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宫”频现,澳大利亚为什么10年6换总理?你怎么看?

乖乖的Jane


特恩布尔几乎是遭到“逼宫政变”的方式,被迫辞去总理之位的,原财长莫里森就任新总理,成为澳大利亚11年来的第六位总理。而这一“政变”,又与2015年特恩布尔推翻时任总理托尼相呼应。可如今,特恩布尔又被别人赶下了台,这算不算是天意轮回?

对于堪培拉滑向意大利式的政治不稳定局势,这让澳大利亚商界和公众感到大为光火。事实上,自2004年7月霍华德首相以来,就再没有任何一位总理任满三年任期。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一窥原因:

第一,党派内部“方向”之争,导致领导权更迭进入“旋转门”模式

自由派内部存在意识形态斗争,保守派又不待见特恩布尔,他只得选择作为一位中间派,批评者就此宣称,特恩布尔或许更加适合去工党。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领导权之争会如何激烈。在这场激烈斗争中,掺杂了特恩布尔关于恐吓的指控,他还宣称竞争对手彼得·达顿没有资格坐在国会等等,整个一片乱哄哄。

格林菲斯大学政治学讲师威廉姆斯表示,这场“宫斗”有着深深的意识形态根源。这涉及到今后自由党的发展方向,而这正是为什么“宫斗”会如此“残暴”的根本原因。

第二,澳大利亚“对抗性”的政治制度,增加了政治斗争的风险

澳大利亚的政治关系及其英国式的对抗性政治体制,有着结构性的缺点。

而这种源自英国的“对抗性政治”,是过去数十年来导致堪培拉处于“燥动”政治气氛之中的重要原因。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麦卡利斯特说,近年来,威斯敏斯特模式在澳大利利亚运转得并不好,这也使得政府和政治领导人很难取得连任。

他指出,三年一轮的选举,强势的议会上院,冲动式的选举,强大的政党派系现职业政客的出现,这些因素让执政变得更加困难。

第三,政府与议会的矛盾日渐加深,导致政坛持续处于高压态势

有学者表示,澳大利亚的参议院是世界中最有权力的四大议会上院之一。近年来,澳大利亚国会多次否决政府议案,这反过来也损害了领导人的公信力。

特恩布尔和阿伯特两个人,都曾在试图让议会通过某些关键政策上遭遇失败,包括公司减税法案、削减公共开支法案等等,这都是因一群少数派政党和独立议员的反对而遭遇的挫折。

分析家称,自从19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真正主导参议院的时间只有大约三年。

实际上,昆士兰的议员们很担心,六个月后的选举,将有可能失去他们的议员席位,而达顿是一个来自昆士兰的保守派,对议员们有利,于是议员们决定抛弃特恩布尔。

第四,新闻媒体的强大影响,为政治斗争起到了扇风点火的作用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澳大利亚媒体大亨默多克,对国内政坛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一些批评家指责默多克通过媒体施压的方式,动摇了特恩布尔和前几届工党政府的稳定性。

社交媒体的崛起,以及24小时不停的新闻发布方式,让政治领导人面对着更大的压力和更加尖锐的批评,他被丑化形象,在选民中的信任也受到损害。

这变成了一个不断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过程,对领导人的批评愈加尖锐,而这又进一步损害了政治信任。

第五,职业政客的崛起,形成了“为斗争而斗争”的畸形政治文化

目前,澳大利亚政坛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政治候选人在政党职位中全职工作。这种“职业政客”崛起的趋势,创造了一种“党派亢奋”的政治文化。

批评家们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政客们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反对其他党派,保住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为选民服务。在职业政客们看来,只有“斗起来”,自己的位子才是安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达顿的结局却充满了“为人作嫁”的悲伤,自己提着脑袋向特恩布尔“逼宫”,结果自己没当上总理,倒是莫里森最后成功上位了。

总之,澳大利亚公众对堪培拉日渐加剧的混乱感到“恶心”。观察家们几乎都认为,无论是谁成为自由党领袖,当总理的日子都不会很长。


贝壳传媒


澳大利亚总理又又又一次被他的党内同僚给“整下来了”,而不是被反对党给弄下来的。

这可以理解为由前内政部长皮特·达顿针对总理特恩布尔发动的一场政变,结果却成全了特恩布尔的副手财政部长斯科特·莫里森,白忙活了一场。天道有轮回,苍天绕过谁,将近三年前特恩布尔同样用逼宫的方式搞倒了前总理阿博特上台,今天也被别人搞下来了台。像是这种党内斗个不停,政党间相对平静的政治生态可以说是澳大利亚政治的一大特色。历史上这种执政党党内政变逼宫下台的情况上演过多次,而且不仅仅局限在现在执政的自由国家党,再也的工党也一样。所以澳大利亚也被宗主国英国的媒体称之为民主国家的“政变之都”。
(后背的达顿准备使坏)


澳大利亚政治为什么会这样疯狂,善于搞党内政变?

