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在《 中國 國家地理》搞的“選美 中國 ”中, 太行山 大峽谷列“ 中國 最美的十大峽谷”的第9名。評價是:“太行山 大峽谷山高谷深,形成大起大落、大空間大節奏的雄偉景觀。將山的靜態美與水的動態美鬼斧神工地融為一體,衍生出美學價值極高的地質地貌景觀。”並稱: 太行山 大峽谷之不同凡響,不在於某一段峽谷,而在於以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以及太行八陘為脈絡,構成了一個在南北長600公里,東西寬250公里的範圍內,氣勢恢宏、博大精深的 太行山 峽谷系。 太行山 大峽谷不是某一段峽谷,而是作為一個峽谷系,入選十大之列。

在 中國 的大地上, 太行山 像一堵突如其來的牆,屹立在華北大平原西邊。這是 中國 最著名的山脈之一:它既是 中國 地理的第三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也是 中國 半溼潤區和半乾旱區的分界,同時還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自古以來,人們常說八百里太行,那是指這座逶迤於 河北 、 山西 和 河南三省之間的山脈。

習慣上,人們把 太行山 分為三段,即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大體上對應於位於 河北 、 河南 和 山西 省境內的 太行山 。三段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北太行和西太行都是嚴重缺水的地區,唯有位於 河南 的南太行,彷彿是上帝的鐘愛之地,得天獨厚地得到了流水的滋潤。

在地質史上的燕山運動期間,南 太行山 的東側是大斷裂帶,斷裂帶以 西隆 升成高原,以東沉降為平原,中間則是絕壁林立、山峰巍峨的太行斷崖。南北走向的斷崖經東西走向的河流切割,形成了眾多的峽谷、懸崖、名泉,有著西、北太行難得一見的美景——落差巨大的瀑布,從而蘊藏了豐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旅遊資源,使南太行的風光雄秀兼具,絢麗無比。南太行既具備了北 方山 的雄偉,又具備了南方水的靈秀。《 中國 國家地理》2008年的“ 河南 專輯”,第一篇文章就是《 太行山 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

太行魂之南太行

雲雨轎頂山

轎頂山位於南太行腹地、 輝縣 市 西北 部35公里處的沙窯鄉小井村,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海拔最高達1680米。與國家AAAA景區王莽嶺、萬仙山景區毗鄰.

主要景區有小 華山 (海拔1600米)、轎頂山(海拔1400米)、鐵打寨(海拔 1500米)。附近尚有野豬林、人頭山、北湖、中湖、南湖、恩國寺、 興國 寺、七姑寺、亮馬臺等諸多自然和人文景區。

其特有的官職文化、華蓋文化;奇異的地貌景觀;靈動的水體景觀;變幻的天象景觀;美麗的山花景觀等,各種山花交相輝映,有“春來花如雪,冬到雪如花”的奇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山豬、黃羊、野獾等以及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桫欏.

轎頂山歷史悠久,據清•道光年《 輝縣 志》記載,轎頂山系朝歌的祖脈。同時也是現實中的“ 中國 古代官職文化博物園”。另外,度假區內還有始建於唐、興於宋、金、明、清至今的古剎 興國 寺。

轎頂山擬打造“無門票旅遊超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雲裡雨裡全是小仙村.

經過10餘年的建設與完善, 輝縣 市轎頂山原生態休閒度假區已具備AAAA景區條件,擬於2015年5月1日起試運營.

太行魂之南太行雲雨轎頂山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萬仙山峽谷清幽南坪

南坪是萬仙山中的一個行政村,萬仙山景區包含 郭亮 ,南坪兩部分, 郭亮 在懸崖之巔而南坪則在峽谷之中,南坪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有“清幽山鄉”之雅號 。

南坪是萬仙山景區的南半部分,主要景點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 五峰 山林海、磨劍鋒瀑布、丹分溝等。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磨劍峰瀑布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萬仙山中華影視村郭亮

