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泉州的GDP能長期占據福建省第一?

區塊經濟


泉州的GDP已經連續20多年位居福建第一了,作為沿海開放城市,泉州和省會福州,特區廈門其實並沒有兩樣,都是民營經濟活躍,商業頭腦靈活,外貿經濟發達的城市,但泉州又何以一枝獨秀,經濟常年領跑福建省呢?個人認為綜合下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泉州是福建省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泉州和溫州是公認的民營經濟兩大發源地,泉州的民營經濟起步很早,發展有序,成績斐然,“晉江經驗”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可見泉州從過去一窮二白,溫飽都成問題的困難戶,變成今天的民營經濟強市,大市,是前人通過不斷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實踐努力得來的,民營經濟作為泉州經濟高速發展的中流砥柱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經濟的含金量不僅高而且還能極大的拉動就業拉動內需,對於大型國企,央企偏少的福建來說,這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二:縣域經濟發達,泉州是一個典型的小城區大縣域的城市,泉州市下轄8個縣市,有五個是全國百強縣(市),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城市第一,其中晉江以1981億的經濟總量為居百強縣(市)第五,這已經是一個普通地級市的經濟體量了,南安市和惠安縣都處在千億級GDP的臨界點,去年GDP分別達到977億元和949億元,石獅市,安溪縣也分別以GDP772億元,515億元進入全國百強縣(市),縣域經濟佔泉州市經濟總量的65%以上,這在福建,乃至於全國都是非常罕見的,發達的縣域經濟就像是眾星捧月一樣把泉州打造成福建經濟第一大市,全國民營經濟強市。



三:泉州的產業集群效應非常明顯,服裝鞋帽,五金家電,石材水暖……我也沒法一一列舉,泉州所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城市第一,泉州已經形成了縣縣都有產業集群,縣縣都有特色產業的民營經濟基本佈局,南安的石材水暖,晉江的日化鞋服,石獅的服裝牛仔,德化的陶瓷工藝,產業不重疊,各自科學發展,一縣一特色,民營經濟百花齊放,各顯神通,泉州把這一切都發揮到極致,小到拉鍊大到汽車玻璃,泉州都能把它做到世界第一,第二,比如:安踏目前是世界第三大運動鞋服制造商,市值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潯興拉鍊,世界上最大的拉鍊生產商,信義玻璃,目前是亞洲第二,世界第三的汽車玻璃製造商,強大的民營經濟既提供了就業,又拉動了內需,也為經濟高速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去年,泉州市共完成GDP7548億元,繼續穩居福建省第一,全國地級城市前列,經濟增速達到8.4%,但與第二名的省會福州差距縮小,顯示出泉州目前面對外貿出口整體萎靡不振的情況下,民營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也存在著拐角轉折的問題。


大國布衣


如果你讀懂了“晉江模式”和“晉江經驗”,你就知道為什麼泉州能夠長期保持福建第一了。

泉州下轄的晉江市,從改革開放之初的“高產窮縣”,到如今的福建“首富縣”。晉江作為中國縣級市的一個明星,無論是寫入中國改革開放史的“晉江經驗”,還是為普通大眾所熟知的晉江品牌現象。晉江的發展讓我們驚喜,讓世界驚喜!

晉江,作為一個縣級市,卻彙集了大量享譽世界的體育品牌。巔峰時刻,這裡匯聚了諸如鴻星爾克、361度、匹克、貴人鳥、德爾惠等,全國知名體育品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鞋都”。

現在的晉江已經開始向高科技轉型。以集成電路和石墨烯為代表的產業,成為它產業發展升級的新方向。前段時間,一家叫“晉華存儲”的企業訴訟美國科技巨頭鎂光專利侵權,被法院判決獲勝,禁止美國生產的存儲設備在中國銷售。這個美光禁售事件,讓晉華存儲一時聲名大噪。這家企業是集成電路製造商,更是晉江向科技產業轉型的代表。

2017年,晉江市生產總值接近2000億元,連續24年排名福建省縣域經濟第一位。同時,晉江的綜合實力長期排在全國百強縣的前列。在2018年中國百強縣榜單中,晉江市排名全國第五位。

當然,泉州的發展絕不僅僅是靠一個晉江市,安溪、石獅亦是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較強的縣市。一個家庭要強大,僅僅個別子女成才是不夠的,個個成為人中龍鳳才行。

泉州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紅谷新視界


首先,泉州GDP是不是常年排在福建省的首位呢?我們先來看看一組權威數據:

經濟總量連續18年居福建首位,佔全省近1/4。

經國家統計局審定,2016年福建省實現GDP28519.15億元,總量居全國各省(市、區)第10位,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從泉州市統計局獲悉,2016年泉州市GDP完成6646.63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8年位居全省首位,佔全省近1/4同比增長8.0%,增速居九地市第五位。

上面的一組數據,非常直觀地印證了題目的論述,那麼問題的部分來了,為什麼泉州的經濟總量這麼很能打,常年制霸榜單?我從自己理解的客觀和主觀的一些原因來說說:

