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多專家齊聚一堂,爲國有車企改革獻了哪些「妙計」

每當提起國有車企改革這一話題,輿論對此認知總是片面化、簡單化。卻沒有真正讀懂國有車企改革背後的“改什麼、為什麼改、改革的目的是什麼”等基本問題。面對這一問題,8月13日,由寰球汽車主辦的主題為“多元、縱深、目標‘思辯’國有車企變革的N+1時代”論壇在京召開。

眾多專家齊聚一堂,為國有車企改革獻了哪些“妙計”

針對國有車企變革並不是只有混改一條路可走,至於哪條路更適合國有汽車企業改革正是此次論壇討論的焦點。寰球汽車集團此次邀請中國研究國企改革最權威的5位專家學者,首次圍繞汽車行業解析國有車企改革的淵源與聯繫,向外界傳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真正初衷以及國有改革的“N+1”方式是什麼,從而解決戰略投資者無法長期持有國有股權與接受混改即是企業經營潰敗的擔憂;同時,我們還將解讀“混改”是否是國有汽車企業改革的唯一方式,探討國有汽車改革該如何“因地制宜”,梳理出適用於當下汽車企業改革的方式方向。

吳迎秋:國有車企改革方式應多元化 推動生產和發展是核心

眾多專家齊聚一堂,為國有車企改革獻了哪些“妙計”

本次論壇上,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從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北汽新能源以及奇瑞等企業出發,來說明國有車企改革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並且趟出了一條道路——混合所有制改革,但這並不是車企改革的全部。同時,吳迎秋指出,只要企業的最終目的是要以市場為最終導向,以市場的需求為需求,國有車企的改革一定是多元的,一定是各種方式,國有車企改革的核心是推動生產和發展。

侯雲春:三大背景倒逼國有車企改革 方向是最大限度市場化

眾多專家齊聚一堂,為國有車企改革獻了哪些“妙計”

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侯雲春指出,國有車企改革比過任何時候形勢都更加嚴峻。國有車企改革比任何其他行業也更加緊迫,並且從三方面說明國有車企改革的緊迫性:第一,這是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提出的新要求;第二新一輪技術革命提供的新的支撐為國有車企的變革提供了新的活力;第三個是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提出的新挑戰。侯雲春認為全球車企大調整、大分化、大重組、大變革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國有車企應在這場變革中取得主動,找出新的出路,而國有車企改革的方向就是最大限度實現市場化。

李錦:國有車企改革應該按照這10條建議去改

眾多專家齊聚一堂,為國有車企改革獻了哪些“妙計”

論壇上,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指出,國有車企面臨存亡之憂,國有車企六年時間就被民營車企迎頭趕上。目前,國有車企改革遇到焦點不準,比如現在國有車企都是政府主體,企業為執行主體,政府不改企業難改。混改只是車企手段,並不是目的。其次國有車企改革面臨洗牌,應多方面緊抓,如從國企改革、體制改革、機構改革等方面入手。總體來說,國有車企改革已經進入到了2.0時代,要以改為主,不是混為主的階段。

樊綱:混改要加入更多非國有因素 利用新技術發展改變產權格局

眾多專家齊聚一堂,為國有車企改革獻了哪些“妙計”

論壇上,中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指出隨著中國汽車行業股比開放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兩大因素促使改革更加緊迫。樊綱認為,國企改革現在尖端的問題最難的問題是要把國有車企混改的方向搞清楚。混改的方向是為了加入更多的勢力,應加強而不是削弱非國有因素所起的作用;第二應該加強國有車企改革中要增加民營因素的承擔風險能力。在具體的執行方面,應值得好好研究AB股的形式或者是優先股的形式;最後應利用新技術發展的機遇來改變產業產權的格局和企業產業的格局。

姚景源:國有車企改革是行業轉強發展的歷史機遇

眾多專家齊聚一堂,為國有車企改革獻了哪些“妙計”

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姚景源從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之初到進入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取得飛速發展。這一切都歸功於國有車企的不斷髮展改革,如今國有車企發展進入到了新的階段,有出現新的問題,這要求國有車企不斷將改革推動下去。中國的汽車工業正在面臨著一個新的歷史機遇時期,處理好了,中國的汽車工業能夠使整個經濟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增長階段。

總的來說,在改革開放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之下,中國車企只有不斷變革和時刻擁抱變化,才能在即將到來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此次論壇的成功召開,無疑對國有車企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