郭亮 村據傳自2000多年前秦漢開始,晉陝一帶人家逃難來到如今的 郭亮 村,落戶生息。西漢末年,這裡逐漸形成了村子。 郭亮 以秀美山嶺,獨特的石舍而聞名,更以其周圍自然風景吸引著旅遊者。 郭亮洞,長1200米,洞頂是嶙峋的怪石,開鑿時留下的支撐廊頂的天然 石柱 ,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日本 人讚譽“世界第八奇蹟”,又被譽為“太行隧道之父”。 郭亮 地處 輝縣 萬仙山風景區,周圍有很多溶洞,有紅龍洞、白龍洞、 黃龍 洞,洞內倒懸的鐘乳石千姿百態,形 神各異,發人遐思,引人入勝,歎為觀止。這裡的風景自然稱其為雄、壯、險、奇、古、秀,山水秀美,奇石名木,獼猴攀躍,谷幽崖高,楓葉吐丹,以奇絕水景和 絕壁峽谷為特色。

絕壁長廊 郭亮 洞到達 郭亮 村,必須要穿行太行大峽谷,峽谷絕壁的岩石呈紅色,過去有條絕壁路,曾是大山中惟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困擾著一代代山民,阻礙著與外界的交流,被稱作“天梯”。“天梯”是由塊塊不整齊的岩石壘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巖壁上鑿出來的石坑組成。“要到 郭亮 村必經 郭亮 洞,瞭解 郭亮 村先要走天梯”,它書寫著 郭亮 村一段歷史。

天梯高百餘米,建在懸崖之上,寬處1.2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4米,720級臺階。天梯始建於宋,至清末歷代不斷擴修。天梯因其蜿蜒曲折,臨淵而行,稍有不慎便會命喪崖底,天梯以險峻而得名。多少年來, 郭亮 人吃的油鹽醬醋和日用品都是從天梯下背上來,買來的牛犢、小豬全是從山下抱上來, 養大後,再繞道30多里經 山西 地界下山去賣。天梯維繫著 郭亮 人的全部生活,被 郭亮 人稱為“生命梯”。

為使 郭亮 的鄉親們不再貧困,為讓身後的子孫不再行走險峻的天梯,1971年的秋天,在村黨支部書記申明信的提議下,村民申新福、王懷堂、申福貴用繩子測高度、距離,用土法繪圖,到縣裡請教專家徵求意見。第二年的春節,由村中十三名壯勞力組成的鑿洞突擊隊頂著風雪,腰繫著麻繩,懸於峭壁之上握緊鐵釺,舞起鐵錘,在紅巖絕壁上鑿出一排排炮眼,炸出的石渣全村人都來清理,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8歲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塊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塊裝進筐、簍、籃子裡,倒到崖下。人人肩頭成繭,十指出血。因為他們只有一個夢想——為後代展現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

由於 郭亮 村海拔高,耕地少,無霜期較短,一年只能種一季農作物,全年糧食收成不過8萬餘斤,而這區區8萬斤糧食卻是全村幾百口人的全部口 糧。在這種狀況下,13名突擊隊員每天只有0.12元的伙食費,玉米粥、玉米餅、窩頭野菜便是他們的一日三餐。就這樣每人每天也只有兩斤玉米的配額。為了 早一天打開通往外界的通路, 郭亮 人賣掉山羊、山藥,集資購買鋼錘、鋼銼。

