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国民性最好的时代,阳光、勇敢、尚武,不像明清一样奴性

中国人的国民性,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话题。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看法,比如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柏杨,等等。“国民性”这个词不太好解释,它大概就是指一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习惯、性格心理、精神状态。

就比方说清朝人的国民性,因为长期处于冰冷的专制统治下,那时的中国人麻木冷漠,胆小自私,这是清朝国民性最大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里塑造了很多看客的形象,都是为了批判中国人的麻木自私。

中国人国民性最好的时代,阳光、勇敢、尚武,不像明清一样奴性

而梁启超认为中国人的国民性有五大特点:一、充满奴性。二、甘于忍受暴虐,不敢反抗。三、没有公德心,缺少良知。四、民智低下,没有脑子。五、遇事退缩,缺乏进取精神。

清朝的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呆了三十多年,接触过中国各个阶层的人,还会讲中国多种方。他写了一部《中国人的气质》,被认为是描写中国人性格最深刻的书,成了外国人来中国前的必读书。明恩溥说:“中国人如同带着镣铐的犯人,在专制的统治下变得麻木不仁,脑力衰弱,缺乏创造力。中国需要很多东西,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最迫切的需要——人格和良心。”缺乏独立人格和良心,也是清朝国民性的一大特点。

不管是外国人的观察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批判,我们都可以确定一点:清朝时中国人的国民性非常负面。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难道中国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中国人也有过国民性非常好的时代,阳光、正义、勇敢、独立。要说到中国人国民性最健康、最阳光的时代,那毫无疑问是春秋战国。

首先,先秦时代的人非常阳光,爱阳刚之美,并且崇尚武勇。《诗经》对最美的一类人的评价标准就是身材高大,比如赞美庄姜之美,“硕人其颀”,硕的意思是高大,颀的意思是修长。赞美鲁庄公之美,说“颀而长兮”,这样的例子太多。那时的人以阳光、高大为美,和它相辅相成的必然是人们的尚武精神,因为尚武的人必然会以身材高大为美,他不可能喜欢身材矮小的、性格娘炮的。

所以史书里对先秦人的尚武精神记载很多,《诗经》里说秦人的特点是“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不仅中原地区,偏离中原的吴越地区同样尚武,《汉书》里说吴越人“好用剑,轻死易发。”

中国人国民性最好的时代,阳光、勇敢、尚武,不像明清一样奴性

那个时代以阳刚高大为美,没人喜欢文弱书生和鲜肉娘炮,和现在这种鲜肉娘炮满大街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最近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为什么这个时代会把那些阴柔如水的男生捧成大明星?

尚武的精神必然虽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国家间的战争,民事上的纠纷,但它更会带来一些深刻影响国民性的品质,比如勇敢,正义,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阳光进取的时代精神。而一个崇尚娘炮的时代,必然会体格衰弱,精神萎靡。

后世的中国不再像先秦那样赞美高大的身材,随之而来的是尚武精神的消失,中国人开始变得胆小怕事,精神也萎靡不振,到明清时代尤其明显。再加上历朝历代尤其是明清两代的专制高压,中国人不仅体格衰弱,精神萎靡,更是奴性缠身,这是最可怕的一个结果。我们都听说过一个令人心痛的画面,抗战时日本侵略中国,经常几个日本兵就能赶着一群中国人去赴死,或者一两百人的小分队赶着成千上万中国人,而中国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反抗。看一看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你会发现这两个时代的中国人完全是两种人。

春秋战国时代还有一帮非常能代表国民性的人,就是先秦诸子。什么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等,诸子百家们在全国各地游走,宣传自己的理念,你信我我就留下来,不信我我就再去下一个国家。春秋战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文化最繁荣、学术最自由、人格最独立的时代,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一个平等的状态下讨论文化、学术和政治,没有谁对谁错,任何一个国君都无权判定谁对谁错。在那时,政治权力无法干预学术,而诸子百家们都坚持自己的理念,也不可能让政治干预。

中国人国民性最好的时代,阳光、勇敢、尚武,不像明清一样奴性

孔子周游列国

孟子就很典型,他有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非常自信。他和各国国君讲话的时候,好像自己才是国君,滔滔不绝,学术为上,经常把国君们辩得无话可说,搞得国君们经常顾左右而言他,很尴尬。以孟子为代表,先秦诸子每个人都非常看重独立,学术独立,人格独立,他们身上没有一个人有奴颜婢膝之态。

知识分子身上的性格是一个时代国民性的最佳缩影,春秋战国就是最好的时代。

大家再看看后世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独立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明清时代的知识分子,基本毫无自由和尊严可言。朱元璋想拉拢一些知识分子,有些人不愿意,就被朱元璋抄家了,后来还把《孟子》里所有提倡民贵君轻的话全删了,弄了本《孟子节义》出来,天下考生考试就考这个阉割版。

清朝更恐怖,无数文字狱早就把知识分子调教得服服帖帖,乾隆有一句名言,他说不希望他的国家出现名臣,因为名臣就意味着会提出意见,像历史上那些名臣,什么魏征这样的,不要在我朝出现,我朝不需要名臣,只需要唯命是从的大臣,我说什么你就去干什么。在大清朝,知识分子和百姓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奴性,清朝的中国人和春秋战国的中国人完全是两种人。

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人都开朗、自信、阳光、勇敢,还体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对性和爱的追求。前几年《芈月传》很火的时候,当时网上热传一句芈月说的话。这句话是她对一个外国使者说的: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

这话啥意思?意思就是说,我和先王鼓掌的时候,先王屁股压我身上,我就受不了,累得受不了,但如果先王全身都压在我身上,我反而感觉不重了。

中国人国民性最好的时代,阳光、勇敢、尚武,不像明清一样奴性

其实芈月是用这个例子来对外国使者比喻国家之利害。身为堂堂秦国的太后,竟然用男女之事来形容国际关系,而且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讲出口,还淡定自若。这事如果放到明清,绝对会被主流媒体大骂无耻。其实这正是春秋战国人的浪漫,根本不是明清人能懂的。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性和爱没有忌讳,大胆追求。《诗经》里有很多这样的诗,比如《野有死麋》这一首,“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舒而脱脱兮, 无感我帨兮”,讲的就是一个男的把打猎的猎物给了女孩,女孩心里小鹿乱撞,然后男孩就挑逗她,最后两个人走进了树林深处。走进去干嘛呢?没讲。

这就是先秦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清纯脱俗,委婉含蓄。那时的人对爱和性的追求就是这么直接、纯粹,哪有什么三从四德、贞节牌坊这些反人性的东西?后世的中国人,身体被阉割了,文化被阉割了,人性也被阉割了。作为人最基本的追求爱和性的权利都被阉割了,怎么可能还有自由、平等和独立?

小编一直认为,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不仅是文化最繁荣、学术最自由的时代,更是中国人国民性最好的时代。随着后来历朝历代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剧,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身上的这些特点几乎消失殆尽,从勇敢、尚武、阳光、血性变成胆小、衰弱、阴暗、麻木,从自由独立变得一身奴性。

中国人变成这个样子,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曾经的中国人,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