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問丨喝煲湯究竟養生or傷胃?真相是這樣的……

乱问丨喝煲汤究竟养生or伤胃?真相是这样的……

俗話說

飯前喝湯 勝過藥方

特別是粵港澳的朋友

對一碗靚湯的追求

更勝過一桌好菜

乱问丨喝煲汤究竟养生or伤胃?真相是这样的……

電影《食神》截頻

然而

最近一檔養生節目拋出了

“喝煲湯傷胃”的說法

顛覆了大眾“喝煲湯養生”的一貫認知

令一眾無湯不歡的吃貨差點崩潰

乱问丨喝煲汤究竟养生or伤胃?真相是这样的……

電影《食神》截圖

那麼

喝一碗精心煲好的靚湯

究竟是養生還是傷胃?

我們來看看

治未病中心的譚健成醫生

怎麼解答

乱问丨喝煲汤究竟养生or伤胃?真相是这样的……

1. 喝煲湯傷胃這種說法過於片面

喝湯傷胃這種說法過於偏面!大量喝湯難免會稀釋胃內消化液而影響食物消化。但只要不過量、過熱進食湯液,喝湯不但不會對胃造成傷害,很多中藥湯膳還能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

2. 湯水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我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其實男人的含水量比女人還高。既然人體大部分由水構成,那麼能吸收進體內為人體所用的營養物質理應得先溶於水。而煲湯就是讓食物的精華慢慢滲出到水中的過程,所以正確喝湯不僅不傷胃,而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減輕胃腸消化的負擔。

3. 喝湯是提前給胃打招呼

胃先生,我要吃飯了,請做好準備哦!

那麼究竟應該飯前喝湯還是飯後喝湯?譚醫生說,飯前喝一小碗湯,有助於潤滑口腔、食道,減少乾硬食品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並促進消化腺分泌,同時還能幫助減少正餐的攝入量,做到飯吃七八成飽。當然吃飯期間也可以少量飲用。如果已經吃飽了,還要喝湯,就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

4. 如今不僅廣東人需要喝湯了

嶺南地處東亞季風氣候區南部,天氣炎熱,冬短夏長,不利於人體陽氣潛藏,所以嶺南人體質多虛,需要喝湯滋補。

但如今隨著國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從事戶外勞作的機會不多,少見太陽少運動;三餐不時、加班熬夜不在話下,而且隨著空調、冰箱的廣泛使用,吃生冷、喝冰凍的外來文化影響,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國人的體質也多以虛寒為主。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7年度國民體質辨識報告》顯示,在偏頗體質中以陽虛質和氣虛質為多。所以,不僅是嶺南人需要滋補,其實全國很多老百姓都需要進補了,而喝湯不失為食補的一大佳選。

5. 聽從身體的聲音

我們人體是有感知的,比如夏天太熱了,食慾不好不想吃飯,喝點湯我覺得舒服,那就聽從身體的本能,怎麼舒服怎麼來。隨心而來,才是最好的。

如此看來,只要把握好“度”

喝煲湯的好處是大大滴

一鍋鮮美可口的湯

不僅是滋補美味,更是家的味道

來,煲湯訣竅瞭解一下

說不定下一個讓人稱羨的大廚

就!是!你!

1、冷水下料,大火煮沸小火慢燉

熱水下料,蛋白質會迅速凝固,湯會失去鮮味。冷水下料,待煮沸後再改用小火慢燉,能讓營養物質慢慢析出,湯會更加鮮美和營養。

2、加水量是食材重量的3倍

一般情況下,煲湯時的加水量應至少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確實需要加水,應以熱水為好,不要加冷水,這樣做對湯的風味影響最小。

3、蓋上蓋子風味和營養更佳

在煲湯時,我們常能嗅到湯的香味,這種“香味”實質上來源於湯內揮發性物質。蓋上蓋子能有效控制該類物質的揮發,還有利於保持煲湯時的溫度。

4、煲湯時間別超過2小時

煲湯時間並不是越久越好,燉煮時間過長,不僅會導致原料營養流失,還會增加嘌呤的含量,增加痛風的風險。

5、食材多樣化更營養

煲湯時,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或從食療的角度適量添加其他食材。喜甘甜者可加入紅棗,清熱祛溼可加入百合,補血益氣可加入黃芪、當歸……但需要注意的是,應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配料,如百合偏涼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風寒咳嗽、虛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6、配料在煲湯後半程加入

煲湯的前半程不宜加入其他配料,而應單獨燉煮原料,有助保持原本的風味,也就是“原汁原味”。其他配料在後半程加入,保證一定的燉制時間即可。

7、最後再放鹽

有些人認為早點加鹽可以讓鹽完全“融入”食材和湯中,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應該在快出鍋時再加鹽。鹽放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

來、來、來

您隨意!

乱问丨喝煲汤究竟养生or伤胃?真相是这样的……乱问丨喝煲汤究竟养生or伤胃?真相是这样的……

主辦:北京市豐臺區科學技術協會

承辦:北京科技報社丨北科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