1975年年底,工程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 郭亮 人已經賣光了山羊,砍光了樹木,吃光了糧食,再也摳不出一分錢。這時候,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動了,早上5點鐘起床,爬5公里山路去挖魚鱗坑,挖了一冬一春,掙到工錢3100多元。支部書記把錢拿到村裡後,100多口人圍著他,讓他趕快到城裡去買鋼材、雷管、導火線、炸藥。 郭亮 絕壁平均高度105米,從絕壁中間炸開工作面,需要繫繩子凌空作業,沒有錢買繩子,就解下牛拉犁的繩套,一段段接起來,從崖頭把人放下來。就是這樣,參加打隧道的壯士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和熱血讓天塹變成了通途。在無電力、無機械的狀況下全憑手力,歷盡6個寒暑在此懸崖峭壁之上用雙手開鑿出總長1250米、寬6米、高4米的人工隧道。共計用掉12噸鋼材,打爛了4000把8磅重的鐵錘,清理石碴24000立方 米。被人稱為絕壁長廊的 郭亮 洞終於在1977年5月1日正式開通了。為此,十多人傷殘,尤其王懷堂等村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條絕壁長廊,被 日本 裕田影視公司驚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郭亮 村現在位於萬仙山景區內。萬仙山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內著名的休閒旅遊勝地、避暑基地、影視基地、寫生基地和拓展培訓基地。森林覆蓋率達 95%以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夏季平均氣溫比山外低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世外 桃源 。 郭亮 景區是南太行風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體現, 景區內既有雄壯而蒼茫的紅崖絕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險、奇、秀、幽為一體,各類景點有200餘處,主要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 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等。著名導演謝晉稱 郭亮 為“太行明珠”,著名作家張仃稱萬仙山為“華夏奇觀”。先後有《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倒黴大叔的婚事》、《舉起手來》等 60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多所藝術院校和攝影家協 會把萬仙山定為寫生基地、採風基地。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崖上人家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八里溝

八里溝景區位於 河南 省 輝縣 市上八里鎮松樹坪村, 太行山 脈南麓,地勢屬我國第二層臺階向第三層臺階過渡,展現出獨特的 三重 絕壁地貌。區內薈萃了 太行山 水之精華,集雄、奇、險、秀、幽、雅於一體,兼有北 方山 水之雄偉和南 方山 水之靈秀,號稱"太行之魂、中華風骨",有"北方水世界, 太行山水魂"的美譽。

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動、植物種類1700多種,區內全年平均氣溫14℃,夏季山區夜間溫度平均僅18℃,涼爽宜人。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5000—10000個/立方厘米,是一處優質的"天然氧吧"。

八里溝以自然山水景觀為主要特色,各類地文、水域、生物、民俗景觀錯落有致,有機組合,巧妙地構成了桃花灣、山神廟、羊洲地、紅石河、玉皇峰等五大景區。主要景點有:桃花潭、抱犢橋、九佛龕、玉皇宮、一線天、紅石河、珍珠瀑、玉皇峰、龍鳳洞、 八寶 洞、黃花洞、仙女池、黑龍潭、石人迎客、老子講道、梅花鹿苑、五彩疊瀑、獼猴保護區、八里溝大瀑布、點將臺等150餘處。其中,太行獼猴保護區是世界上獼猴分佈的最北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抱犢村

抱犢村,隸屬於 山西 省 晉城 市 陵川 縣古郊鄉,位於 新鄉 輝縣 與 山西 陵川 縣交界處,在八里溝上游,只有六、七戶人家,至今仍是 晉城 市唯一一個未通公路的村莊,卻因其景色秀美又山勢險峻,“不通”和“懸崖飛瀑”,贏得了國內外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與專業攝影愛好者的青睞。

抱犢村自古以來道路艱險人跡罕至,峽谷內的羊腸小徑是唯一的外出 通道 ,很多區段就開鑿於絕壁與陡崖之上,極其險峻,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墜下山崖或滑入深潭。先民擇居於此後,牲畜無法入內,鄉民只得懷抱幼犢帶入村內,等幼犢長大後繁衍後代,村中始有牲畜,抱犢之名由此而來。沒有人知道抱犢村的第一戶居民何時遷入,自古以來它始終深藏於 太行山 中默默無聞,周邊許多地方已經開發成旅遊名勝,而它卻依舊獨守著往日的靜謐與原始。

抱犢村村子北與錫崖溝相鄰。抱犢村和錫崖溝相距35公里,有一條緣山腰的羊腸小道相通。兩村同屬古郊鄉,都處在 太行山 南段懸崖陡壁與 河南 平原相接的地方。抱犢村周邊林木蒼翠,山環水繞,風景奇秀。抱犢村憑藉著和錫崖溝的銜接與古郊鄉溝通,但不同的是,錫崖溝人開山不止,到1995年從半山腰上挖通一條可走汽車的大路。抱犢村人除了在1957年和1980年代在崖壁上鑿出一些腳窩和在危險處裝了一段鐵鏈外,依然還沒有與外界的公路交通。

