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作爲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父母蹲下來同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談話,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體現了父母對小孩子的事情或問題認真又親切的態度。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自古以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總要表現出幾分威嚴,老是那副“一本正經”的樣子,生怕在孩子面前丟了面子、跌了架子,不成體統。孩子做了錯事就訓斥,多問幾個問題就嫌羅嗦,提什麼要求都是非分的,只能是“我說你聽、我訓你忍、我打你挨”,使孩子完全處於不平等的“弱勢”的地位。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往往考慮的是需要什麼樣的孩子,如乖孩子、進取心強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麼樣的父母,忽略了對孩子自尊心的培養。殊不知,孩子樹立正確的自尊觀對其以後的性格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如果孩子總是在一種自卑、壓抑甚至恐慌的環境中生活,必然會造成心理失衡、性格怪異、心靈扭曲,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在美國的家庭裡,大人跟孩子談話,總是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起平坐”。美國人認為,孩子雖小,但也是獨立的人。蹲下來跟孩子談話,不只是為了表示大人與孩子的“親密接觸”,更重要的是為了表示大人對孩子的尊重。而且,蹲下來跟孩子談話,既在有形之中縮短了大人與孩子形體上的距離,使孩子沒有壓抑和恐懼感,又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同大人是平等的,有利於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可是,我們有些父母,卻常常站在那裡,大聲呵斥孩子:“過來!別摸!”“去!去!去!別煩我!”等等,居高臨下,慣用命令式的語言語調。從說話的態度來看,中國父母比外國父母威風得多,可在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卻並不可敬。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其實,是否蹲下來與孩子說話,只是一種方式問題,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當作和自己一樣,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這才是問題的本質。這會影響到家長能否以正確態度對待與教育孩子的一系列問題。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是,令大多數父母深感頭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卻總不以為然,還常常會視父母的諄諄教導為沒有意義的嘮叨,甚至拒絕與父母交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父母的談話方式有問題呢?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父母與孩子談話的失敗,不是因為缺少對孩子的愛,而是因為缺乏對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數父母認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與孩子交談時,他們又習慣於要求孩子完全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種做法包含了很大的矛盾,它只會導致孩子對與父母交談的害怕。要成功地與孩子進行有教育意義的交談,父母必須始終小心翼翼地去維護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人與人之間經常需要思想上、感情上的平等交流,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即使是剛剛學步的孩子,也都有這種渴求。要做到平等地對待孩子,父母首先就要拋棄那種居高臨下與孩子談話的姿態,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溝通最真實的內容是真誠,要做到與孩子平起平坐,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三、(九)作為父母,要學會蹲下來去和孩子們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