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婆家,送50元的水果得欢心,送3000的燕窝却遭嫌弃?

第一次去婆家,送50元的水果得欢心,送3000的燕窝却遭嫌弃?

01.

小曼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她的认知里,自己的父母生下了自己是当千金小姐的,不是给别人家当保姆的。

所以小曼在挑选结婚对象的时候,绝对是要无条件宠爱自己的,而且小曼是个精致的只为自己而活的女人,在她看来,女人要活得舒服,要活得自在,不必自己辛辛苦苦赚钱,但是一定要让男人甘心为自己花钱。

大学毕业后,小曼就认识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副总经理大牛,对方年纪比自己大十几岁,但是小曼并不在乎这些,她在乎的是这个男人能不能给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实,小曼是个特别有才华的女人,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因为大牛的关系,她很轻松就解决了自己的工作。小曼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公司里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小曼可不想做一个女强人,经常逃避加班,也经常缺席各种会议,当然自己的男朋友是副总,公司没人敢开除她。

很快小曼和大牛就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第一次去见大牛的父母,小曼是盛装出席,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当时去见大牛父母的时候马上就要过年了,本来不打算买礼物的,但是小曼觉得节日关头一点都不表示不太合适,所以路过一家超市的时候,就顺便买了一篮子水果,花了50块钱。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小曼这样做也太不够尊重未来的公公婆婆了,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看到小曼那一身行头的时候,未来婆婆眼睛就亮了,眼前这个女人要气质有气质,又年轻又漂亮,这样的女人和自己的儿子站在一起才相配嘛。所以未来婆婆是特别喜欢小曼,赶紧拉着小曼进屋,聊得火热,礼貌方面,小曼表现得很得体,未来婆婆挑不出任何毛病。

很快,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小曼和大牛结了婚,大牛家送30万彩礼,小曼家陪嫁一辆车,价钱超过30万,因为门当户对,因为势均力敌,婆婆也不敢过多干涉两人婚后的生活,小曼对自己的婚姻是相当满意。

第一次去婆家,送50元的水果得欢心,送3000的燕窝却遭嫌弃?

02.

小燕是一个北方人,在上海上的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就留在了上海发展。

在上海,小燕交到的第一个男朋友叫杨远,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两个人的恋情发展得很快,因为杨远大小燕几岁,家里人早就逼着结婚,杨远就着急安排小燕与自己的父母见面。

杨远的家庭在上海属于中等吧,有一套房,杨远自己也有车,这个条件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小燕来说,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所以小燕有一点自卑,对于要见未来婆婆也感到很害怕。

小燕从小就被母亲教育说要做一个贤惠的女人,所以在去见未来婆婆之前,小燕特地买了三千块钱的燕窝,这可够小燕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小燕觉得一定要送很重的礼物才会让未来婆婆觉得自己懂事,才会让未来婆婆喜欢自己,而自己为了省钱,只买了一条300块的裙子。

去杨远家那天,在饭桌上,小燕却被婆婆羞辱得很严重,拿出三千块钱买的燕窝的时候,婆婆说:噢哟,真是让你破费了哈,不过这燕窝我是天天吃的哟,已经吃腻了。

一句话把小燕噎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而杨远在他妈面前就像个孩子,他妈说话他敢都不敢插一句嘴。在动碗筷之前,婆婆给小燕倒了一杯开水,小燕道谢之后端起来就要喝,婆婆立马开口说:奥哟,我是让你烫碗筷用的啦,我们上海人吃饭之前都要烫碗筷的啦,你们乡下人就是不讲究。

听到这句话,小燕已经没什么胃口吃饭了,接下来婆婆问小燕的问题是工资啊,父母工作之类的,话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对小燕的嫌弃。

吃完饭后,小燕就赶紧收拾碗筷,在洗碗的时候,婆婆和杨远聊天,肯定是故意提高音量让小燕听到的:儿子,你带回来的这个姑娘,要气质没气质,要礼仪没礼仪的,和咱们家不般配的,妈还是劝你找个上海姑娘结婚的啦,你要是找这么一个,以后她家那些穷亲戚还不把你当提款机哦。

小燕没办法再听下去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自己还要这段感情,就真的是作践自己了,所以小燕走出来把杨远和婆婆数落一顿后,冲出门走了。

第一次去婆家,送50元的水果得欢心,送3000的燕窝却遭嫌弃?

03.

为什么小曼只送50元的水果也能取得婆婆的欢心,而小燕掏心掏肺,送了3000块的燕窝反而让婆婆嫌弃呢?

其实,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还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小曼全身上下都是名牌,有气质,年轻漂亮亮,不会卑微地去迎合婆婆,这反而让婆婆觉得这样一个优秀的女人不能轻易吓跑,吓跑了怕自己的儿子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婆婆反而会讨好这未来儿媳。

而小燕呢,为了让婆婆喜欢自己,舍不得打扮自己,把钱都花在为婆婆准备礼物上,第一次到家里吃饭,就主动收拾碗筷,表现得很贤惠,可小燕做的这些,在婆婆眼里都是因为自己儿子太优秀,小燕才会巴结着来,婆婆反而不会把小燕放在眼里,小燕就算能够嫁进来,最终也只会被婆婆当成是保姆使唤。

所以啊,这个社会是即现实又残酷,哪里会有灰姑娘逆袭白马王子的故事,女人想要在婚姻中活得有尊严,还是要靠自己的独立,包括经济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