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不伤仲永的神童?

听-花开的声音


先说说“伤仲永”是怎么一回事。《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

1025年前后,方仲永因年幼就能写诗而闻名乡间。1033年,王安石随父探亲到金溪(今江西抚州金溪),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请方仲永作诗,结果诗并不怎么样。七年后,王安石再次来到金溪,了解到方仲永已成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失所望,随后写下《伤仲永》一文,告诫人们天资不是绝对的,如果不注重后天的努力,再好的天资也只是昙花一现。

历史上像方仲永这样幼年能写诗作文的神童其实并不少见,也有很多人有良好的天资,也注重后天的努力,遂成为了闪耀一时、名留千古的人才。比如,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就是这样一个绝世聪明的孩子。王雱早慧,才智过人,一次有客人指着同一个笼子里关着的獐和鹿问他,哪个是獐,哪个是鹿。王雱才五六岁,不认识,不过,他巧妙地回答说:“獐边是鹿,鹿边是獐。”让客人大为惊奇!

王安石可能因为对方仲永的经历感触很深,所以对儿子的教育特别用心,十分卖力,所以,王雱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学业大进,他20岁之前,就已著书数万言,真正才华横溢。王雱24岁时,考取了进士。后来,他又写下《老子训传》、《佛经义解》、《庄子注》等一系列学术著作,震惊文坛。1071年,宋神宗召见了王雱,一席谈后,宋神宗当场封他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王雱从此跻身大臣之列。

而在宋朝,这样有出息的神童还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晏殊。晏殊7岁能文,14岁时,与全国千余考生一起参加了殿试,他“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正九品),从此步入仕途,后来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又比如杨亿。杨亿也是“七岁能属文”,11岁时,被宋太宗召入京。到京后,宋太宗连续三天面试杨亿,杨亿连写五篇诗赋,篇篇一蹴而就,宋太宗惊喜不已,称他“越景绝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当即封他为秘书省正字。后来,杨亿出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同修国史等职,名重一时。


帝国的脸谱


唐朝的李泌。

公元728年,安史之乱尚未爆发,大唐还是一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盛景象。唐玄宗李隆基闲来无事,在京师长安举行了一次神童选拔赛。皇亲贵胄趋之若鹜,皆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得到皇上的赏识。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脱颖而出。唐玄宗非常高兴,他将员俶叫到身边,大加赞赏,问道:“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坦陈:“回皇上,有,我的表弟李泌,虽然今年刚刚七岁,其才学我自叹弗如。”龙颜大悦,立刻着人飞马去把李泌接到皇宫。当李泌来到宫中觐见时,唐玄宗正与宰相燕公张说对弈。见李泌到,唐玄宗命张说以围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气。张说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稍假思索,立即对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这便是“李泌赋棋”的故事,李泌的四句皆在言棋,却无棋字,且暗含道学思想,玄宗听了十分喜欢。

长大后的李泌也很牛批。他仰慕道家文化,遍游名山大川,打算修道成仙。但是皇家还惦记着他呢,把他喊回来做翰林待诏加陪太子读书。从此和太子也即之后的唐肃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且说安史之乱爆发,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第一件事就是火急火燎的找他当年的伴读如今云游四方的李泌来为他出谋划策。国家有难,李泌也义不容辞,主动出现在肃宗面前。

肃宗见了他十分高兴,睡觉要对着睡,出门要坐同一辆车。还要授予官职但李泌拒而不受,只愿意以客卿的身份出谋划策,并只穿白衣显示自己的态度。但他当时的权力犹如宰相,有句“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便是说同车上坐的两人,穿黄色衣服的是皇帝,穿白色衣服的是李泌。

李泌确实很有才华,计谋过人,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平乱计谋,皆一一奏效,叛军渐渐被压服了下去。若不是肃宗急功近利,执意不听他的,连河北之地也能一并肃清。事情完了,权相李辅国开始排挤这位白衣卿相,李泌顺势再次归隐。好基友走了,肃宗虽然不舍得,但还是答应了,并赐下了很多隐士所用的物事。

在肃宗之后的代宗、德宗两朝,李泌又两次奉召出山,解决一堆疑难杂症,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调节天家父子矛盾。两次事毕后都受到权臣排挤,然后再次飘然江湖。

