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星星追太陽:我當自閉症教師的日子37

第十三章 教途幾段路2

我在艾校面前坐下,他剛給家長們做完培訓,應該是家長的一些問題激起了他的興奮,我覺得他激情洋溢的樣子。他說:“星老師,又碰到問題啦?”

我於是將我的困惑講給他聽。他很認真地聽我講述,並沒多說。等到我終於說我,並且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艾校,你看我是不是個問題老師?會不會不適合做這個工作?”

艾校拿出一根筆,隨手拿了一張廢棄的A4紙,翻到沒用的一面,然後很認真地跟我說:“星老師,你的困惑是難免的,只是我沒想到你來得這麼快。看來,你是天生的特教老師啊。你知道嗎,我自己也走過這樣的路,我們很多老師都走過同樣的路。只是有的人堅持下來,多走了幾個階段,多度過幾個關卡,也多幾層歷劫成功。而有的人,一關都過不去。有的人,很快就到了新的一輪關口,有的人,卻遲滯不前。這些內容,本來是培訓課上會講,但是既然你先問了,我就先給你說道說道吧。”

接下來他一邊說,一邊在紙上龍飛鳳舞,將一個特教老師或者自閉症老師從業後可能遇到的幾個階段和關口,一一分析給我聽。他說得很詳細,詳細到從投簡歷開始。

首先是簡歷審核階段,包括求職者自己投簡歷,比如我,也包括招聘者在網上找到簡歷主動聯繫應聘者。這個階段,根據每人的簡歷情況自然就淘汰掉一大批。

當招聘者選定簡歷後,打電話聯繫應聘者,很多應聘者因為對行業不理解不感興趣或是本不瞭解只是憑感覺投簡歷但聽了介紹後就放棄了。可以說,十個電話聯繫者能有二到三個來學校面試就很不錯了。

當應聘者來校應聘,學校一般會先安排她們聽課,接觸孩子,也接觸上課形式。建立感性認識,明確自己是否能夠接受。當然這個過程是雙向的,有的應聘者在接觸孩子後發現與自己想象差距過大,就放棄了;也有自己想做但家裡反對,所以放棄了;還有心裡想做,但是怕心理承受不了(比如總是忍不住哭)或怕專業技能跟不上,放棄了;還有一種是學校經過面試考核,淘汰了。至此,從看簡歷,打電話,面試,最後選擇願意來試試的應聘者,已經不到百分十。甚至連百分五都不到。

第二個階段是新老師培訓階段。

一般兩週過後,就會有人會主動放棄,可能覺得辛苦,也可能覺得困難,也可能覺得經濟回報不高;還有,學校也會綜合考察老師的積極性、態度和專業參與度(是否主動找老教師提問,是否主動看書,是否積極參加培訓)等,如果覺得不合適,也會主動淘汰。這個階段更多是考慮職業態度因素,而非專業技能。因為比較專業的技術需要時間積累。過了兩週,安排功課的老師就會根據對新老師的考察,有意識的安排聽相應課程,安排哪個老教師帶她,指導她,這種指導包括檢查聽課筆記、對新老師提問,指導她看相應書籍,做相應課前準備或輔助。

從第三個月開始,指導實踐,即讓新老師再老教師的課上嘗試上一些環節,然後指導、探討、提升。這個階段依然會出現主動離開和學校辭退兩種情況——這個階段學校除了考慮職業素養之外,老師的專業潛力也會做為很重要的考量,因為確實存在有的老師很用功,但是確實抓不到特教這個專業的特點,導致老師、孩子和學校三方都很痛苦的狀況。當然,如果老師強烈要求再給機會嘗試,學校還是會給一定時間的。

在這個階段裡,對老師的專業潛力會有一個很特殊的表現,就是我現在面臨的情況,“走神”,其實是因為老師以及主動去思考、接觸到問題的一些關鍵點,但是因為專業知識儲備和操作技能經驗不足,無法自己解決,所以難免困惑。這種情況下,不同的老師做法不一樣,有的是通過問老教師,有的喜歡自己查資料看書,也有的喜歡通過嘗試,包括觀察同一問題不同老師的處理方法的比較,也包括自己假設一個方法然後利用課間去嘗試。這三種方法本身並無高下之分。當然效果要最佳是三合一。之所以說這個現象比較特殊,是因為這種狀況只存在於少數老師身上,而且往往是在開始嘗試實踐操作後出現。而事實證明,有出現過這種現象的老師,無一不是優秀的老師,成長較快的老師。根據艾校的觀察,我們現在幾個同事裡,最明顯的是葉美美老師,曲晨芬和陳美琳也有過,但相對短暫。而我是最快觸摸到這個階段的人。

講到這裡,艾校問我:“你知道你現在的問題,應該怎麼處理了嗎?”講真,艾校講話,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很多時候聽著聽著就跟著走了。所以他問我的時候,我竟然有點懵,沒反應過來。等反應過來,連忙說:“我明白了。三合一。那接下來又會碰到什麼情況?”
帶著星星追太陽:我當自閉症教師的日子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