抱犢村的歷史與東漢捕虜將軍馬武密切相關。據清•光緒《 陵川 縣誌》記載:“ 抱犢寨 即抱犢山,在馬武寨東南30餘里。”而馬武寨由何而來呢?據《後漢書》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記載:馬武,字子張, 南陽 湖陽人也,少時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 酉陽三老起兵於郡界,武往從之,從入綠林,遂與漢軍合。為漢朝中興二十 八宿 名將之一。劉玄稱帝后,馬武官至待郎,和劉秀合兵進攻王尋等,因戰功拜為振威將軍。光武稱帝后,拜武為待中、騎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馬武因戰功卓著任捕虜將軍。建武十三年,馬武帶兵屯駐下曲陽,北防匈奴。因衛國有功,加封楊虛侯。馬武酷愛喝酒,性格豪放,闊達敢言,卒於永平四年。後人為紀念馬武將軍,就把馬武曾經生活過的山寨命名為馬武寨(建國後行政劃分為馬武寨鄉),而抱犢村一直隸屬於馬武寨。

抱犢村三面環山,依水為鄰、依山而建、密集而居。這裡簡直就是個 石頭村 ,村民自古以來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石匠,房屋是石頭、地面是石頭、圍牆是石頭,還有石磨、石凳、石灶、石槽等等。雖然抱犢村是石頭的海洋,但與其它 太行山 民居不一樣的地方是:除個別人房頂是石板外,大多還是以灰色小瓦構成房頂。村前河谷旁的空地上是村民開墾的梯田,淳樸的山民把村莊藏在翠綠的果林裡。

現在村裡已經在懸崖上裝了個捲揚機,焊了個鐵籠子,高程800米,每次可吊運貨物800斤。要買東西,從 河南 僱三輪車拉進山溝,再從懸崖下吊上來即可。村裡手機信號基本沒有,但是有WIFI。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老龍口

抱犢村沿抱犢溝順流而下(即向 河南 方向),不到15分鐘,即可看到一個斷崖。 太行山 在這裡突然斷裂下去,形成一個落差近300米,長上百公里的斷裂帶。成片的紅色石英岩,經過千萬年水流的浸蝕和風化,在斷崖處“切”開了一個大裂口, 雨季上游的來水通過裂口呼嘯而下,形成一個氣勢磅礴的大瀑布(季節性斷流),這就是南太行地質奇觀——老 龍口 。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鳳凰大峽谷

八里溝 鳳凰 大峽谷位於抱犢橋右側,順山而上,人跡罕至,天然野趣,美不勝收。

峽谷盡頭就是八里溝景區另一個大瀑布—— 紅河 瀑布(老 龍口 瀑布、抱犢瀑布),旁邊是直上石壁的抱犢天梯。

峽谷內現有梅花鹿馴養基地,二百多頭梅花鹿悠然休閒,怡然自得,漫步在青山峻嶺之中。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太行魂之南太行

驢行南太行線路,是一條非常經典的徒步線路:

雙底村-馬武寨-抱犢村-九蓮山-錫崖溝-王莽嶺-萬仙山

包含了南太行的所有精華,一路上聞名於驢界心中的景點有:白陘古道、72道拐、小 壺口瀑布 、紅豆杉大峽谷、秦家磨大峽谷、馬武寨、一線天(七仙潭)、抱犢、九蓮山景區(西蓮寺)、後靜宮、錫崖溝景區、錫崖溝掛壁公路、王莽嶺景區、 崑山 掛壁公路、萬仙山景區(南坪、 郭亮 )等。

此條穿越線路複雜,基本涵蓋了南太行的各類典型地貌:峽谷穿越、溯溪趟河、山地升降、峽谷繩索、崖壁行走、草地縱走等等,就三個字——美、虐、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