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十年後最有可能排名中國大學前十的院校會是哪些,具體理由是什麼?

陶東君


這個問題實際上不算難,而且十年時間在大學的時間表上是一個很短的單位。我認為大多數大學不會有太大變化,只能看現有趨勢進行推斷。

首先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兩所大學依然是中國最優秀的大學,即便停滯不前,其他大學想要超過也是非常困難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華北大依然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其次還是華東五校,這前十名一定有這五所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大學發展正猛,一年比一年強,處於快速上升的趨勢。浙大在去年的學科評估中A類學科數全國第一,A+學科全國第三,優秀率全國第二。這樣的成績在2022年的學科評估中估計還能再上一個臺階,衝擊清北。

南京大學的發展確實不如浙大,曾經的並駕齊驅,現在快要趕不上了。但南大依然能夠保持前十的地位,不會變。

復旦交大科大三校也不會調出前十,因為十年的時間不算長,不會有多大改變。

中國人民大學,這是一所和華東五校同級別的大學,北京第三名校。人大也應該在前十名,不過排名要靠後。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這三所大學一直是在十名左右徘徊,有時候進前十,有時候跌出去,十年後能否更上一層樓呢?個人更看好武漢大學進入前十。

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這兩所大學是九校聯盟之一,不過因為區位問題和學科單一,二校的排名要靠後,十年後能不能擠進前十名,真的很難說。

還有南開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四川大學、中南大學等名校,十年後也或許會一路猛追,逐漸靠近十大。

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十年後哪所大學會擠進前十名?


老馬談社會


隨著我國“新工科”重大建設工程的逐步佈局,我個人認為,未來十年高等教育發展會更加向理工科傾斜,突出學科交融,人工智能、智能製造、互聯網家+、雲計算等前沿學科。我認為十年後高校前十強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我們先看下目前我國高校前二十強榜單:(綜合國際排名和國內諸多版本)

我們看下2018最新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國內地高校排行榜:

哈爾濱工業大學躋身前十強世界排名151-200,武漢大學排名201-300。

我們看下2019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內陸高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名次晉升最多的高校,由2018年世界325名,晉升到2019年的世界285名。

我們看下2017年高校經費投入排行榜

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經費
投入25.547億位列第8,人均經費位列前10。

由此可見,未來十年,哈工大最有可能躋身前10。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按照目前國家對各大學的重視程度,各大學的辦學理念及區位優勢,未來10年內大陸大學排名如下:

1.清華,北大前二應該不會變。原因:1)國家對這兩校的定位;2)位於首都的區位優勢;3)目前已經具有的科教實力;4)目前已經具有的人才優勢;5)人脈資源,這個大家都明白的。

2.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未來10年最有可能成為大陸第三的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優勢:1)中科院是它最大的資源,原來這些資源都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今後就大部分會給中國科學院大學,這個資源其它任何學校都沒有;2)位於首都的地域優勢;3)背靠中科院的人才優勢;4)科研項目優勢。

浙江大學的優勢:1)海納百川的開放式辦學理念,嚴謹的求是校風;2)背靠長三角的區位優勢;3)目前已經具有的科教實力;4)浙江省活躍的經濟環境和雄厚的財政實力,並鼎力支持浙江大學;5)青年人才儲備和對人才的吸引力;

3.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競爭第五第六。

上海交通大學的優勢:1)包容的辦學理念;2)上海的區域優勢;3)在長三角的人脈資源;4)對人才的吸引力;5)上海市的支持;

復旦大學的優勢:1)廣泛的國際交往,較大的國際影響力;2)上海的區域優勢;3)上海市的支持;4)自由的辦學理念;

4.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競爭第七第八。

武漢大學的優勢:1)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2)九省通衢的地域優勢,而且是未來國家重點投資發展的區域;3)已經具有的人脈資源,武漢大學的畢業生是非常支持母校建設的;

中山大學的優勢:1)開放的辦學理念;2)廣東省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中山大學的大力支持;3)在粵港澳的人脈資源;

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競爭第九第十,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果不改變辦學理念很可能被華中科技大學擠出前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優勢:1)強大的理科實力;2)已有的科研基礎設施;3)已有的人才資源;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劣勢是:1)失去中科院的資源;2)保守的辦學理念;3)培養的大部分學生出國了,在國內缺少人脈資源;

南京大學的優勢:1)南京的區域優勢,江蘇省雄厚的經濟實力;2)已有的人脈資源;3)江蘇省優秀的生源;但南京大學的致命弱點是優勢學科基本都是冷門學科和夕陽學科,而且辦學理念保守;


它山之石81857968


大學發展好壞的因素,有幾個方面: 1.地理位置和資金來源;2、大學歷史底蘊;3、大學創新精神和文化氛圍;4、學科完整程度和特色學科數量;5、比較長時間在位的校長及班子視野和能力。其中影響近十年的前4點基本形成,第5點具有隨機性。

