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斯拉夫消失了?

舆地铲史官


翻开欧洲地图,大家就会发现高加索以西的欧洲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在冷兵器时期不利于兵团的大纵深形动、也就不利于统一。欧洲传统的城邦制文化更催生无数小国,加之各国之间文化、语言、宗教差异明显,很难融合,这也造就了近现代欧洲地方不大,国家众多的分散局面。

巴尔干半岛以南斯拉夫人为主,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并称为“欧洲三大野蛮民族”,但斯拉夫人本身又分类为西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东斯拉夫(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以及南斯拉夫,顾名思义南斯拉夫就是南部斯拉夫人形成的国家,但南斯拉夫更像是一个语系概念而不是国家民族概念,因为在南斯拉夫人聚集的巴尔干半岛汇集了太多的民族语言宗教,虽然铁托时期曾经把他们整合为类似于苏联的大南斯拉夫,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南斯拉夫分奔离析。

先大概捋一捋南斯拉夫地区国家的构成

(1)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可以算是唯一真正的南斯拉夫国家,他以斯拉夫人为主,信仰东正教,国土面积略小于韩国,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语。

(2)克罗地亚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上打入决赛的克罗地亚着实令世人刮目相看,克罗地亚面积狭小(56594平方公里),200多万人口。以斯拉夫人为主,信仰以天主教为主。

要说克罗地亚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国,但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渊源很深,双方都是7世纪时期涌入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克罗地亚语和塞尔威亚语同源,相似度很高。但在迁徙过程中,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为争夺领导权打的不可开交,而不同的位置又决定了他们虽然同源发展方向不一致,中世界的塞尔维亚一直属于奥斯曼帝国势力范围,所以塞尔维亚人保留了东正教传统,克罗地亚则处于奥匈帝国地理范围,大多数国人因此改信天主教,这一差异带来了巨大的分歧,二战时期,克罗地亚政权“乌斯塔沙”集中屠戮塞尔维亚人,据以色列的亚德-瓦舍姆大屠杀资料中心统计:约50万塞尔维亚人被杀害,25万被驱逐,20万被迫改信天主教。在最大的集中营亚塞诺瓦茨,约10万被屠杀,其中多数是塞族人。就连墨索里尼都看不下去,以至于后来塞尔维亚寻求意大利保护,当然塞尔维亚也屠杀了不少克罗地亚人,但与克罗地亚相差甚远。

(3)斯洛文尼亚

一般认为斯洛文尼亚人也是斯拉夫人的后裔,克罗地亚语属于斯拉夫语系,但他们进入巴尔干半岛较早(大概公元前500年就完成迁徙),文化上与后来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也存在差异,且由于长期受到奥匈帝国影响,他们信奉天主教。

(4)马其顿

马其顿是个很有趣的国家,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大帝就是马其顿人,但其实与现在的马其顿关系不大,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是希腊人时期的马其顿,确切的说亚历山大大帝是希腊人,现代马其顿以斯拉夫人为主,都是公元七世纪斯拉夫人大迁徙以后建立的国家,只不过鸠占鹊巢。马其顿历史上一直被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奥匈帝国争来争去,后分为南马(正统希腊人)和北马(斯拉夫人),现在的马其顿是北马,北马信奉东正教,和塞尔维亚同源,但最近几年马其顿人非说自己继承了亚历山大的衣钵,要认人家为祖宗,和韩国人非说自己是蚩尤子孙差不多,为此和希腊吵的不可开交。

(5)波黑

波黑在上世纪90年代一直在打仗,究其原因就是民族太多,波黑原本是正统塞尔维亚人,早期曾建立波斯尼亚王国,他们信仰东正教,讲塞尔维亚语,与塞尔维亚最亲,但由于中世纪长期被土耳其人统治,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土耳其人连哄加骗让许多斯拉夫人改信伊斯兰教,巴尔干半岛能闹成这样,有一大半怪土耳其。现在的波黑,以穆斯林为主,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都有,不打架才奇怪。

(6)黑山

黑山全国只有64万人,你没有看错,就这么多,他们是斯拉夫人后裔,讲塞尔维亚语,信仰东正教,虽然在公元12世纪曾短暂建立小国家,但此后一直与塞尔维亚在一起,黑山也是最后一个脱离南斯拉夫的国家。作为欧洲最穷国家之一,黑山独立毫无意义,只不过是被一部分政客蛊惑的结果,加之塞尔维亚嫌弃黑山穷,拖累自己,对黑山独立无所谓,最终造成兄弟分手的结局。