最后一次奉召镇压淮西军叛变,事毕他要走,德宗死活不让,还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并封为邺侯。

一年后,李泌病逝,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就此陨落。


口水历史


这个问题可以参看清代的《养蒙金鉴》。此书以年岁和时代排序,记录下许多少时聪慧,及长有所成的历史人物,不少被曾被称作神童。他们中有的人年纪很小就能擅长诗赋,有的以孝顺父母闻名,还有的在朝堂之上面对帝王也能对答自如,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某些历史名人的则故事大同小异,大体都是说其小的时候就很聪明,长大则成就非凡。这里举几个比较有名的神童,以供一观。

《后汉书》中记载:“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父伷,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刺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大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蚤慧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大体意思就是说,陈炜为难孔融,说他小时聪慧,长大了未必很有出息。于是孔融回答道:相必您小时候是很聪慧的啦?暗讽陈炜现在不怎样。

  明代弹劾严嵩的名臣杨继盛的故事也被收录其中。杨继盛是容城人,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庶母带她不好,让他去牧牛。杨继盛路过私塾时,看到里面的孩子在读书,心中十分向往。于是请求兄长让他也能去私塾上学。其兄认为他这么小,能学到什么呢?但是杨继盛回答道:我年龄小可以令我放牛,为什么上学则不能呢?其兄长告知他父亲后,其父同意他去上学,但是也要继续放牛。凭着刻苦努力,杨继盛得以乡试中举,进入国子监学习。

《世说新语》中有王戎七岁时,与许多小孩一起玩的时候,看到路边李树结了很多果子,以至于压弯了枝干。于是这帮小孩子纷纷去采摘,只有王戎不去。别人问他原因,他则回答:李子树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果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的李子果然如此。

《唐书》中记载,韩愈三岁自己就知道读书,“日记数十百言”。隋内史令李德林之子李百药“七岁解属文。”这些可以用小孩子智力非凡,记忆力超乎寻常来解释。

《稗史》中的记载则比较夸张,里面提到:东方朔三岁时“秘谶一览,暗诵于口。”谶纬之学是很庞杂的,按照这个记载,三岁小儿不仅能够看懂还能够记住,可以说近乎妖异了。因为《养蒙金鉴》此书记载的故事是从其它书籍中摘录而来的,而这些说法的来源正史野史混杂,是否是后人附会不得而知,不可全信。

参考文献:

《养蒙金鉴》


太常吸猫


有啊!而且还不少呢?



从小我们就知道甘罗12岁封相,司马缸砸缸救朋友,而且我们所熟知的老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论福祸,而我们的著名大诗人李贺,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了,而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也是少年成才,到最后说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名字叫曹冲,曹冲干过哪些具有才的事这我就不用说了吧说了。这么多男的那咱就说说女的,女的在古代也有才女,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讲过蔡文姬从小就会听琴声,然后辩哪根弦。



其他的先不说就说说甘罗,提起甘罗很多人都会想到他12岁就称相了,甘罗呢,是秦国人,约公元前二五六年出生,是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说实话这名起的挺奇怪的甘茂,感冒。

而司马缸砸缸就不用我说了,这幼儿园就听的故事再说你们都听吐了吧!


蔡文姬初中的时候老师也一定给你们讲过,这咱也直接跳过,那就更别说曹冲,我记得前几天西瓜视频答题还答过呢?当然我不出意外的答错了。


无称谓00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

唐代诗人骆宾王辞采华胆,格律谨严,在初唐文坛颇有名气,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合称为“初唐四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而初唐四杰是早期唐代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骆宾王幼年时就文思敏捷,才气袭人,7岁时就提笔写下了后世脍炙人口的作品《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成年后的他因为家境贫寒,辗转多地,但才气却不减,写下了许多反映唐朝初年卫边的边塞诗。后来唐朝进入了武则天专权时期,她废除中宗皇帝李显,打压李唐宗室。

唐代名将李绩(徐世绩)的孙子徐敬业以反对武则天、迎立李显为名起兵作乱,骆宾王跟随其后,为其执掌文笔。效仿三国时期陈琳为袁绍写檄文的典故,一气呵成,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据说武则天看到后,生气地说:“这样的人才落入叛军手中,是宰相失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