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亲,还是孙子亲?

思念198031525


分享育儿知识,关注:馨妈爱宝贝。

先讲个故事吧:

邻居家老俩口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女都各自成家。女儿生产做月子时,老两口忙的比亲家还周到,外孙上幼儿园前几年都是老俩口接回家整天照顾着。

老俩口按照婴幼儿食谱做法用心的喂养着:几个月要给外孙添加蛋黄了,就每天按顿的用小勺子喂蛋黄,什么米糊,菜泥,鱼泥,猪肝末了,虾泥等等只要可以让外孙吃。

老两口都认真的严格的去按书上食谱来做,仔细程度没有耐心真的做不来。什么东西好就买来给外孙。

上了幼儿园之后,每逢周六周日外孙一家必定回老俩口家,只要一来就是一大桌好吃好喝的丰盛饭菜,二十几年从未间断过疼爱外孙。


两个儿子的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从没这么用心过,两孙子小时候,老俩口还专门把两个儿媳拉过来说:

”象我们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没有哪家老人给儿女带孩子的,都是年轻人自己带孩子,你看,带孩子你们自己带吧,你们能生就能养,我和你爸两人自己事都忙不过来,自己生就自己养吧。”

两儿媳听了没说话,心里却气死了:”你老俩口有精力给女儿带孩子忙吃忙喝的对女儿一家,两儿子需要时你老俩口主动提出来推东推西的不给带孙子,真是心疼外孙不心疼自家孙子。”

这一晃二十几年,老俩口整天忙着外孙的事,对两个孙子不闻不问的,两个孙子心里也很生气。

每次外孙到老俩口家,两个孙子明显受气,老俩口不管买什么好吃的都藏起来不给两孙子吃,等外孙来家里,老俩口笑得 合不拢嘴的把早就藏起来的东西拿给外孙吃。

不管什么时候家里空调只有外孙自行打开取暖制冷,老俩口不会说难听话,当两个孙子用空调取暖制冷时,老俩口就立马过来和两孙子说:”别开空调,浪费电。”

两个孙子真是气的没办法,谁叫人家爷爷奶奶就喜欢外孙呢。这么多年,两孙子只能忍着看着自己爷爷奶奶去疼爱外孙。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俩口只疼爱自己孙子,就是不疼爱外孙,外孙再可人都不会去疼爱,这样,外孙也会倍受冷落。


外孙亲还是孙子亲,在血缘上,很多爷爷奶奶会心疼孙子,和孙子亲,认为是儿子生的,是他们正宗的血统,血言里留着自己的血,是自己的后代。

中国社会千百年来是很传统的,有句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有孙子才是他们的正子正孙。认为女儿的孩子在血缘上就远了一大截,又是外姓的,自然不受宠爱。

其实,人的心理很怪,喜欢外孙和孙子,只是看爷爷奶奶更喜欢自己女儿还是儿子,有人特喜欢自己儿子,就会和孙子亲,有人特喜欢自己女儿,就什么好都被女儿占全了,自然就和外孙亲。这是没理由的,老人会认为我就偏问外孙或者偏向孙子了,怎么着吧,我就喜欢了。


我妈生我们兄妹四人,一个哥哥三个妹妹,我妈就特别民主平和,四个儿女的孩子我妈都一样亲,不会因为是儿子就偏向孙子,也不会因为是女儿就疼爱外孙,儿女一样疼爱,没有轻重里外之分。

我妈说四个都是我生的,身上掉下来的肉都会疼的,偏爱一个就对不起另一个。所以我们大家庭相处的很和谐,即使相互之间有些小矛盾,都会在我妈的爱护下被和谐掉,我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这辈子有缘才做父母儿女的,下辈子就不会相聚在一家了,一家人不要分的你疏他亲的,这样有人欢喜有人恨的就不好了。

其实,不管外孙还是孙子,都是自己儿女的后代,只要老俩口愿意都一样亲,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因为责任和义务,我养你小,你陪我老,这是必须遵守和做到的人性生养天理伦常孝道的传承,不应有亲疏有别,外孙孙子都一样亲,这样儿女没抱怨怨恨,家庭会更幸福和谐,社会就会更和谐。

