間隨財富的增長而增加,反觀國內的富裕人士或者企業老闆,財富越多,個人時間反而越來越少,繼而犧牲了家庭幸福、個人健康。這就體現了兩者不同的財富管理理念和經營財富思維的不同,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呀。

僅花一萬塊,狂賺25套房,晉身千萬富翁?我也就看看不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