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王心儀,圖源網絡

近日,一篇18歲女生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女生叫王心儀,今年高考考了707分,已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

當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門口之時,她卻隻身一人在異地打工。因家境貧困,高考結束後,經高中物理老師介紹,她在保定一家輔導機構做輔導員。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她曾寫過一篇文章,裡面這樣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文章全文如下: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這樣的文章被不少主流媒體點贊。原因其實很簡單,國人自小以來都會接受這麼一種文化,讀書的時候,都曾寫過以“苦難”為主題的作文,而且不用想都知道,內容是千篇一律的,一定會舉那麼幾個名人為例,比如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還有華羅庚,錢學森、張愛迪等等例子。

老師們都會說,正是苦難,成就了這些偉人。在這種的教育下長大,成家立業,有了小孩,你發現,現在小孩寫的作文,跟你小時候也差不多。大家都在接受差不多的教育。甚至長大了,寫文章也還是這種“格式”。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圖源網絡

於是,一想起苦難,我們就想到讚美,把苦難演繹成了滿滿的“正能量”。電視、報紙上幾乎每天都在刊播一曲曲苦難的頌歌。

舉個例子,還記得“冰花男孩”嗎?他是雲南魯甸縣轉山包小學三年級學生,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打工,男孩家離學校有四五公里遠,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當天氣溫零下 9 度,男孩走路上學,他的頭髮和眉毛沾滿冰霜,仿如開了冰花一樣。他被凍到滿臉通紅,而且皮膚很明顯,已經開裂。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冰花男孩”,圖源網絡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他沒有禦寒物品,也沒有任何護膚產品。還要問什麼沒有這些的話,那就只有一個答案,因為他的家庭很貧窮。然而奇怪的是媒體為什麼要為貧窮而點贊?如果這是你自己的孩子難道不是應該感到心酸和悲傷嗎?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中國人喜歡讚美苦難,認為苦難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從而使一個人變得堅強和偉大。過去有一句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而,現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歡把自己的過去說得一無所有,幾乎每一個企業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貸無門,最後忍辱負重,不惜腆顏事敵,終獲成功。

大部分的苦難都是沒有意義的,就算有智慧的人能從中學到東西,和受到的傷害比起來也不值一提。而世界上所有各式各樣目的不一的洗腦都是從讚美苦難開始。

在遊覽長城、兵馬俑、故宮、頤和園等名勝古蹟時,我們常常聽到一句陳陳相因的話:“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解說員甚至是學者們沒有告訴我們的是,“這些古代勞動人民”是不是願意發揮他們的智慧?這些“結晶”又是怎樣形成的?這樣的智慧結晶不值得讚美。

英國小說家毛姆曾在自己的書中這樣評價痛苦:

“痛苦使人高尚,”人們發明出來為痛苦辯護的所有理由中,這一條最蠢。之所以有這樣一個說法,是因為基督教覺得有必要證明痛苦合理。

痛苦不過是神經發出的信號,告訴機體現在的狀況對它有害。如果我們說痛苦使人高尚,那我們完全可以說危險信號使火車高尚。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就“冰花男孩”來說,我們曾經承諾過,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這樣的事件屢見不鮮,我們現在做的只是見一次,喊一次口號。而讓人更不好受的是,這麼心酸的事,居然變成了一個滿滿正能量的新聞。

所以,請停止歌頌同胞的苦難,假如你不想他們繼續遭受苦難!請停止鼓勵同胞忍受苦難,假如你肯正視他們遭受的不公!面對不公,我們該好好想想:如何改善?如何補償?

還記得川航英雄機長劉傳健的妻子鄒函吧,對於網友說“給機組什麼樣的獎勵都不過分”,鄒函用了《薩利機長》中的一句名言來回答:“作為家屬,我不希望自己的丈夫當英雄,我也不想要什麼獎勵。希望民航局和空客公司能把這次事故發生的原因調查清楚,再不要發生這種事。”

不要“感謝貧窮”,也無需讚美苦難!

川航英雄機長妻子鄒函,圖源網絡

出身貧困但是仍以707分的優異成績拿到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王心儀真正應該感謝的不是貧困,而是自己的堅持和自信,在物質世界,精神力量也是強大的武器。

而很多媒體大肆宣揚王心儀的“感謝貧困”,就像表揚一個下崗工人勤儉節約,稱讚農民衣著樸素一樣沒有意義,因為在貧困上,王心儀沒有選擇的機會,而在繼續貧窮和努力改變命運上,王心儀沒有放棄自己的堅持,選擇了後者,戰勝了貧困。這才是這個時代應該宣傳的精神力量。

一切沒有選擇的行為,

在道德上都是沒有價值的。

苦難沒有意義,

戰勝苦難才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