大家庭中的任何矛盾都和父母有关,父母不偏不倚,从中协调矛盾,父母儿女之间关系一定会相安无事,亲近团结的。



馨妈爱宝贝


自古至今,孙子就比外甥亲。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从科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讲,孙子和外孙一样亲。因为孙子和外孙继承了爷爷和外祖父同等数量的基因。具有同样的血统关系。

从文化传统习惯和人的感情上讲,孙子就比外甥亲。这是因为传宗接代的文化传统观念是渗入到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一种元素,是与生具来的。

爷爷疼孙子之情胜于疼儿子,孙子亲爷爷的感情随着孙子的年令增长越来越亲,越亲越孝顺。祖孙之情意,宛如顾恺之倒吃甘遮,渐入佳境。

姥爷疼外甥生就差一情层,姥姥疼外甥与疼孙子完全一样。我有一子俩女,两个孙子四个外甥。大孙子和大外甥都上小学了。由于儿子在外地工作,孙子从小由他外公外婆带大,直到上小学才由我接管,接送上学放学,我们祖孙不到一周时间就越来越亲。可与同住一城的他外公外婆越来越生疏。他姥姥对我说,″怪不得老人说,外甥是狗,吃饱了就走。此话一点不假,他从小到大住在我家,整整带了他七年,不如你这个千里之外,一年才在春节见一次面的爷爷,来了不到两个月光找你不找俺了”。看的出,她姥姥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可我的外甥何偿不是如此。因我孙子常年不在家,我的外甥(大女儿的男孩)从小基本有一半时间在我家,我老伴疼外甥几乎比疼孙子还疼,我试探着问,"外甥终归是外姓,你咋这么疼?"老伴说,″外甥是闺女身上掉下的肉,闺女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疼外甥跟疼孙子没有二心二味的"。可我的外甥偏不给他姥姥长脸,我让闺女试探外甥,″骂你奶奶行吧?″话音刚落,才三岁的外甥立即怒火中烧,挥动着拳头朝他妈妈打去的同时大喊,″不行!″。接着哭闹不止。要把她妈骂他奶奶的事回家告诉奶奶。我让闺女继续试探外甥,″不骂你奶奶了,骂你姥姥行吧?"外甥立马破涕为笑,″骂姥姥行"!对此实况,一种幸灾乐祸,得胜回朝的感觉在我心中由然而生。不知老伴被她外甥当面打脸有何感想。我闺女对此态度明确,让她妈以后多疼孙子,少疼外甥。外甥有他自己的奶奶疼。″疼外甥不如疼个破盖顶。"这也是农村至今还广泛流传的俗语。

我本人从小也是经常在姥姥家居住,跟姥姥,舅,姨感情并不比跟爷爷奶奶,姑,叔差,可随着年令增大,不知不觉中,很姥爷姥姥家的感情越来越谈薄,跟爷爷奶奶的感情越来越厚重,按说我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虽重感情,但不乏理智。事实说明孙子就比外甥亲,外甥再好是外姓,是亲戚。孙子是亲人,是血脉相承。


鲁南观点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对我父母来说,外孙就是孙子。而且,儿子出生后,爷爷奶奶照顾很少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姥姥姥爷在照顾,所以儿子跟姥姥姥爷更亲。

血缘虽然是一方面,但是只有血缘,却没有日后培养出来的亲情,那么即使是血缘亲,也无法做到真正的亲密无间。无论是外孙还是孙子,孩子心中没有这个概念。他只知道谁陪他更多,谁照顾他更多,谁晚上搂着他睡,谁在他哭的时候哄着他。

在一起多了,培养出了感情,自然更亲。人心都是换来的,小孩子是最单纯也最公平,你付出的心血和照顾,都会变成孩子是否跟你亲的影响因素。不管是外孙还是孙子,只要他知道你爱他疼他,自然会跟你亲。如果一年见不了一次面,不管是外孙也好,孙子也罢,跟你亲才怪。


妇产科女司机


外孙亲还是孙子亲?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对于独生子女所生子女来说,外孙就是孙子,孙子就是外孙,不存在谁亲不亲的问题,只存在跟谁姓的问题!下面我分三种情况分别做一阐述。

