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父母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父母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总要表现出几分威严,老是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生怕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跌了架子,不成体统。孩子做了错事就训斥,多问几个问题就嫌罗嗦,提什么要求都是非分的,只能是“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使孩子完全处于不平等的“弱势”的地位。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往往考虑的是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如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忽略了对孩子自尊心的培养。殊不知,孩子树立正确的自尊观对其以后的性格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如果孩子总是在一种自卑、压抑甚至恐慌的环境中生活,必然会造成心理失衡、性格怪异、心灵扭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在美国的家庭里,大人跟孩子谈话,总是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起平坐”。美国人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不只是为了表示大人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示大人对孩子的尊重。而且,蹲下来跟孩子谈话,既在有形之中缩短了大人与孩子形体上的距离,使孩子没有压抑和恐惧感,又在无形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同大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可是,我们有些父母,却常常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等等,居高临下,惯用命令式的语言语调。从说话的态度来看,中国父母比外国父母威风得多,可在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却并不可敬。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当作和自己一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影响到家长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与教育孩子的一系列问题。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深感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不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他们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包含了很大的矛盾,它只会导致孩子对与父母交谈的害怕。要成功地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父母必须始终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人与人之间经常需要思想上、感情上的平等交流,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父母首先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沟通最真实的内容是真诚,要做到与孩子平起平坐,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九)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去和孩子们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