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海青访谈

为全面展示全省公安队伍在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工作发挥的争先锋、打头阵、当排头的风采,进一步盘点总结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心得体会和工作成效,辽宁省公安厅拟选取全省14个地市、沈铁、辽河、机场公安局长,100余个县区局长以及1000余名基层科所队长开展系列访谈活动。今天访谈的嘉宾是盘锦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海青。

盘锦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海青访谈

盘锦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海青

主持人:最近经常能够从各大网站、论坛和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看到盘锦市公安系统出台各种营商新举措,作为全市公安系统营商工作的设计者和掌舵人,能不能请您谈一谈出台这些措施的背景?

申海青: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老工业基地,辽宁这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出现了“投资不过山海关”、招商引资JQK等问题,严重破坏了营商环境,群众也有意见。自2017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省公安厅于年初提出:在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工作中争先锋、打头阵、当排头。盘锦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全省营商环境最佳城市。在这样的大背景、大蓝图之下,盘锦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连续推出了多项创新型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人:盘锦公安确定了什么样的营商建设奋斗目标?

申海青:

2018年度,我们提出了“争创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单位”的工作目标。当然,这只是阶段性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总书记讲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包括:通过不懈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挤压流程时间、创新服务手段、转变服务理念,提供最优质、最快捷、最贴心的服务,让人民群众、工商企业、服务对象真受益、真满意。一句话,让人民群众满意。

盘锦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海青访谈

主持人:省委省政府部署“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工作”一干三年。盘锦公安有怎样的长远规划和工作措施?

申海青:

首先,要开门纳谏听取民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求所盼,以及我们工作和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是营商工作的起点和有的放矢的前提;其次,要深度挖掘公安机关的服务潜力,创新服务举措,让群众从身边事中得到获得感,提升满意度,这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营商工作的主要内容;最后,营商工作离不开人的因素,我们通过一系列措施,转变广大干部、民警的工作理念,提升队伍的整体精神面貌,这既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做好营商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正是基于三者的逻辑关系,来构想和规划全市营商工作的。

主持人:我在网上看到盘锦公安开展的警民对话活动很有特色。

申海青:

这是我们开门纳谏的举措之一。年初以来,市局先后开展了三次“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创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最优单位警民对话活动”,包括:社会各界代表专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场、工商企业家代表专场,共430名代表参加,提出问题119个,其中102个当场解决,其余问题均在会后一周内得到解决。按照市局模式,县区局、派出所、社区警务室三个层级也开展了对话活动。截止目前,四个层级共召开警民对话会258场次,为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02项。

我们在全省公安机关首次向全社会公布全市公安机关市、县(区)级党委班子成员、警种部门主要负责人、派出所所长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24小时接受咨询、投诉和举报,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并做出“有打必接、有信必复、有问必答、有惑必解”的承诺。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警察与人民“没有中转、直达终端”的沟通和服务渠道,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群众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一种新的监督方式。

为贴近企业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市公安干部、民警包保企业,开展了全覆盖、无盲区的走访活动。其中市局党委成员均包保了规模以上企业,定期交流、征求意见。

此外,我们还聘请了51名敢于仗义执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营商工作特别监督员。建立了公安机关与工商联、各商会的常态化联系机制,随时开展工作对话。同时在“双微一站”设立了联系信箱。可以讲,广大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是畅通的,找我也很容易。

盘锦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海青访谈

主持人:听说您的电话都快成热线了!

