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的博士跟名牌大学的博士有什么区别?

fdsgsdfgsdf


眼下拿着顶级学位的博士确实多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说博士满街走,可能已不算夸张。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一个证据:博士已经可以分为普通大学的博士和名牌大学的博士了。

那么什么是普通大学和名牌大学呢?一般人心目中,名牌大学就是北大、清华,那么如果问对方: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算不算,回答大概是:嗯……也算吧。

其实,这已经是中国的顶级大学了,它们叫985大学,全国一共30多所,中国的大学也是官本位的产物,讲究级别:绝大多数985大学是副部级,其他高校则是局级。所以所有985大学的博士应该算名牌大学出产的。

再退一步,还有100所左右的211大学,广义地讲也算名牌大学,尽管可能有人不服气,比如非211的老牌高校河南大学就一直不服气办学年头晚的多的211郑州大学。同样,河北大学也对本省唯一一所211高校给了地处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耿耿于怀。

大致可以这么说,985高校的博士一般确实实力要更高(不过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对于外校考入的硕士博士生不大买账),但是211和非211的普通高校博士就不好说了。其实原因也不复杂,非211高校能有博士点(特别是有历史年头的)就是某个专业实力的体现,其博士生在特定专业应该是有竞争力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现在的情况各个学校相当不一样。有的普通大学新增的博士点实力和水平不敢恭维,有的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博士点,然后其他专业纷纷挂靠,其水平肯定不怎么样。举个例子:在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下面招国际政治和乡村经济博士,这样的博士怎么样可想而知。

也有相反的情况:江苏是全国除北京以外211和985高校总数最多的省份(11所),以致于由多个老牌高校合并而成的扬州大学在名校榜上名落孙山。但是其农学院(前身是江苏农学院)一直有院士,实力很强;其师范学院(原扬州师范学院)也是如此,1980年曾引进国学大师任中敏先生,培养了数名有名头的博士,例如曾任教于清华大学的王小盾教授。

学界有句话: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虽然如今流行名校到处挖人,但可能仍有一些名师留守在普通高校;此外,一些普通高校可能以优厚待遇聘来少数名师。如果要获得真才实学,这样的导师一般是可以信赖的。至于现在高校招博士要看学校的牌子,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展江


首先跟换个角度分析!

有句话这样说,重点大学让你坐上软卧,普通大学让你坐运猪车(虽然说我们是猪有点不好意思)。就算你俩同时到达目的地,洗干净,人家的记忆是旅途美景,你的记忆是旅途的煎熬。那么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与差距到底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一、师资:磕磕巴巴讲教科书的人VS教科书里的人

普通大学是这样的:

“我上过高数,他们也上过高数。为什么他们就可以学到把傅里叶级数灵活运用,当初我们直接跳过不讲?因为我们的老师貌似也搞不明白傅里叶级数是咋回事。”

“普通院校的负责老师少之又少,上课对着PPT念,PPT丑的不能忍,考试范围水的不行,最后软件工程这门课给我印象太深了,不用怎么上,80+轻轻松松。毕设做了iOS,整个计算机学院的老师都问不出来什么问题,水不是一天两天的。”

重点大学是这样的:

他们连考大学语文都要出灵活性问题,比如“这一点老师上课用的什么方法结构去讲的”;

北大的老师讲课的方法和细致,为同学答疑解惑并且邀请高管做讲座,不仅懂计算机还特懂周易,说着用户体验聊到了周易,那是怎样的情怀。

布置的作业灵活性更是强了,找bug,做游戏,挑别人代码毛病,给别人出算法题。

有人说:普通学校里的老师是讲教教科书的人,一流名校的老师是写教科书的人,顶级名校的老师是教科书里的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需要大师,大师也需要选择大学,重点大学由于拨款充足,蜚声在外,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能为大师提供相得益彰的效果,反观之下很多普通高校,既没有大型实验室,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也是捉襟见肘,如此这般自然是难对大师产生足够吸引力的。

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所谓少见多怪,多见不怪,优质的师资队伍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科见识,教授最先进的学科知识,而相对薄弱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往往十分有限。

二、学习环境:顶级软硬件VS满是尘土的土操场

普通大学是这样:

每个学校里都有学霸,抛开最高分(骨子里热爱学习)和最低分(课不上要退学)的情况,普通大学的学习氛围就是个渣。

宿舍女生天天淘宝聚美,男生成群结队dota吃饭喝酒,上课不来家常便饭,几乎四年没怎么做过作业,说是去自习基本都是搞对象,图书馆借书率少之又少。

重点大学是这样的:

学生们天天有自己的规划,学习认真学,打代码毫不含糊,校外实践积极踊跃,图书馆周末也是满的。

去年认识一个浙大的学姐,听她讲去报托福补习,上课时发现大半的人都是熟脸像是在学校上大课一样,而我当时心里一惊,因为我那时是整个系唯一过六级的人。

一个好的大学,不仅有雄厚的硬实力,还有同样优质的软实力,比如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素养,再比如许多有趣的活动,有互助的积极的同窗。总体来说,一个学校的风气是能影响在其中的每一个人的。

在普通大学里,你会很容易降低自己的目标,你会首先给自己设了限,并且难免被鱼龙混杂的人“同化”。反之,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你接触的人、你的眼界、你谈论的话题、你对自己未来的设想,都会是积极和正向的。

当然不排除普通本科中的逆袭者,以及重本中的卢瑟,但这些比例毕竟是较小的,并且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没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三、机会:眼花缭乱的选择VS处处碰壁的苦楚

本科结束后,大学生们面临的选择,一是就业,这是占比最大的,二是出国留学或国内考研。无论是哪一种,顶尖大学都比普通大学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考研

你选择考研,决定圆自己的“985”梦,却发现考研有初试和复试,初试时由于你要跨校考所以专业课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复习,每天不断的加各大高校的各种群去低三下四的求学长学姐们给点复习资料。千辛万苦过了初试,复试时又由于本科学校名气太小,面试老师甚至怀疑你本科四年有没有受到应有的专业教育,你要被无止尽的放在“985”本科的考生后面才会考虑。

最终你终于如愿考入了“985”的研究生,却发现你和你的新同学们的基础差太多,以至于研一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的自己给自己补课。

就业

如果你是普通院校的,那么你就要就要经受被鄙视的考验。本科毕业时,我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我们不招收这个学校的学生”,“我们只要211的”,“我们只要研究生”。所以当时找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了,铁了心报考华科的研究生。对于一个非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想进国企、研究所,几乎是不可能。

实习

在名校,会有很多实习机会,就算没有,你也会主动追寻。然而在普通学校,你所谓的实习,可能就是大一暑假去工厂做一把锤子!

在职场上,由于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企业更愿意接受名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名校不仅是一个名号,也是求职者十多年学习能力的证明,也代表了他的本科四年是被一个优秀环境浸润和熏陶的。

至于考研和出国,在一所普通大学里你可能会举步维艰,你将面临信息的滞后和资源的匮乏,甚至很多人连出国的概念都没有。

名校的学生为什么优秀呢?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是一群自己会努力往前跑的人,不需要别人的鼓励和督促。根本上说,其出色的能力和过人的素质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关注更多学历信息关注我的头条号!多学教育专业从事学历提升,985.211皆可选择


多学教育


这还用问,应该是天壤之别,想象一下哈佛、北大、某地方大学三个博士坐在一块的画面。我是阿狗,教育生活类专家。我就来讲下区别哈。

1、出身区别

学术圈有两个特点,学历廉价、讲究出身

学历廉价是指这里名校的多了去了,博士、博士后海了去了,单纯靠学历碾压是比较难的。

讲究出身主要是两方面:学历、师承。第一学历是哪?最高学习是哪?跟的那个先生?