(7)科索沃

虽然科索沃没有完全被承认独立,但已经既成事实。科索沃独立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科索沃以阿尔巴尼亚人为主,原本就不是斯拉夫人,甚至有研究认为科索沃是阿尔巴尼亚的起源地,他们讲阿尔巴尼亚语,信仰伊斯兰教,只不过历史上被塞尔维亚征服,有机会独立自然想独立。

如果读者有耐心看到这就知道了,南斯拉夫太乱了,压根就不可能尿到一壶里,1918年第一次出现南斯拉夫王国,更像是这些饱受欺凌的小国报团取暖,几百年夹杂在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之间被踢来踢去,做够了二等公民,即使不对付,好歹比给人家当狗强。但即便如此,彼此之间也是内斗不断,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大屠杀就是个例子,等到铁托上台,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力把这些国家民族捆在一起,获得了暂时的安宁,但长期来看,分裂不可避免,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矛盾,克罗地亚出生的铁托刻意把波黑马其顿从塞尔维亚分裂出来,单独管辖,在当时看不出严重后果,南斯拉夫分裂的时候才开始显现,这也是许多塞尔维亚人记恨铁托的原因之一。

而也正因为小国众多,欧洲人自古以来就不像中国人那样具备大一统意识,分开就分开独立就独立,不强求,未来巴尔干的国家有没有可能再次携手,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整个欧洲都有走向统一的倾向,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只处在历史一个截面,将来的一切都有可能。



日慕乡关


因为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去世,最后导致整个国家土崩瓦解。而我们的国足在世界上面的排名,最少也跌了六个名次。


▲铁托



南斯拉夫是一座建立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建立的时间比较晚,1929年才正式建立。它是从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出来的塞尔维亚族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建立起来。

之后又经历了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败了曾经雄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以及周边其他小国,吞并了原属两大帝国的零散民族而形成新的国家。在一战结束后的1918年,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又经过了十年漫长的发展,领导者决定解散议会以及内部多个党派,改为了国王实行独裁的统治,并且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南斯拉夫倒向了轴心国,而南斯拉夫内部也因此出现了分裂。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出现了一位决定性的领导人——铁托。他领导着南斯拉夫的人民,经过艰难的抗争,铁托取得了胜利。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并且在1945年年底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主义共和国,在1963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由于南斯拉夫创立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国环境比较复杂,来自国际上的危机也比较的多。而南斯拉夫也有着“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说法。可见南斯拉夫的内部何其混乱,也为后来的消失埋下了伏笔。

其实我认为南斯拉夫之所以消失,主要是因为民族内部混乱问题。比如说南斯拉夫主要是由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马其顿族、保加利亚族、克罗地亚族等民族组成,但是他不像我们国家,他们每个民族的人口基数都没有超过50%,甚至几乎是维持在同一水准。


所以对于南斯拉夫来说,他们每一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同时也是多数民族。而且不像我们国家,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民族间的矛盾比较不明显。但是南斯拉夫成立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其人口与领土几乎都是靠吞并而来。

他们从存在再到消失,只有短短的88年,甚至都没有长过一个人的寿命。各个民族之间都在为自己民族谋求利益,对其他民族实行打击。就连他们的领导人铁托都没有看清这个问题,铁托作为克罗地亚族人,对之前执政党的塞尔维亚实行打压,因此也造成南斯拉夫内部声音众多很难团结。

之前所讲的三种宗教,则是基督教,东教,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南斯拉夫由六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信奉的宗教几乎都不同。渐渐形成了三大派系,而且每个派系之间的实力势均力敌。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宗教信仰不同,中间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


南斯拉夫如此庞大的一个联邦制国家,他最后的分崩离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内部原因造成,当然离不开外部的因素。

南斯拉夫建立在南欧的巴尔干半岛之上,他在当时的地位,完全就是一个火药桶。地处在欧亚非三大陆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周边各个势力虎视眈眈,谁都想来掺和一脚。

自从铁托在二战之后执政,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选择依附着苏联,反而与他对着干。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并不好。这种情况一直等到赫鲁晓夫登台之后,才有所改善。

特别是当时在冷战爆发时期,美国与苏联分别建立了北约与华约。然而铁托一直遵循的是不结盟运动,选择双方都不支持。因此北约试图拉拢铁托,并且给予其经济援助。这让苏联相当不满,联合其他国家制裁南斯拉夫,将其排挤出情报系统。


再者南斯拉夫族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所控制的亚得里亚港口,扼住了俄罗斯/苏联向外发展通道。其次对于美国相当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以及地中海两条贸易航道来说,强大的南斯拉夫国家,并不是美国的乐于看到的。