老牌C9名校中,清北復交由於獨特位置穩居前十沒問題。浙大學科綜合性強,在經濟強省浙江一枝獨秀,也能穩居前十。中科大雖然曾經並肩清北,但由於學科單一,地理位置也不理想,還有中科院新貴國科大競爭資源,前十位置難保。南京大學一直在踏步甚至退步。西交和哈工大,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一直在走下坡路。

新貴國科大由於位置好起點高資源足,可能在前十會有位置。國防科大雖然有特色學科,國防科研方面其它高校難以超越,但作為軍校很難融入現代大學評價體系,加上學科門類窄,很難進前十。武大、華科、中山近年發展平穩、實力不俗。天大,南開,同濟、北航屬於踏步甚至退步的老牌名校。人大雖然地處京城,但學科太單一,很難進前十。中南由於有近幾任強有力的校長及創新文化氛圍濃厚,近年進步速度令人矚目。

所以,十年後綜合排名方面,清華、北大、復旦、上交、浙大、國科大可以穩居前十。南大、中山、武大、華科、中南、北航、同濟、中科大競爭進入前十的剩下四個名額,看好南大、中山、華科、中南。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


個人認為當前國家發展新工科是大勢所趨。突出中國製造,優質製造,大力培養高科技人才成為各高校的首要任務。特別是近年來的中興事件,還有最近的貿易戰,凸顯大力提高科技水平,打破外國科技壟斷的緊迫性。所以大批理工科大學會得到教育經費的支持,未來我國的十大名校理工科大學將佔據絕對優勢,清華、哈工大、天津大學等工科名校將迎來發展機遇。特別是天津大學在發展新工科方面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幾次有關新工科的研討會都在天大舉行,提出了“天大行動”,新工科立項數為全國第一位,達9項。今年又增設了臨床醫學及人工智能等專業,發展勢頭迅猛。我預估十年後能排全國前十的學校為:清華、北大、浙大、上交、復旦、南大、天大、華科、北航、哈工大






yuyeer8


其實很容易就排出來了,C9加上國科大,就是前十名。排名大概這樣:

一檔:北大 清華

二檔:浙大 南大 中科大 國科大

三檔:上交 復旦

四檔:西交 哈工大

同檔內排名不分前後

雖然我自己都覺得我這個排的不怎麼靠譜😂主觀因素比較多😳

除了這十個大學外,比如像北航,武大,華科,中山,同濟,東南,北理,還有吉大、川大、山大啦,都很好啊,還有南科大,上科大,未來十年的發展會非常大。

其實一直都不懂為什麼要把這些好大學拿出來排名,有學科評估就足矣了,A+學科才是王道。

以上所以觀點均為個人觀點,和廣大網友朋友們的意見會存在一定的不同,有差異我們可以探討,噴子勿擾。


流浪藝術家


北大清華復旦上交浙大南大 ……應該還有武大~排前十名的會都是有醫學院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若有了醫學院,會排在前十名,若仍然沒有,那就會被擠得靠後站。


評論能防治抑鬱症


應該是清北十華東五校十國科大 十 中大 十 華科!前八位實力, 潛力,區位優勢俱在 。 中大在深圳大展拳腳,加上廣卅本部,努力經營,有希望進前十。華科有希望,但不確定性不少; 傳言北航合併首醫,如能成功,則華科無望, 同樣天大與天醫合併也是一匹黑馬。哈工大如能與哈醫大合併,更是當仁不讓 。尤其是今年哈工大深圳分校高考錄取線高於校本部10分以上,先聲奪人。如此一來,一南一北,互為犄角。合併哈醫大更是如虎添翼,穩妥妥進前十名。 武大應該在前15位,進前十希望不大! 中國人大,文科見長,社會越開放,江湖術士,耍槍使棍,賣神丹妙藥日見艱難。文科爭雄談何容易!人大進前十,一點希望都沒有,進前20就阿彌陀佛!排30位也一點不奇怪,人大老校長紀寶成 "大學校長封個級別,才能在社會好辦事‘’ 那種德性,有這樣人品也不怎樣,底氣又不足的老校長多年浸潤,要辦好人大難上加難。加上以前紅色正統老校友‘’陝北公學"逐漸凋零,餘蔭難留; 但見落花流水,支撐乏力,說不定保住前50名,就該謝天謝地?!


海蠻牛


十年後高校格局,個人認為主要還是由當下青年教師的實力所決定。

以下統計表中包含2011~2018年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各校傑青、優青數量名次,可供參考。


江河2016


首先,學校的歷史傳承與學風,十年間基本上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因此當前的水平,與十年後的水平,在大的方面上是一致的。其次,看具體的教學科研成果,十年後的發展趨勢,主要看現在各校的青年人才的儲備。50後出生的教授,除了院士和極少數特殊貢獻的專家外,十年後已全部退出;60後出生的教授,已大部分退出;而70後80後將成為各校教學科研的骨幹。因此,前十高校在具體排名上會有一些變化。具體的數據,在很多地方可找到 這裡不再列舉。根據青年人才儲備數據,前十大致應該是:北,清,浙,上交,中科,復旦,南大,人大,武大,中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