这里面看似有悖论的地方,但实际上是一回事。目前比较优的学历跨度与师承就是:著名985本科+top2硕士(名师)+常青藤博士,博后再具体讨论。

这样出身、学历、师承一下解决了,而且海内外都有资源。这是成为一线学者的必备条件,所以多数达不到很正常。

2、实力区别

不同学校博士的门槛是不一样的,和本科一样,对应的就是实力差别。

阿狗前几天和一女孩吃饭,北大本硕博,可能没那么优雅,但感觉人家优雅。

这是表面现象。

从实力上谈,事业、格局、文章都很强,而且他们的师资、国际交流、项目本身也很多。

当三年后训练出来实力显然是不一样的。

记得明粉说北大历史博士不要求发文章,但人家发三四篇c刊一般不太难;我们要求发两篇,不少人还得延期。

3、发展区别

举个简单例子,明粉考研到了本校,小伙伴去了清华。

三年后,明粉给我抱怨,人家机会真多,起点比我高好多。当年兄弟们一块二呼呼的玩的时候过去了。

明粉就是爱抱怨,不过抱怨之余还是有信息的。不同学校发展不一样。

北大加哈佛、牛津之类的,基本去国内任何学校都可以,走人才引进很简单。

北大本硕博,国内985基本可以去。

九八五的博士,就得看你的学术成果与出身了,一般是地方院校到211,个别985不等。

地方大学博士就得去本校,或者几个兄弟院校交换,或者地方学院。

不同的层次,发展肯定是不一样的。

至于特例,肯定是有的,但比例可以忽略。

总结:

区别就这么害海了去了,你可以不服,但不要和我争辩,自己先找材料给自己自圆其说再说。

至于拿个别特例反驳,特例一般就不出现在我的分析中。


一枚明粉


看世界杯比赛,你是相信巴西、西班牙这样的强队更可能夺冠,还是相信沙特、巴拿马?

为什么相信巴西?

因为它是足球之国,因为它历史上夺得过多次大力神杯,因为它的球星星光闪耀,因为它有出色的执教团队,因为……

沙特、马拿马,虽然也进入世界杯,但它们都是普通球队

而巴西队,是名牌中的名牌

在普通或名牌大学读博士,同样道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从“人、事、物、财”四个方面来比,看得更清楚。

人:

名牌大学,有更多高段位的师长,同门朋辈也更优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近朱者赤,耳濡目染也是教育。

人脉是财富,结交优秀的人,就是建立自己未来事业的人脉圈。

杨振宁谈到自己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时,接触的科学家包括费米、泰勒、李政道……都是物理教科书中的人物。在这样的朋友圈中,想不成功都难。

事:

经济学家张五常说,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学者,就要研究重要的课题,不要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普通的课题上。

名牌大学,研究的课题起点更高,学术积累更多,国际化程度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更加接近重要的课题,更容易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

物:

名牌大学,学校的经费更充裕。某些土豪的名牌大学,光校友或企业捐款,一年就几个亿。学校完备的实验硬件设备,普通大学望尘莫及。

现代的科研,出好成果要拼仪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是做研究,普遍大学的效率是拖拉机,名牌大学的效率是高铁,二者如何竞争?

财:

中国每年的科研经费,90%以上都被名牌大学包揽。科研领域,课题组间的贫富差距,其基尼系数,估计比非洲最不平等的国家差距还大。在富裕的课题组,花钱如流水。而在经费紧张的课题组,精打细算,有上顿没下顿。

培养人才是最贵的,是用在把的钱烧出来的。就像培养飞行员、潜艇军官,那都是黄金等身的财力付出。

培养优秀的博士,又何尝不是靠大把烧钱。“人、事、物、财”,哪一个不需要强大的财力做支撑?

普通大学,烧得起这个钱吗?

所以,你觉得,普通大学的博士跟名牌大学的博士,有多大区别呢?


罗思扬



木易可雕92268059


这是一句废话,普通的大学有博士学位吗?最高也不过是硕士学位,甚至是学士学位,还有许多不能授位的。既是博士学位,就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985或211,还是其他有博士授予权的学校,起码都是省部共建的学校,其师资力量能用怀疑吗?不要老把眼光盯着清华北大,中国有成就的科学家并不是这两所学校包揽的,其他学校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真正到了博士这一级,学成后能有差的人吗?大家总喜欢说这也没用、那也不成,难道国家的科学成就自己出来的吗?把清华北大说得那么好,在录取时成绩难道全部是顶尖吗?要好好想想再说。每年的高考试卷都是几套,其难度最深的和最简单的又能怎样去计算呢?如果是全国一张卷子,这样说还算符合。既然卷子上有差异,又怎能说其他学校的教育不成呢?只有说在同等的情况下略有出入而已,象文化强省的考生,其成绩本来要比清华北大录取其他省份的要高,象这些人莫说在其他学校,就是读个专业也比他们差不了。基础是最主要的,后上去的只是在所学之时能暂时领先,久而久之未必强得了他们。就象建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基础不稳,尽管再用钢筋混凝土,也只是在短期内不会怎么样,时间久了就会自然崩裂。好成绩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不是学校好丑的效果。只要善于思变、追求至高,就一定取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碧野28