(一)工業加工值連續26年全省首位

一個國家的真正競爭力是啥?參考世界上的老牌經濟強國,答案就呼之欲出,是製造業。同樣的,泉州的經濟實力能夠常年打榜,也是因為製造業發達紮實,民營經濟強悍。這被稱為“泉州模式”。

2016年,泉州市地區生產總值6610億元。其中,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3480.31億元,總量連續26年居全省首位,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2%。

工業是泉州經濟總量居全省首位的重要因素,全市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2.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個百分點。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7.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9.6%,拉動GDP增長4.0個百分點。

泉州目前已經形成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材家居等五大千億產業集群,造就了泉州傳統制造業大市的地位。有個笑話說,在泉州,一個磚頭砸下來,都能砸到四個廠長。在泉州自己有個自己工廠的老闆,可以說多如牛毛!

(二)泉州全省人口最多,外來人口也多

一個比較淺顯的經濟道理是:經濟從最本質的角度說,就是勞動力數量 * 勞動生產率。再來通俗一點,就是人多力量大。泉州不僅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根據福建省統計局公佈的《福建省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全省人口最多的設區市為泉州市,人口總數為850萬人;排在第二的為福州市(含平潭),人口總數為749萬人。也就是五個福建人就有一個泉州人。

另外,根據2014年《價值線》數據中心發佈一組國內財力50強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榜。在這份排行榜上,泉以135.84萬的人口淨流入量,位列50城中的第17位。而省內其他兩個城市——廈門、福州,分別位列第10、28位。

(三)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

泉州轄下有: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四個縣。它的經濟如此之強,還在於其各縣市經濟發展各具特色,都有自己在全國都是第一的核心競爭力。

2016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獅:中國休閒服裝名城

石獅作為中國東南沿海著名的服裝及原輔材料集散地之一,素有“鋪天蓋地萬式裝,有街無處不經商”的美譽。石獅是中國五大重點男裝產業集群之一,具有完整的產業鏈,製造的品質獲得國內許多同行的認可。利郎、九牧王、七匹狼、勁霸、柒牌、愛登堡等品牌都是在此崛起的。

晉江:中國鞋都

晉江的運動、旅遊鞋佔全國總產量的40%、世界總產量的20%,產品遠銷163個國家和地區。形象地說,全球平均每12個人就擁有一雙晉江鞋。即將是中國和世界製鞋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南安:中國建材之鄉 

有人說,在每一個從東京開往廈門的航班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是來自日本的石材商人,而這些人中,大多數的目的地是南安。是的,作為中國建材之鄉的南安,2009年包括石材在內的建材產業總產值就超過了300億。

安溪:中國茶都

安溪一縣的鐵觀音產量佔全國烏龍茶總產量的一半,規模一直全國第一。“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佈會在北京舉行,全面發佈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結果,安溪鐵觀音以1424.38億元,蟬聯中國區域品牌價值茶葉類第一名。

德化:中國瓷都

自上個世紀末,德化縣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瓷都,而且與人們心目中的景德鎮,在瓷產業產值上已超越了幾個等級。德化2016年陶瓷產值199.5億元。今年的金磚會議期間,德化的白瓷大放光彩。

惠安:雕藝之鄉

擁有著1600多年悠久歷史的惠安石雕同樣久負盛名,素有“中華一絕”之美稱。2015年,惠安還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世界石雕之都”。2016年,惠安擁有雕刻企業841家,從業人員10萬人,產值近200億元。

(四)敢拼愛贏、精幹、踏實能吃苦的性格

因為地少人多,泉州人向海而生。在宋元時期,已經是第一貿易大港,生意做到全世界。這種與生俱來的重商氛圍,是融入泉州人的骨子裡,許多人從小就有做生意的意識。

另外,正如《愛拼才會贏》中所唱,以泉州人為代表的閩南人骨子裡都有一種敢拼愛贏的精神。雖然大部分的泉州企業老闆文化程度不高,但如果接觸下來,其實會發現,他們都是聰敏、精幹、膽大、堅持、踏實、能吃苦。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敏銳如狼和超前的商業嗅覺。與MBA課堂、長江商學院相比,他們的課堂直接是腥風血雨的商場。許多商業先機被他們在實踐中敏銳窺探、搶先一步。

一個做藤鐵工藝品的老闆,早兩年前,已經在考慮家居玻璃中是否要植入芯片,考慮到未來無人機快遞投放的識別問題。美圖秀秀、4399的幕後老闆蔡文勝,在當下互聯網創業者清北、歸國精英濟濟的情況下,他一個高中畢業的草根能坐穩一席之地也是“傳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他的個人發家史,也是典型的泉州老闆創業史吧)。

總之,泉州民營企業家大多有膽有謀,屢敗屢戰,一往無前的性格。有時候,商業成功的機密只在於搶得先機和堅持下來!