最后是对于欧盟方面来说,他想让成员国获得最大利益,就迫切的想希望南斯拉夫加入。但是完整的南斯拉夫对于欧盟来说是一个威胁,因为一旦他选择加入,那么话语权很有可能向他这边偏斜。所以对于欧盟来说,他们也不希望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出现。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方面,都想试图把这个国家瓦解掉。倘若南斯拉夫内部团结一致对外,欧盟与美国想达到这个目的其实比较难。但恰恰是因为其内部民族冲突严重,最后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在欧美方面的渗透之下,南斯拉夫内部发展也极其不平衡。

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情况位于欧洲前列。最落后的地区,在欧洲排名倒数。这让处于同一联邦制国家下的其他地区,内心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独立的浪潮。



南斯拉夫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面,先后有四个国家宣布独立。欧美方面一看自己的目的达到了,立刻宣布承认这四个国家。最后只剩下了塞尔维亚以及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但是这最后的难兄难弟也没有走多远,两个国家分别在2006年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彻底成为历史。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信仰,多国界的国家,可见内部不团结可以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而他们的情况又是与我们何其相似,外部美国虎视眈眈,内部贫富差距严重,民族众多。但是我们胜在团结,这也是南斯拉夫解体的根源所在,我们只要拧成一股绳,就不怕外部所有问题。


史之策


南斯拉夫这个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的国家,曾经也是巴尔干半岛上的统一的大国,成为当时南欧的重要力量,以致于成为欧美和苏联竞相拉拢的对象。然而,这个国家只存在了88年就香消玉殒了,分裂成7个独立的国家。那么南斯拉夫究竟为何突然消失了呢?难道是被火药桶炸翻了吗?

巴尔干半岛被誉为欧洲的火药桶不假,这一地区长期因民族宗教矛盾战乱不断,在加上外来势力的介入,使这个火药桶一点就爆。

南斯拉夫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是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6个国家组成,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人(1991年)。

南斯拉夫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简直就是奇迹,因为其民族宗教等相当复杂。主要的民族有斯洛文尼亚族、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马其顿族、阿尔巴尼亚族、马扎尔族、保加利亚族等众多族群,并且各个族群人口没有达到50%以上的,没有单一的主体族群,各个族群为了本民族的利益往往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比如,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实行大塞尔维亚主义,对其他族群实行打压。而出生克罗地亚的铁托总统上台执政以后,采取对塞尔维亚族群的打压政策,这就使得整个国家各个族群之间不能相互融合、团结,无法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由于各个族群的独立性比较强,这就为以后脱离联邦而独立提供了基础条件。

南斯拉夫各个族群信仰的宗教也不同,因为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受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过,所以信仰的宗教有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南斯拉夫的西部靠近基督教的中心地区罗马,跟意大利接壤的斯洛文尼亚信仰基督教;而塞尔维亚、黑山 、克罗地亚、马其顿等国信仰东正教;波黑以信仰伊斯兰教和东正教为主,科索沃信仰伊斯兰教。各个国家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矛盾冲突时有发生,除了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也成为南斯拉夫走向分裂的根源。

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地缘关系错综复杂,外来势力介入频繁,外部势力的介入成为南斯拉夫分裂的重要推动力量。

冷战时期,美苏形成两大阵营,而南斯拉夫却是特立独行,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刻意和苏联保持距离,没有加入苏联主导的华约,导致两国关系恶化。这也给欧美西方国家争取南斯拉夫的机会,虽然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各异,但是美欧为了对抗苏联,给予南斯拉夫经济援助,于是南斯拉夫成为欧美和苏联竞相拉拢的对象。不过由于南斯拉夫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引起苏联的强烈不满,苏联联合其他巴尔干半岛上华约国家孤立南斯拉夫,并将其开除出情报系统。

不过苏联为了冲出土耳其对黑海的控制和封锁,贯彻通过东欧平原南下巴尔干半岛,从巴尔干半岛进入地中海的战略,使苏联对南斯拉夫国家的影响和控制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实力大幅衰落,俄罗斯也长期与黑山保持密切关系,得以使用黑山位于亚德里亚海沿岸的港口基地。而一旦黑山加入欧盟和北约,那么俄罗斯将会失去这一出海口。所以,南斯拉夫也成为俄罗斯同欧美势力对抗和角逐的战场。

对于欧洲来说,欧洲从欧共体逐步向一体化的欧盟发展,欧洲有意将南欧的南斯拉夫也纳入欧盟和北约,如果南斯拉夫作为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加入欧盟,那么势必会影响欧盟的主导权问题,所以欧洲不希望南斯拉夫统一强大。因此,从八十年代开始欧洲加紧了对南斯拉夫的渗透和分化,也导致南斯拉夫内部矛盾冲突不断。