第一种情况:有外孙又有孙子,这种情况当然是孙子亲。从古至今,虽然是封建观念,男尊女卑。但事实上我们的亲近关系,一直维护着父系氏族的(血统观念)血亲关系来存续的。对母亲氏族(血统)血亲关系排拆在外。民间风俗(家谱氏族)也一直是亲房(血统)族系为亲。排拆母系(血统)血亲。再从赡养上来讲,孙子有代父自身(血统)赡养爷爷奶奶的责任,受亲房族系的管束。外孙没有代母自身(血统)赡养外公外婆的责任。民间亲房族系也不会管束外孙的责任。民间延续,民间风俗,民间观念,民间习惯等等。从古至今,很难违背。

第二种情况:物以稀为贵,如果只有外孙,那么就应该把外孙当做孙子对待。因为自己将来的养老以及家产都需要外孙来承担和继承。

最后,外孙亲还是孙子亲,这与孩子跟谁长大有直接关系,如果外孙长期由外公外婆抚养成人,孙子长期不在爷爷奶奶身边,自然而然,外孙要亲一些,至少从感情上来讲是这样!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经典雷人语录


外孙亲还是孙子亲,从血源关系来看,不管是外孙还是孙子是一样的亲。而事实上外孙和孙子之间区别还是蛮大的,尤其是在农村。

像在我们家,我妈也非常疼我宝宝,回老家简直就是要上天的感觉;但这中间还是隔了一些东西,比如,我哥家孩子犯错误了,我妈那态度豪不含糊;到了我家宝宝,我妈就会“忍让”再三。我和我妈说,做错了就要批评,我妈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他又不经常回来,我要说他,回头都不认我这个外婆了。

这种孙子不如外孙亲的观念,现在有了一些改观,是因为很多外孙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这种从小带大的祖孙情和血缘上名义上的祖孙情肯定是不一样的。像我大姑家的小女儿是由我婆婆(孩子的外婆)一手带大的,她们俩之间的感情比起我大姑家另外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这种孙子不如外孙亲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淡化。


风吹水库


很想回答下这个问题,我自己从小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而对爷爷奶奶的印象是很模糊,甚至是负面的,从小的感觉一直也是外公外婆对我很好,爷爷奶奶对我不好。现在随着年龄增长,仍然还有这种感觉。但是,我这种情况应该是不多见的。外孙和孙子到底谁亲,还是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作一定解释的。

首先从宗族关系来看,宗族是由父系世系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社会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宗族首先强调的是父系世系群体,尤其强调父子、祖孙相继,重视男子(这里仅以建国以前宗族为例,当前许多宗族已经摒弃这一旧观念,倡导男女平等),女儿一般不入父系族谱,而是自动载入夫家族谱。所以,女儿所生子当随婿姓、入婿家谱,而儿子所生子随己姓、入本家谱,从这一点出发,孙子理当比外孙亲。

再者,昭穆制度是指宗庙制度之一,西周时期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宗庙牌位排放按照左昭右穆的顺序,后来延及到民间祭祀中,也是按照左昭右穆的顺序。昭穆顺序中,祖代为昭,父代为穆,孙代为昭、曾孙代为穆……所以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则始终同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祖孙同昭穆,父子异昭穆”。在这种情况下,祖父和长孙的关系就变的非常密切,甚至超过了父子关系。由此,孙子也理所当然比外孙亲。

当然,现实中关系极为复杂,有时候即使外孙和外公外婆再亲近,但在外公外婆百年之后,一切操办事宜外孙仍然只是局外人,难以插手,而爷爷奶奶再疏远,他们百年之后,孙子仍然需要服重孝。