申海青:

是啊。电话刚公布时,我每天要接100来个咨询、投诉、举报电话。一部分是有效电话,还有很多群众好奇,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当然,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运行一段时间后,电话少了。

主持人:再请您介绍一下盘锦公安推出的营商新举措。

申海青:

我们推出了四个方面大的举措。

一是,以“程序最简、时限最短、距离最近、体验最优”为坐标,推出德政、简政、惠政新举措。

为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市公安局推出了包括网上审批、信息共享、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流程、上门服务等内容的打造最优发展环境20条新举措。对照公安行政审批权责清单,涉及市本级的76项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审批服务大厅;把一大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双休日市级车管、出入境、户政分中心三分之二服务窗口不休息,派出所户籍窗口周六无休、预约服务;改造扩建出入境办事审批分中心;在辽东湾新区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购置一批出入境证件自助受理机、签注机、发证机和交通违章自助缴款机等设备,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预约服务、邮寄服务等便民利企措施;全部取消公安行政审批窗口照相、复印、打印收费,停车场全部免费对外开放,让利企业和群众。

盘山县公安局在盘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项涉及收费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项目中,取消了所有46项收费项目中的26项,占56.52%,免除的行政收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按照2017年数据统计,这一举措每年将为5万多群众免除收费160余万元。交警支队推出了“午间不停休,业务不停办”服务,仅一个月就利用休息时间审验车辆3803台;消防支队提供“预验收”服务,指导帮扶企业整改问题28项,为企业节省资金60余万元。

二是,按照 “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的要求,全面实施点亮警灯计划。

为方便群众更容易的找到警察报警、求助,增加对违法犯罪的威慑力,全市所有公安机关办公场所、处于业务工作和巡逻状态的民警和车辆,全部安装并点亮警灯。目前,全市共点亮公安机关固定场所警灯600盏、巡逻警车84盏、步巡民警3100盏。

三是,全面开展“大巡逻、大防范、大服务”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安宁的社会治安氛围。

市局和县区局机关500余名民警编组轮流下沉到一线参加巡逻。巡逻地点覆盖了城区主干道、国省干道重要路段、弃管小区、旅游景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及人员密集、治安复杂、案件高发的区域和场所。巡逻人员遇群众报警、求助、咨询,招手即停

四是,建立反电诈中心、烟草联合办案中心,回应社会热点关注。

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的突出问题,市局专门成立了反电诈中心。五家国有银行和三大基础运营商派员入驻中心,协助公安机开展工作。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共接警1588起,付款冻结48起,冻结嫌疑人账户资金3500余万元,已返还资金100万余元。

市公安局与市烟草专卖局成立了打击涉烟违法犯罪联合执法办公室,通过派驻工作人员,规范运作模式,进行实体化运转。同时,在市内12家食品药品等领域大型知名企业内建立了“防假打假工作室”。

盘锦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海青访谈

主持人:盘锦市局在管理队伍保障营商工作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申海青:

主要是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原则,全力打造效率公安、廉洁公安。

一是,开展 “勤廉三日谈”活动。市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公安机关民警勤政廉政三日谈制度落实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组织机构,设计了工作流程。谈话对象涵盖了从市局党委成员直至基层民警、事业编、辅警的全体工作人员。谈话内容既谈业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也谈思想动态、勤政廉政情况;既谈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学习,也谈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娱乐、交友。通过这项活动,使队伍中庸政、懒政、廉而不为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

二是,坚持工作情况每日报告制度。市局在公安网首页开辟了“昨日要情”栏目,市局党委成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警种的支队长政委、县区局的局长政委的前一天工作情况向广大民警公布。所有干部的工作行程要精确到分钟。广大干部由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思想自觉,已经对这种时刻被监督、被“晒帐单”的方式形成习惯,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今年以来盘锦公安的营商工作?

申海青:

简单概括就是: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任务艰巨、仍需努力。全市公安机关打造最优发展环境的新举措、新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企业、群众普遍反映到公安机关办事“脸好看了”、“事好办了”、“气也顺了”。通过网上统计和走访调查,超过80%的网友和企业、群众对盘锦公安新举措给予了肯定和认可。但是,营商环境的改善决非一蹴而就,它不是百米冲刺,更象是马拉松,需要我们不懈努力、行稳致远。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何种状态下说明营商环境确实好了?

申海青:

当服企、便民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动自觉、思想自觉,当人民群众最新诉求能最快到达并实现,当我们不再需要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就说明我们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