对于美国来说,虽然南斯拉夫距离美国本土相当遥远,但是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出现在巴尔干半岛势必会对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这两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构成威胁,甚至可能威胁到中东产油区的安全,所以美国对南斯拉夫的政策也是分化瓦解。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南斯拉夫成员国也纷纷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而独立,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而欧洲和美国对于独立的国家马上宣布承认,欧美的分化瓦解政策取得初步成果。

然而,对于南斯拉夫解体后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建的南联盟欧美也不放过。为了使其继续分裂,欧美一方面对南联盟实施经济、政治、军事制裁,另一方面继续对黑山和塞尔维亚进行分化和瓦解。

1999年欧美借科索沃危机之际出兵轰炸南联盟,使科索沃在欧美的保护下最终得以从南联盟独立,南联盟进一步解体。

2006年黑山的独立,标志着南联盟完全彻底的解体,这个存在了88年的巴尔干大国从此不复存在。

综上,南斯拉夫作为一个时代已经终结,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主体民族较为分化,再加上民族政策适用不当,导致各民族之间不能有效地团结和融合,没有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这是导致国家分裂的内在原因。而欧美国家对南斯拉夫的渗透和分化瓦解对南斯拉夫的解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叠加多种矛盾,最终使这个巴尔干半岛从地图上消失了。


铭苏先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曾在欧洲南部建立了一个“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体制与苏联类似。

在美苏争霸时期,铁托领导南联邦人民坚定不移地奉行不结盟政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但是南联邦国内的民族矛盾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成为后来国家分裂的导火索。同时,南联邦又是欧洲南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西方阵营的眼中钉、肉中刺。

直到1980年,南联邦的领导人铁托患病去世,国家随即进入了10年动荡时期。

(南斯拉夫联邦领导人铁托)

随着经济政策的失败,南联邦国内物价高涨、政局动荡、失业率大幅攀升,百姓开始对执政党失去信心。最重要的是,在铁托死后,南联邦中央无法协调各民族的利益,导致民族分裂势力日益壮大。由于各民族不团结,南联邦国内的塞尔维亚族与阿尔巴尼亚族、穆斯林族、斯洛伐克族的民族矛盾最终演变了导致国家瓦解的恶性结果。

1992年,在各民族的独立浪潮中,南联邦正式解体,瓦解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6个共和国,此时距离南联邦建国仅45年。不过,这还只是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体。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在1992的4月份,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大共和国宣布组成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这就是后来与北约发生科索沃战争的南斯拉夫联盟。

南联盟只继承了南联邦百分之40的国土,但国内的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依然猖獗。

最典型的就是科索沃自治省,其境内的阿尔巴尼亚族组织了名为“科索沃解放军”的独立武装,坚持与南联盟中央对立。1998年,南联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派出了大量军警、部队去镇压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分裂份子,此举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指责为“极端暴力与反人道主义”,反过来成为北约出兵的借口。

(铁托的葬礼)

南联盟不甘心被北约干涉内政,同样采取强硬态度回击,结果埋下了科索沃战争的伏笔。在1999年3月至6月,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多国联军,直接绕开联合国的授权,凭借空中和火力优势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造成了近万人伤亡(约两千人死亡,5千多人受伤,还有数千人失踪,就连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也被美军的导弹摧毁),这就是世纪之交的科索沃战争。

(南斯拉夫联盟解体)

战后,科索沃地区在美国的支持下取得实际独立权,而南联盟则因为这场毁灭性的打击土崩瓦解,名存实亡。2006年,黑山脱离南联盟,只剩下塞尔维亚共和国。2008年,科索沃自治省也脱离塞尔维亚。至此,南斯拉夫联盟也不复存在。


中外历史


南斯拉夫这个现在从地图上消失的国家,在20世纪却也算是声名远播,虽算不上世界级大国,但其却能称得上巴尔干半岛乃至近东的区域性强国。不过,在20世界80年代苏东剧变后,南斯拉夫土崩瓦解,被拆为8个国家,而今其继承者塞尔维亚共和国早已不复当初“巴尔干之虎”的风采。

而其中,美国在肢解南斯拉夫中扮演重要角色。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上,南斯拉夫受到美国的强烈打压,在民族意识上,南境内各民族纷纷受到美国的煽动。到90年代初,南斯拉夫分裂并陷入内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势力,最终致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等前南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国为首的北约更是逼迫南联盟承认治下科索沃省的事实独立。2006年,黑山也与塞尔维亚分道扬镳,曾经的南联盟也只有塞尔维亚这个不到8万平方公里的内陆小国。

不过,在苏东剧变之前,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南斯拉夫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争相拉拢的对象,并给予了长期的经济援助。是什么让美国非得要将其肢解破碎到如此程度呢?