澳大利亚想对比自己的宗主国,民风上少了一些谦让和绅士风度,多了些剽悍和狠辣,可能跟这个地方本身就是罪犯流放地有直接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解释澳大利亚政变风气如何产生的主要原因。导致澳大利亚政变风气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登录澳洲)


第一,问题出在澳大利亚选举制度上,一届议会任期只有三年,大选过于频繁。这样一是导致总理施政根本就无法长期延续,还要提防党内同僚背后黑枪反水;二是将大量的精力来应对选举,承诺了一大堆却无法全部妥善兑现,从而容易引发政治危机。还有澳大利亚是公民强制投票(严格执行),不投票要罚款20澳元,而且还要在法庭浪费一天时间。这使得民众对于议会大选充满了抱怨,废票率居高不下的同时乐见执政党出现什么负面新闻。这无形中助长了澳洲媒体对于政治的影响力。
(澳大利亚议会)


第二,澳大利亚的媒体的报道,推波助澜,形成巨大压力。澳大利亚的媒体继承了英国媒体的尖酸刻薄,在现行三年议会任期的条件下,专挑现任政府的小辫子和丑闻报告,而且还喜欢隔三差五就进行支持率民调。执政总理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出现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党内政治斗争一旦出现,会瞬间上媒体头条,而且顺带着扯出总理一大堆负面消息。所以在这种舆论威压下,总理往往会被政变很快搞垮,这次仅用了十天。
(澳洲媒体本次“政变”的跟进报道)




第三,澳大利亚政治的“二流”文化,生活富足的澳大利亚人对于政治热情度不高,参与政治的人普遍被人“看不起”。一流的人物不愿意去参政,澳大利亚人往往自嘲为被“二流”人物管理的国家。“二流”人物参政就意味着不会出现一个像宗主国英国议会那种很优秀,能够独挡一面兼有巨大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所以澳洲政党内部往往谁都不服谁,相互之间看不起对方,党内斗争也成为常态。推举出来的总理往往不是妥协出来的庸人,就是能力不足的小人,而不是真正靠影响力和政绩作为支撑的政治家。
(更迭频繁的澳洲政坛,BBC)


结语

澳大利亚领土很大,人口不多,靠着优厚的自然条件而繁荣起来的国家。但是由于政治环境,无法培养出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澳大利亚也终究无法成为一个具有地区影响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古姿


澳大利亚是议会制国家。在议会制国家中,总理任期短是正常的。当然,十年六换总理是频繁了一点,而且这六位总理竟然没有一个任期超过三年。但在澳大利亚历史上,这也并不罕见。

不过,这也说明澳大利亚目前在国家总体的发展方向上,处于认识模糊的阶段,国内意见分歧较大。

虽然澳大利亚总理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但实际上能长期担任总理的人并不多。澳大利亚总理是由议会中的多数党在党内选举出来的。这意味着要长期担任担任澳大利亚总理,得面临两大挑战:

  • 首先,得确保在本党内赢得多数;
  • 其次,能带领本党保持多数党席位。

前任总理特恩布尔此次连续遭遇了本党内部两次挑战。第一次是来自内政部长达顿,特恩布尔险胜。但是达顿在推出后,不甘失败,积极鼓动其他人联合发起对特恩布尔的挑战。最终原财政部长莫里斯挑战成功,特恩布尔只得辞职。

莫里斯接下来的挑战是能够带领本党继续赢得议会多数议席,否则不出意外的话,还将会继续是一位短命总理。


迄今为止,任期较长的总理有三位。

排名第三的是前总理鲍勃·霍克(Bob Hawke,1929年12月9日-),在1983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0日担任澳大利亚总理,四度带领澳大利亚工党获得联邦大选的胜利。他的任期长度排名第三。

任期第二长的是自由党的约翰·霍华德,在1996年3月11日—2007年12月3日任澳大利亚总理。

任期最长的是自由党的罗伯特·戈登·孟席斯(Robert Menzies)于1949年12月19日—1966年1月26日担任澳大利亚总理。

值得一提的是鲍勃·霍克与约翰·霍华德都是执行对华友好政策的,这两位对澳中友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