一.含金量差别

无论是进入科研机构还是找工作等,社会的认可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薪资待遇也会不一样,当然如果你是普通大学的博士生,有很好的科研成果那另说。

二.圈子不一样

博士生导师往往会影响你接下来的一生,越好的博士生导师拥有更好的技术和人脉资源,对你以后的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是身边的同学,普遍来说会更优秀,出了社会也是更高质量的人脉资源。

三.项目层次不一样

名牌大学的导师做的项目会普遍比普通大学的更有难度深度,这对个人的成长和见识也是不一样的提高。

喜欢的话关注一下哈


爱搞笑的灰大叔


在正式谈个人想法以前,首先有必要对中西方对于博士含义予以简单区分。在我国,往往倾向于认为博士为“广博”之意(有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意思);在西方,博士则暗含着“专业”之意,即博士是在某一个小点上对人类知识作出贡献的人的荣誉称号!而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基本上还是西方那一套,因此博士的培养目标不是“广博”,而是在某一细分领域钻下去,能够做出一些创新,发现些新的知识,贡献于人类的知识!有了这一点了解,我们接着可以从一般意义上谈谈名校和普通学校博士的差异!第一、大师之差异: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有大师而不是大楼,在哪里遇到大师就更容易变成厉害的人,毕竟对于名师出高徒的效果,大家都太熟悉了!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关键在于思维方式~如何发现好的研究问题,如何展开研究,以什么逻辑进行研究成果的报告展示,也是学生应该学习的根本,而不仅仅是和大师搞关系!第二、学科平台之差异:除了导师,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平台了,哪一个平台能给博士们提供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科研平台、与国际大牛同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哪一个就更有机会和条件去把握学科研究领域的动向、研究课题的深入价值挖掘!第三、培养过程把关之差异!博士培养,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太难了(上了一二十年的学了,思维方式早已固定,突然想改变,太难了;即使在专门训练下偶尔改变,也需要长时间的巩固才会牢靠,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外博士的培养都要长周期培养吧!)!既然转变难,培养过程的把关就太重要了~不用怀疑,在读博士的过程中总会存在大量的人掉队,具体原因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名校也好,普通学校也好,谁能接近大师,谁能拥有更好的条件,谁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谁就更容易成为高质量的博士!


海浪拍打着沙滩Web


对于这类问题,本人做如下回答,对于喜欢的人起到抛砖引玉,对于不喜欢的人也不要喷我。

尽管很多人不喜欢把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但经过多年的竞争和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的三六九等已经产生。从目前发展状况可知,作为我国高校第一梯队C9联盟、除去C9联盟的985、221工程大学、普通一本、普通二本等。

能够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校在上述这几个层次的学校中都有,但这些层次的学校在师资、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博士毕业的标准都是有差别的。当然博士毕业后的含金量还是有区别的。

当然,对于一个人而言,出身不能决定一切,但出身还是决定起跑线的,这也是为什么名校毕业生俯视一般学校毕业生的原因。

诚然,一个人在一生所做的一切不完全取决出身,这需要工作后的加倍努力,力争在某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本回答供参考!


野生动物专家李长生


最大区别是眼界。

我在一所211高校读了硕士,后来又去了华东5校中的一所读了博士,也接触了一些世界级高校的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眼界的差别。

我硕士的有些同学就在本校读了博士,他们中的一些不可谓不认真,不努力,但是他们在接触世界级高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研究者时都存在缺陷,他们很难跟得上最新的研究,更难融入到顶级研究的圈子中,他们的眼界相对有局限。

我目前就读的这所学校,和境外高校合作紧密,年轻老师基本上都是顶级高校毕业的博士,他们带来的是最新研究,合作的是最顶级的学者。

因为常有国外高水平学者来做报告,因此可以发现他们的眼界更是不同。他们往往做的是拓展当前界限,希望去引导边界的发展,而不是固定在当前的界限。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