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还得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说起。

之前的文章已分析过南斯拉夫“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因和苏联的地缘矛盾,致使南斯拉夫不到3年便和苏联分道扬镳。

美国自是乐意这种局面,为了让南斯拉夫更有底气对付苏联,就算有意识形态的阻隔,美国也是大力支持南斯拉夫的。

不过,80年代,冷战进入到第三阶段,苏联国运不济,向下滑的趋势明显,对东地中海的威胁也不复往昔。到90年代,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已是虚弱至极,无力施加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这样的背景下,南斯拉夫也就不能再成为东西方战略缓冲地,而其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矛盾还在。

首先,就是意识形态上的结构性冲突,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出击南斯拉夫。

不过,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许多原来的东方国家都掉头倒向西方,按理说南斯拉夫也可以如此,完全没必要弄得自己被大卸八块的地步。

不过,南斯拉夫却没有那么容易掉头。

在地缘结构上,南斯拉夫国家支离破碎,缺乏强势的主体核心板块;人文构成上,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诺文尼亚、马其顿、黑山五个主体民族,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三种宗教信仰,连官方语言就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诺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三种。这样复杂的地缘人文结构,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分裂隐患。

而南斯拉夫便是以“泛斯拉夫主义”为纽带,来连接各个族群,减少分裂的风险。不过,这个纽带在现实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所以二战后,南斯拉夫便改用以阶级分层的,超越地缘、民族、宗教、语言、人种的红色意识形态,作为构建国民共同认同的纽带。

而南斯拉夫维持国家认同感的纽带红色意识正是美国所不容的,这也就直接触发了美国对其的肢解。

而在东欧剧变、苏联瓦解后,南斯拉夫国家的纽带也逐渐变得松垮。1990年后,南共组织已基本瘫痪,红色意识形态,早已名存实亡。

即便如此,美国依旧进行着分裂南斯拉夫的行动。在前南解体与内战中,美国等步步紧逼,到1999年,直接发动恐袭,最终,南联盟于2006年彻底解体,而自而这些都是在红色意识形态早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

那么,美国肢解南斯拉夫,还有除意识形态冲突之外的其它原因。

从冷战后的国际格局来看,美国及西方世界不允许南斯拉夫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存在,主要是来自南的威胁。

第一,与西欧的冲突。

无论是在东罗马帝国与天主教世界时期,还是欧洲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时期,西欧与东欧的地缘矛盾一直都很尖锐。而地处两大势力交汇的巴尔干半岛,更是东西争夺之地。

到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没落,和俄罗斯的中衰和蛰伏之状,西欧似乎有了取得巴尔干半岛的绝对优势。不过,因英法德意欧系势力在忙着内讧,却失了这次消化吸收巴尔干的大好时机。

在没有外部势力的掣肘之下,反而为南斯拉夫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一举成长为巴尔干区域强国。有了较为丰厚的资本,南斯拉夫的腰板也硬了,不甘愿沦为他国附庸不说,还有了拓展近东地缘影响力的打算。

这让欧系势力很头疼。不过二战后,一方面欧系势力在长久战争中受损严重,另一方面还有来自苏联的威胁,而南斯拉夫也有了在夹缝中生存的资本,苏联不敢轻易动它,以国美为首的西方势力提供大量援助。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其继承者俄罗斯的地缘势力也收缩得厉害,伊斯兰势力依旧没能摆脱四分五裂的现状。而此时的欧系势力一体化程度逐步加大,变得越来越强。在俄罗斯及伊斯兰势力无力干涉巴尔干事务时,成熟了的欧系势力逮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将巴尔干消化吸收,以增强其地缘实力。

作为巴尔干本土势力,南斯拉夫就算有被吸纳欧系势力的心,可是欧系势力却对它不放心。南斯拉夫体量大,若融入欧系势力后,也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力,这是欧系强国所不愿意看到的,一则会使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受损,冲击到其主导地位,二则有加剧欧盟分裂的风险,这无疑是养虎为患。

当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强大的整体时,欧系势力会有很多担忧,但当南斯拉夫分崩瓦解到多个独立的小国时,更利于欧系势力的吸纳融合。而在俄罗斯和土耳其势力都已没落的环境下,巴尔干遭遇外敌的可能性也就小很多,所以欧系势力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将南斯拉夫肢解后在一个个消化吸收。