海峽網


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始地,安溪的茶葉,德化的陶瓷,加上江浙的絲綢,才有海上絲綢之路的美稱!

很多閩南人借海上絲綢之路開拓海外市場,在海外定居,很多阿拉伯人借海上絲綢之路,與泉州做生意,明朝時泉州後渚港是東方最大的港口。

清朝的閉關鎖國禁海政策,讓泉州經濟倒退,國共戰爭,讓泉州成為前線,經濟得不到發展,泉州因地少人多,紛紛出海謀生,擁有大批華僑。

改革開放,喚醒了泉州人血液中的對外經商頭腦,泉州人放下鋤頭,開辦工廠四處出擊,在國家對外貿的扶持下,大力出口創匯,在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下,利用千萬海外華僑關係,招商引資。

由於過去環境限制,泉州人才處於真空,泉州人以閩商特有的共享精神,對外吸引人才,共建泉州經濟,風險共擔利益均分,一下子吸引到了天下有識之士,才有今天的泉州經濟。

泉州人是全國對外來人才,外來員工最好的地方,幾乎不拖欠工資,不地域岐視,不克扣員工,才吸引很多外來人才在泉州定居,結婚生子,和泉州人民合諧相處,親如一家!

因為泉州人的開放,共容,分享精神,泉州GDP才一直穩居福建省第一!!

藉此平臺,向全國人民說聲謝謝,沒有你們的無私奉獻,沒有泉州今天!!!


心有遠芳



因為泉州是著名的僑鄉,開放後華人華僑,資金和物品直接進來。我們來看看幾個數據。

1978至1998年7月,海外華人及其社團在福建辦學的捐款大約有23億多元,至1999年底,海外華僑華人在福建捐資助學共3538所,其中泉州市1851所,漳州市425所,廈門市333所,莆田市246所。

又如1988至1995年8年間,晉江市海外鄉親就共捐贈了6809臺(套)價值5338多萬元的小型生產設備扶助家鄉的鄉鎮企業7,從而為晉江市鄉鎮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海外華僑華人於福建路橋方面的捐贈,最突出的地方是在僑鄉晉江。改革開放以來至

晉江市今天能以每100平方公里擁有公路里程為全國平均數的近8倍而聞名由於世,正是靠著該市海外華人的大力捐建。

等等數據,很多,不黑不吹。沒本地人這點資本能起的來,那時候國家一窮二白。為什麼有人說泉州城建不好?? 我來回答你,因為在前期泉州發展過快了,大多都是民間自己建設,自己建自己的,村裡鎮裡捐款,自己建自己,能連起來就行


A-feng


愛拼才會贏說的是泉州人,泉州人愛拼,勤奮,泉州女人勤儉會持家,而廈門人只適合做個安靜的美女子,福州人相對安逸會享受,因此給了泉州“第一”的機會。如果泉州有小廈門那些特區,副省,計單,自貿區等政策的話,一定能夠帶領福建上更高的臺階。


andywany


其實泉州能發展也是就是三十幾年也就是改革開放帶動起來,泉州本身地理位置也是不錯的,港口城市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比較包容的城市,而且是一個敢拼的城市,泉州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浪潮中不斷進步,特別90年代整個東南沿海城市都有一定快速發展,泉州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發展第二產業,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產業,晉江鞋業,石獅服裝業,南安水暖,水頭的石材,惠安的石雕,這些產業造就很多大企業,例如安踏、特步、匹克等國內體育品牌,泉州很多地方合適投資,所以很多產業都在泉州落地,泉州人都比較團結,大部分家族企業,前期都會一起努力拼搏,在泉州隨處可以加工服裝或者鞋業之類的規模不大的工廠,也跟泉州人提供很多就業機會,再加上政府相關政策利好,更能把民營經濟提高,晉江、石獅、南安三個縣級市城市,都發揮很多作用!


泉州新聞通


泉州人多地廣,傳統工業有陶瓷、石材、茶葉等,新興工業主要是服裝、鞋業及石化產品等為泉州創造了不俗的GDP。但泉州的基礎設施、城市建設、港口及交通等硬實力及人文政治.文化素養等軟實力.遠遠落後福、廈兩市。所以不要拿GDP說事,再說人均GDP也不如福.廈水平,更沒有什麼好炫耀的!


老兵閒夢


其實我不認同泉州的這種發展模式,泉州市區弱小,所謂的gdp靠著幾個民營發達的縣提上去,如今面臨產業落後,基建跟不上,凝聚力不夠,吸引不到人才,發展起來的產業又留不住總部等問題,這些縣城如今反而很像是廈門的轄縣(勿怪個人感受)gdp雖然長年福建第一但是總體實力與福廈差距很大。


翻開我的窗


泉州下轄的縣級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產,產業。德化瓷都,生態旅遊,永春老醋,蘆柑,香都。安溪茶都。南安建材之鄉,惠安旅遊,石雕,泉港能源工業,晉江品牌之都,石獅服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