楚邾


在我家里,我妈还是觉得自己亲孙子亲,我妈常说,疼外孙,疼脚跟,还是别人家孩子。个人觉得理说的一点不差,可是好多事我妈做的格外讨厌,甚至心寒,拿俩件事来说的,我儿子跟我弟的儿子大11个月,俩个孩子在一起就为玩具打架,我妈就大声吼我儿子,还把玩具抢过去给侄儿因此,我很少去我妈家,后来孩子到七岁多的时候,也就是今年夏天,我侄儿在我家玩了三天,傍晚我妈来接侄儿回家,我带侄儿在小区门口玩,我妈说口渴了,就带侄儿去了商店,当然我儿子也跑去了,后来我妈就给侄儿跟她自己一人一瓶水,过来一会儿,我儿子说渴了,我妈竟然给侄儿的水给我儿子喝,我儿子就说了句,我不喝她的水,说侄儿喜欢流鼻涕,我妈立刻拉侄儿走了,脸色特难看


微风细雨125376838


孙子和外孙都不确定,因为做为他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看他的父母在他们的心中的位置,和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来决定的。当今社会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姐妹,是非常现实的。用地位经济实力来衡量的没有亲情可说。见了有权有势的钱财万贯的,做父母的可以荣辱负重。可以灭亲求荣。孙子和外孙也就是掌上明珠了。没有亲情伦理而言。不会同情弱势群体的。强者的孩子,无理取闹,强词夺理,肆意虐待。可以当成脾气不好,花心就地,灯红柳绿,五毒俱全可以当成工作的需要而谅解。

如果是贫穷级弱的孩子,那么就是会得到就瞧不起来了。看到就是冷嘲热讽,凌辱践踏,没人权,没有话语权,没有平等地位。

得到的是歧视挤兑,挑刺找茬。

当今社会是金钱社会,不是神话般传说那样可怜天下父母心,兄妹情手足情,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的那样美好。在家庭中在父母,在姊妹兄弟之间,在舅舅舅妈之间在姨夫姨妈之间和叔叔伯父伯母之间,姑姑姑父之间,爷爷奶奶之间,外婆之间。在金钱物质,强势地位的虚荣思想上腐蚀下,已经完全丧失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和道德底线!在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外婆的灭亲求荣的变革下,在他们的精心策划,把家庭搞得的是四分五裂,在心中已经划出了九五之尊,三六九等,贫穷贵贱的衡量标尺。在他们的教唆和扇风点火,捏造事实的苟且交易下,造就了姊妹兄弟姐妹们反目成仇,孤立弱势极贫无助的,巴结强势权利,讨好金钱万贯的子女。无形造就了人心向背,背心起意,苟且偷生的家风。用不择手段来制造事端,来破坏家庭和气气氛。

所以要想在家庭有地位让周围人瞧得起必须具备显赫的地位,必须具备丰厚成千上亿的经济实力这样皆大欢喜孙子和外孙子才能得到宠爱有佳的待遇,不是冲着亲情而来的,而是见利忘义的象征。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下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患难见真情的亲情。家庭中不会同情怜悯弱势,永远不会得到同等的权益的。孙子你的孩子也就遭遇冷眼相待,是永世不得翻身的缩印,成了家门不幸的反面教材。从何而来的宠爱呢?得来的是挖苦讽刺,看到的冷如霜花雪月的脸色。体会到的是挑刺找茬的百般刁难的残酷无情的生活空间。领略到的挤兑羞辱践踏人格的绝情气氛。回味到人穷不走亲,人穷没尊严,家庭强势者丝毫无理要求和强词夺理,野蛮行为都可以当成是金典哲学。视为家训极品来的弘扬的道理。

弱者说的在好是无人采信认同换来的是,唾弃挖苦讽刺。

谈到这个伤感的问题,告诫大家。作为一个人靠人不如靠自己,不要去相信伦理亲情一说。还得靠自己的奋斗吧!人没有钱,可以去努力为记,人一无所有并不可怕,而最怕的就是自信。不是天地下的弱势子女不尊重父母和长辈,而是他们做的绝情决意,在付出多大的努力换不不回他们的亲情的。

谢谢,伤感的话题,让人流泪让人心里在滴血!没有可比性。更没有判断性。真的那就是那类的子女啦。人穷了就不要得到公平正义一说。你就是做的再好他们还是永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贪婪的欲望。总是鸡蛋面挑刺终是百般刁难。