对美国来说,作为其强大的欧洲盟友,自然要顾及到他们的利益。而从美国自身来讲,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区域性强国也会冲击到其全球霸主地位。

美国本土与地处东地中海的巴尔干半岛的地缘关系十分疏离,这严重削弱了美国在这里的影响力。但东地中海有苏伊士运河,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地中海)两个世界级战略通道,以此为基,美国还可同时向中东及俄罗斯战略施压,换句话说,东地中海是美国维持其全球霸主的非常重要的战略通道。

而作为巴尔干半岛本土势力,有着“巴尔干之虎”的南斯拉夫,却严重威胁到美国对东地中海秩序掌控权。而南斯拉夫要想扩张其地缘影响力,也必定会冲击到美国的利益。所以,二者之间的地缘冲突不可调和。

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的南斯拉夫,在苏联时代,也只是跟苏联的东欧卫星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接壤。随着苏联崩溃,俄罗斯战略收缩,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更不能对南斯拉夫构成威胁。苏联时,南斯拉夫还需借助美国来防范苏联,而苏联解体后,南斯拉夫无需在依仗美国,也不情愿让美国掌握着自家地盘东地中海的秩序。

于是,美南围绕东地中海,甚至近东的利益争夺也就成为必然。就算美国是全球霸主,可因地缘关系的疏离,在围绕东地中海、近东利益争夺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利益权衡之下,美国只能拔掉“巴尔干之虎”的牙、爪子,肢解其身体。最终,南斯拉夫土崩瓦解,巴尔干半岛再没有一个强势的区域势力能和美国抗衡。

这就很容易理解,即使南斯拉夫和平演变后,美国硬要将其大卸八块,直到将塞尔维亚这个前南地区的相对优势族群彻底压制到一个内陆小国,美国才松了一口气。

十几年过去了,巴尔干半岛有了难得的和平,然而,这也是严重依赖西方的强大外力压制而得到的和平。

不过,世事变幻,风云莫测。如今的西方势力如日中天,但俄罗斯、土耳其,甚至伊斯兰势力又何曾没有过无上辉煌。日中则昃,月满为亏,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西方势力也会有衰退的那一天。到那时,这个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还是难以逃脱掉其多灾多难的命运。到那时,巴尔干是否还有一个如同南斯拉夫一样强大的本土区域势力?

作为前南主体的塞尔维亚民族,一百多年的悉心经营,才有了南斯拉夫的强大。可是,巴尔干敏感的地缘关系,决定了塞尔维亚民族的长久努力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塞尔维亚民族或是已认清了这个现实,所以才会在西方多处刁难之下还要笑脸迎人,忍气吞声,从最初的强烈反抗到最后申请加入欧盟。塞尔维亚为了当下,对西方的态度强势大逆转。

那么塞尔维亚会一直甘于这样的苟且吗?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71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在今天的巴尔干半岛,曾经有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这个国家以南方斯拉夫人的祖国自居,曾经囊括了今天近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2300万的人口,赫然以东南欧第一大国自居,这个国家便是南斯拉夫。然而,在今天的欧洲地图上,我们却难以寻觅这个国家的踪迹,为什么南斯拉夫国家消失了呢?

斯拉夫的反侵略联盟

公元七世纪,南斯拉夫人进入巴尔干半岛,各氏族部落之间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拜占庭人、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人都曾争夺占领这一地区。在不断的外族入侵与内部争斗中,南斯拉夫人分成了不同的族群。在反抗法兰克王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过程中,斯洛文尼亚最早在7世纪时期建立了自己的公国,而克罗地亚人在924建立了一个信奉天主教的王国。公元十二-十四世纪,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与黑山人先后也建立起自已的国家,其中赛尔维亚信奉东正教,而马其顿人则长期归属于拜占庭的统治下,并未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公元14世纪开始,随着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这些零散的斯拉夫国家或者沦为苏丹的臣民,或者被迫依附于奥地利与匈牙利(后来的奥匈帝国),这一时期的巴尔干半岛上,南斯拉夫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存在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塞尔维亚与黑山率先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独立出来。

在后来的一战中,奥匈帝国与土耳其的再次入侵让这些南斯拉夫人(无论独立与否)开始联合起来,1915年从奥匈帝国统治下逃亡国外的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在伦敦组成南斯拉夫人民委员会,开始了南斯拉夫走向联合的过程。一战结束后,1918年12月1日,南斯拉夫各族在贝尔格莱德宣布成立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这个王国是南斯拉夫人的第一次联合。

