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中國古代水利機構設置,大體來說既有工部、水部之類的行政管理機構,也有都水監之類的工程修建機構;水官設置,既有中央水官系統,也有地方水官系統既有中央水利部門的官吏被派到地方管水利,起初為臨時差遣,後逐漸成為常職,如明清之總理河道、河道總督等,也有中央非水利部門的官吏被派往地方管水利,但往往為臨時差遣。

其中,不僅包括兵、刑、交通運輸部門的派遣人員,還包括以監察身份過問水利的監察御史、給事中等;既有專司水利的官員,也有兼職水利的官員,前者如清代道員中專責河務的官員,後者如宋、金治黃官吏均帶管河頭銜,亦負實際責任;既有文職系統的官員,也有武職系統的官員,如長江、黃河等大規模工程需軍隊維持秩序或參與建設,則設武官負責。

事實上,明清漕運及河道就有專業軍隊及武官系統。官吏之下施工、維修的勞力有徒隸、兵卒、徵丁、募夫等。維修管理則有一定名額的常設夫,常設夫在明清因其職守不同而有種種名目,如堤有堤夫,壩有壩夫,泉有泉夫,過洪過溜有溜夫,司閘啟閉有閘夫,冬日打冰有冰夫,運河上導航撈淺有淺夫等。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總而言之,中國曆代水利機構設置及其長官世異時移,沒有定製,交互錯綜,極為複雜。這也從正面和側面反映了歷朝歷代統治者對於水利工程的重視程度,以及顯示了我國在水利土木工程方面的專業性和悠久的發展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流傳至今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四川都江堰 ,新疆坎兒井,京杭大運河,興安靈渠。這四大水利工程不僅展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過人的智慧,也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敢於改造自然的偉大魄力。

其中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四川都江堰現今不僅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並且至今仍在使用,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

李冰,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他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李二郎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都江堰的整體規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近現代的人們所見到的都江堰工程,從上游數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魚嘴、內外金剛堤、飛沙堰、人字堤、寶瓶口,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江魚嘴、飛沙堰與寶瓶口。現在可以肯定這3項主要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築的。

都江堰修建成以後,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以今天的科學水平來回顧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工程,仍然可以看到這個工程從規劃、施工到最終的效果都是十分科學和正確的。

因此,這項工程能夠成功地控制內、外江水量,解決西澇東旱的弊病,把原來的災害地區變成“天府”糧倉。如果以現代的科技水平來從事這項工程,可能在施工手段、設備材料、工程進度上有所提高,而就最終的效果來說,則差距並不很大。因此,我們不得不由衷地對2000多年前這項傑出的工程與工程的主持人李冰表示欽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