富有的是应有尽有既能流传子孝孙贤美名传继承父业祖业景上填华。

贫穷无助的,则是忤逆不孝,家门不幸臭名扬

这就是结局。


雨过天晴飞彩虹


外孙和孙子身上含自己的基因是相同的,只是人为的冠上了不同的姓氏,才有了亲与不亲的区别,千百年的习惯想改也改不过来。这确实没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做父母的怎么会有这样心态呢?这倒是需要我们探讨的。


我们知道,不管农村的老人,还是城里的老人,他们总爱说这么一句话,“世上哪有养爷的孙子”!尽管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老人们还是觉得“隔辈亲”。正如俗语所说的,“老婆是恩人,儿子是仇人,儿媳是敌人,女儿是亲人,孙子是先人”。为什么老人会有这种“隔辈亲”的心理呢。只有搞清这一点,我们才能有利于纠正儿女提这种问题的心态!

首先,“隔辈亲”爷爷认为是生命的延续。

儿子是爷爷生命的延续,孙子更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有了孙子爷爷心里就觉得自己的生命又延长了一辈。“儿孙满堂”,“四世同堂”所以也被爷爷认为是长寿益年的标志,日子幸福的标志!同时“断子绝孙”也是乡下人诅咒人最恨的词语。因此老人见了孙子辈格外亲!

其次,“隔辈亲”老人精神空虚的一种寄托。

人到暮年就像树木到了秋冬,没了春天的花朵,也没有了夏天的生机。因此,物质上,精神上没有了别的追求。找儿女聊,儿女没时间,找朋友聊腿脚又不方便。孙子孙女于是成了最佳人选。何况有好吃好喝伺候,又随着他们的性子。爷孙各取所乐。“含饴弄孙”也就成为老人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一日三餐一样重要!



再次,“隔辈亲”老人看起来不再那么费心。

老人带孩子没有压力。因为孙子的监护人是父母。爷爷不需要,也没有精力去担这个责,只要孙子吃饱穿暖,至于教育,工作,成家和自己关系不大。就是带不好,怪都怪的是他父母。人常说的“他爸卖葱娃卖蒜,老子英雄儿好汉”。从没人说“爷爷卖葱孙卖蒜,爷爷英雄孙好汉”的,就是这个理。跟老人的孙子都很任性,这是溺爱的结果!



其实老人就是照看孙子,外孙,没有什么疏密之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孩子还是要父母去亲,不是让隔辈的老人去亲,这是做父母的责任,也是对儿女的尊重!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老人对外孙亲,还是对孙子亲在做父母的眼里还有这么重要吗!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会去埋怨无辜的老人吗!


原上麈


其实答案很简单,带谁谁亲,孙子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就孙子亲,外孙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就外孙亲,这是非常符合人类本性的。对成年人的交往也一样,跟谁交往多、交往密切就跟谁关系好。当然,有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当然,从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传宗接代的思想来看一定是孙子亲。甚至很多女性会因为自己生了儿子而母凭子贵。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旧社会,在现代社会也经常发生。我的一个前同事,也就36、37岁,因为自己生了儿子,不仅在家里觉得地位特别高,甚至将这种“优越感”延伸到了工作岗位,觉得别人不如她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能生儿子。当然,现在看来这种思想非常好笑。而且,她经常会讲述自己和婆婆的战争,当然她属于常胜将军型的。虽然这个同事比较作,但我并不同情她的婆婆,因为她这样子都是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惯出来的。



在男耕女织的时代确实男性在体能方面非常具有优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生理层面的缺陷。所以,男女的区别在逐渐缩小

其实,自己跟自己的女儿一定是非常亲密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跟儿子不亲,但从一般状态而言,女儿比儿子更贴心。我身边很多给闺女带孩子的老人心情普遍比给儿子带孩子的老人好。因为女儿和母亲的冲突会化解而不会往心理去,但婆婆和媳妇的矛盾只可能掩藏和积累。所以,女儿和妈妈的距离本身就近。有很多人觉得我给你家生了孙子,你就必须对我的孩子好,其实道理是这样的,但感情不是这样的。如果奶奶和孙子一年见不到一次,却天天见自己的外孙,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她亲孩子呢?换作是你自己也做不到。



彼此多一些理解,不要强迫别人也不强迫自己,其实这种看似合理的思维下隐藏着许多不合理。放下一些东西活的才能更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