图/一战时期的巴尔干

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联盟

一战之后的南斯拉夫是以君主立宪制的王国形式存在。1941年3月25日南王国茨维特科维奇政府在维也纳签署了参加轴心国公约的议定书,这一举措使国内积聚的政治矛盾、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迅速加剧。正因如此,当时的王国政府在实行的第二个月就被推翻,却也招致了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的怒火,4月份,南斯拉夫在11天内被法西斯国家占领,整个国土被瓜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已经习惯了反抗侵略的南斯拉夫人这时重新拿起了武器,只不过,这次站在领导位置的是南斯拉夫的共产党人。1941年6月27日,以铁托为最高统帅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指挥部成立。这批红色力量在1941-1943年的两年间坚强抵抗了法西斯国家的五次围剿战争,并且成功地保存了军事力量。1944年,随着苏德战争的攻守逆转,苏联红军攻入南斯拉夫,双方在贝尔格拉德实现了“红色会师”。

图/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成立了联邦人民共和国(由各个独立的民族邦组成),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同于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南斯拉夫在50年代就走上了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主导了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运动的开展。然而,在1980年铁托逝世之后,南斯拉夫各联邦共和国之间日益松散,民族分裂主义加强,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这个曾经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国在1991-1992年间解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相继解体,南斯拉夫统一国家的历史宣告终结。

图/南斯拉夫的分裂

南斯拉夫国家可以说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是一个反抗侵略的联盟性质国家,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民族与宗教分别,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民族共同体,这也是导致南斯拉夫最后消失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南斯拉夫)伊万·博日奇 西马·契尔科维奇等,南斯拉夫史 (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

2. 江春泽 汪丽敏等编著,南斯拉夫,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


历史研习社


南斯拉夫消失的根源恰恰在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当西欧各国组建的欧盟日益东扩之际南斯拉夫却分裂为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六国以及一个实际独立的政治实体科索沃。

南斯拉夫在上个世纪也曾是叱咤风云的国家,尽管不是什么世界级的超级大国,但作为巴尔干地区的区域大国一度在当时的美、苏两大阵营之间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不结盟运动。然而南斯拉夫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事实上南斯拉夫是一个语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罗马帝国时期称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为欧洲三大蛮族。其中斯拉夫人又可以分为三大支系:演变为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东斯拉夫人;演变为今天的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西斯拉夫人;剩下的一支就是南斯拉夫人,这是由使用相近语言的不同民族组成的一个语系集团,在这一语系集团之下大体涵盖了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民族。

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奥匈帝国解体,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和塞尔维亚、黑山一起组建了南斯拉夫王国并从由奥匈帝国分化出来的匈牙利手中获得伏伊伏丁那地区。1929年南斯拉夫王国解散议会和诸个党派,国王实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都被归为塞尔维亚人,其语言视为塞尔维亚语方言)。1941年被纳粹德国入侵,克罗地亚成立了由纳粹扶植的乌斯塔沙政权,这一政权受到当地天主教会的支持并加入了轴心国。乌斯塔沙政权残酷地镇压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根据统计:乌斯塔沙建立超过十个集中营,杀害达九万三千人;但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人的切特尼克组织也杀害不少克罗地亚人,这都导致南斯拉夫族群问题进一步恶化。

1945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南斯拉夫内部各民族之间其实一直以来存在着较大差异: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由于信奉天主教,而波黑地区生活着大量穆斯林,这些民族都和塞尔维亚的东正教信徒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南共执政时期以统一的红色意识形态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但在苏东剧变之后红色意识形态逐渐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挤压,这就导致南斯拉夫维系内部民族团结的纽带被割裂。与此同时随着欧盟和北约的东扩,东欧国家纷纷改换门庭转而投入欧盟和北约的怀抱,而欧盟和北约为了维持自己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不愿意看到一个作为区域霸主的南斯拉夫的存在,他们更希望南斯拉夫分裂为一堆小国后分别加入欧盟和北约,于是在美国主导下欧盟和北约开始大力煽动南斯拉夫境内的民族分离运动,直到酿成后来的科索沃战争。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南斯拉夫消失是由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以作为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肯定有民族矛盾,而南斯拉夫没有绝对的主体民族,所以民族矛盾可能相对要更复杂些。

宗教最早产生于边缘人群丶边缘小国,其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保护弱小群体的利益,可以说是人力不够就用神来凑,所以宗教的实质就是政治,即宗教政治。例如上帝教最早源于弱小的被压迫的犹太部落,伊斯兰教源起于边远弱小的沙漠族群,佛教则源于边缘小国释迦,道教也是源于西汉朝罢黜百家,东汉朝引进佛而导致被边缘化的黄老学者的卫道之举。可以宗教的起源如此相似,绝非巧合,至于有的宗教为何能发展壮大,则与其学术水平不无关系。再看南斯拉夫几乎全国信教,人民分属于不同宗教,宗教矛盾极易产生,而且极难化解。

