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惠州》這位來自惠州的民國少將,故居隱於老巷中鮮爲人知

三層的舊式洋樓,青磚灰瓦,外立面看起來依然完好氣派。路過市區橋東上塘街二巷2號的這棟惠州市歷史建築,許多人都會忍不住駐足觀看,甚至探究一番。

洋樓的大門上有簡單的介紹,這是橋東上塘街楊宅,曾經居住著一個在惠州小有名氣的人——— 楊啟明。從木牌上兩百多字的簡介裡,馬上就能抓住楊啟明最引人注目的身份或事蹟:粵軍少將師長、棄軍從商、捐果園作為惠州一中校產,捐資2000萬元修復東新橋、曾任惠陽縣土地改革委員會委員等。顯然,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紅色惠州》這位來自惠州的民國少將,故居隱於老巷中鮮為人知

楊啟明(1891~1968年),又名楊古仔,惠州橋東人。19歲(1910年)在香港成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成員,20~21歲參加辛亥革命,曾任陳炯明粵軍少將師長,與楊坤如駐守惠州城。1927年後棄軍到香港從商。1931年與惠陽縣商會會長梁伯尹等人集資,在橋東菜園墩建立惠州第一間發電廠和東明電力公司。1938年,東明電力公司被日寇破壞後,又於第二年創辦了東明電船公司。

抗戰勝利後,楊啟明先後籌辦了五豐米機、兆豐米機等糧食加工廠,還擔任惠樟公路汽車公司副經理兼惠平汽車公司經理。1942年與李智光、黃譚進等人將2700多畝果園捐獻出來,作為惠州市一中校產。後因時局動亂,1948年舉家遷往香港定居。在港期間,楊啟明還在莫雄和駱鳳翔的要求下,參加解放戰爭地下工作。

《紅色惠州》這位來自惠州的民國少將,故居隱於老巷中鮮為人知

據楊啟明後人楊國偉回憶,故居是1946年開始修建,1948年落成。當時楊啟明已舉家遷居香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他響應政府號召又舉家遷回惠州,並一直在故居居住,直到1968年去世。

70年後的楊啟明將軍故居看起來也依然氣派。佔地面積約180平方米,層高3層,總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較為完好的青磚外立面、富有民國風的西式花窗……雖然藏在巷子裡,但路過的人還是會抬頭仰望。

《紅色惠州》這位來自惠州的民國少將,故居隱於老巷中鮮為人知

2018年1月16日,楊啟明將軍故居修繕工程啟動暨無償捐用簽約儀式在橋東街道辦舉行。楊啟明將軍故居的業主及其親屬同意將該故居提供給政府無償使用20年。目前,楊啟明將軍故居修繕設計方案基本完成,計劃今年8月完成修繕。修繕後,楊啟明將軍故居將用於建設公益書吧、創客空間或文化工作室等為老百姓服務的文化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