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点击上方“高明人大”可以订阅哦!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7月20日,高明区高规格召开乡村振兴暨革命老区特别帮扶行动工作推进会,吹响高明推动乡村振兴的号角。当前,高明区正处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如何探索走出一条符合高明实际的乡村振兴道路,至关重要。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7月20日,高明区高规格召开乡村振兴暨革命老区特别帮扶行动工作推进会。

本月13日,佛山日报记者跟随高明区更合镇代表团前往浙江义乌、湖州等地,实地探访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探究浙江乡村先进经验做法,为高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宝贵借鉴。

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义乌“普罗旺斯”养成记

何斯路村隶属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面积不到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6人。2008年以前,何斯路村默默无名,村里到处是养殖场,卫生环境极差。2008年以后,何斯路村坐上了变革的快车,用10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为了长三角地区闻名的美丽乡村,2017年入选全国乡村影响力排行榜300强。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建雨污分流 种上薰衣草

何斯路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从义乌机场出发半个小时,经过高度不断攀升、宽度越来越窄的山路,就到达何斯路村。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阳光照射,和风吹拂,村中央的湖泊波光粼粼,中间一条木桥连接湖泊两岸,一边是供游客吃喝住的餐馆民宿,另一边除了相同的民宿,还建有何斯路村自己的酒店。不同于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也不是想象中长三角高度发达的新农村,

何斯路村以其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独特魅力,每年吸引超过20万游客前来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2008年以前,何斯路村主要的产业是经营养殖场,由于卫生环境不好,村里只有少数老人在居住。2008年,村民何允辉返村当选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决心要改变何斯路村落后贫穷的状况

顺应当时浙江省的政策,何斯路村首先将村中的养殖场陆续清拆,改善村中的生态环境。随后何斯路村提出建设雨污分流管网,进一步对乡村环境进行整治。“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为什么要建雨污分流管网,政府投资的主管道都设好了,村民就是不愿意自己掏钱建起分管接到主管道里去。”回忆起当初倡导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的情形,何允辉还记忆犹新。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为了解决村民的疑虑,何允辉发动村中的党员干部,逐家逐户进行走访,向村民解释清楚雨污分流的好处。何允辉和党员干部们还首先掏钱将自己的分管网建好,以此做好表率。一来二去,村民逐渐理解了雨污分流的含义,也加入到建设管网的行列中去,何斯路村雨污分流工程就这样做好了。

有建设还要有产业。何允辉明白,没有产业支撑,何斯路村并不能走多远。在以往靠山吃山的时代,村集体经济都是入不敷出。何允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了周边没有种植薰衣草的地方,商机就此浮现。

在取得村民的支持后,何允辉先后三次从英国、俄罗斯和新疆引入不同品种的薰衣草,经过前两次的失败,第三次终于将薰衣草成功种在了何斯路村的土地上。如今100多亩的薰衣草在每年5月盛开,何斯路村“义乌普罗旺斯”的名声越来越响,游客逐年增多,何斯路村每年光是薰衣草旅游带来的收入,就达数百万元。

功德银行和“百万育才”

培养乡村朴素民风

在何允辉看来,全国各地有很多乡村建设得很好,有很多游客到访,但是游客与居民的矛盾时有发生,有些乡村昙花一现以后就迅速衰败。出于对何斯路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以及培养乡村朴素民风的考虑,何允辉一直致力于做好何斯路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中功德银行和“百万育才计划”是个中亮点。

功德银行是何允辉的创举,当时为了鼓励村民在村中多做好事,形成人人向善的氛围,何允辉就提出村民每做一件好事就记录一件,小到为游客指路,捡起村道上一个垃圾,大到获得荣誉,为村争光,都会对应获得1~5分不同的分值,记录在“银行”的账上。

“实际上目前我们记在功德银行账上的分数并不能兑现成物质上的东西,但是通过大力宣扬好人好事,村民已形成了做好事的氛围。”何允辉向记者介绍,村民已从当初认为建立功德银行没有用,变成了如今认为是生活的常态。村里每两个月会公布一次功德银行的账目,目前何斯路村已累积了上万件村民做的好事。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介绍工作任务军令状

乡风民风从娃娃抓起。为了让何斯路村的下一代从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2008年开始,何斯路村都会组织村里的少年儿童以冬令营、夏令营的形式外出旅游,10年时间足迹踏过北京、上海、台湾等度多个地区。“在2008年我想以个人名义出资10万元让村里的小孩去外面走走看看,10年就花100万元,所以叫‘百万育才计划’。”何允辉表示,后来发现效果很不错,村里的小孩涨了见识,还可以给他们灌输文明礼貌的意识,于是就坚持了下来。

此外,何斯路村里还设立了老年大学,年过60岁的老人可以到村中老年大学上课。这个大学与常规的学校无异,有课本教授知识,有寒暑假还有毕业证书。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何樟根老人担任学校校长。“老人们日常在学校里学习了解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学习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等的传统文化。”何允辉说,老年大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老人活到老学到老,在乡村建设中也能发挥自己的一份余热。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