从内因来看,南斯拉夫分裂是必然的。

从外因来看,南斯拉夫很倔强,不识时务,对世界大国不买帐,甚至还有挑衅行为。再加上美国为了镇住俄国,为了让原华约国家对美国有信心,为了让欧盟相信后华约时代,北约存在的必要性,也为了让世界资本进一步流向美国。于是南斯拉夫就被西方拿来祭旗了。

总之南斯拉夫横竖必须完蛋,这是他的命,或许一战后,南斯拉夫的成立,原本就是一个错误。


鬼影147951010


南斯拉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民族,其复杂性可以用“1至8”来形容:1个政党(南共联盟);2种文字(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4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6个加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黑山)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阿尔巴尼亚、奥地利、匈牙利);8个联邦单位(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

6个加盟共和国,西部的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受西方罗马文化影响,信仰天主教;东部的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和马其顿人受拜占廷文化影响,信奉东正教。其中情况最复杂的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简称“波黑共和国”或“波黑”)。“波黑”有三大民族构成: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在种族上,穆斯林族也是斯拉夫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入波黑地区后,很多斯拉夫人皈依伊斯兰教,发展成独特的穆斯林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使穆斯林族和塞尔维亚族长期存在矛盾。

1980年铁托逝世后,久已蛰伏的民族分裂主义迅速抬头。1989年,由波兰发端的东欧剧变后,对南斯拉夫构成了极大冲击,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波黑”共和国因主张独立的穆族和反对独立的塞尔维亚发生激烈冲突,引发内战,最终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柱折梁倾,使“南斯拉夫消失了”。


冯玮


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 南斯拉夫人的民族主义无论其形成过程还是其思潮内涵, 较之欧洲其他民族尤为错综复杂;作为南斯拉夫各族的自属一体的民族认同与作为他们之间统一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南斯拉夫主义”先后产生, 这两种在内涵与外延上既联系又区别的民族主义在近现代南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 相互交织, 既融合又碰撞, 造成南斯拉夫人各自族类民族认同与相互间共同民族意识同时并存又相互冲突的二元悖论结构。

(一)近代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运动正是发生在东西方列强角逐巴尔干这一宏观历史大背景之下,其发展受到东西方列强各怀图谋插手、干预的影响。(二)19 世纪南斯拉夫各民族以文化复兴为先导、追求民族自治和独立、争取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蓬勃兴起。一是民族复兴运动。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肇始于文化领域, 以文化民族主义为形式。在欧洲浪漫主义潮流冲击下, 19 世纪南斯拉夫各族民族复兴者纷纷研究各自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方言俚语, 从中整理民族文化, 挖掘民族特性, 弘扬民族精神。突出的是, 统一民族语言、激发民族意识成为其民族复兴的基础。二是争取自治和独立的民族运动。南斯拉夫各民族利用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扫荡, 也蓬勃掀起争取民族自治、解放和独立的政治斗争。

(三)建立南斯拉夫多民族统一共同体的“南斯拉夫主义”产生。虽然列强们采取了分化瓦解、分而治之的种种手段, 但这还是无法磨灭南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意识, 也无法扼杀南斯拉夫人日积月累建立民族共同体的统一愿望。19 世纪南斯拉夫人提出联合统一的各种方案。1809 年在拿破仑战争推进下, 卡尔尼奥拉、卡林西亚西部、格尔茨、伊斯的利亚、克罗地亚一部分、达尔马提亚和杜布罗夫尼克合并为法兰西帝国的伊利里亚行省。虽然该行省只是昙花一现, 但“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一旦属于同一政治单位, 那种南部斯拉夫人的共同的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显然, 在追求建立统一民族共同体的“南斯拉夫主义”运动中, 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南斯拉夫各族体的各自民族认同和大民族主义的顽强存在。

南斯拉夫人这一民族认同的重要特征在南斯拉夫统一国家出现后表现得更加鲜明。 显然, 在南斯拉夫的历史上, 虽然出现了以建立多民族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共同体为目标的“南斯拉夫主义”思潮与运动, 并且一度建立了南斯拉夫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但在南斯拉夫各族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沙文主义力量和影响, 远远超过他们对这种“南斯拉夫主义”的认同和忠诚的情势下, 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生存和维系无疑是釜底抽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