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危機如此嚴重,那我們呢?

8月10日,川普威脅要向土耳其的鋁鋼徵收20%與50%的懲罰性關稅。

話音剛落,大洋彼岸的伊斯坦布爾就炸開了鍋。

土耳其貨幣里拉一天內暴跌18%,刷新10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此後多日跌損不止。某些中心城市甚至出現居民上街搶購商品的景象。

當地民眾叫苦連天之際,外國遊客卻歡天喜地開啟狂購模式。

自今年年初以來,土耳其里拉已累計貶值超40%。

年初1美元只能換3.8里拉,現在差不多能換7里拉。

與此同時,當地的通脹率達到16%。

這裡成為全球奢侈品最便宜的地方。

香奈兒,路易·威登等奢侈品門店前,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們大排長龍。其中不乏對匯率高度敏感的中國代購。

一個經典款香奈兒相機包當天售價18500里拉,也就是2877美元。而同款在歐洲的價格卻要花費3700美元,相當於打了個75折。

天大的便宜擺在眼前,羊毛黨自然不會放過。

一頓操作猛如虎,好些店幾乎被一掃而空。

不得不說,大家挺有阿Q精神的。

風浪當前,面對人民幣貶值的現狀,轉而跑去更慘的國度,尋求一夜暴富的快感。

但說老實話:忙著薅羊毛,真不如先看好自己的羊毛。

狂歡落幕後,不知有多少隔岸觀火的人會嗅到危險的氣息。

土耳其與我國一樣,同屬發展中國家,在崛起道路上快速奔襲。

近幾年,土耳其經濟高歌猛進,部分年份經濟增速超過10%。

2017年,土耳其的人均GDP是10512美元,位列全球第63名。

土耳其危機如此嚴重,那我們呢?

看似離發達國家只有一步之遙,怎麼現在特朗普才出個推特發言,它就跪了呢?

很顯然,土耳其這些年是典型的虛胖。真過起招來,一拳就被打趴下。

揭開繁華的表皮,仔細掂量掂量,才發現,多麼熟悉的配方,那麼熟悉的味道!

它的那些發展招數,我們看著都分外親切:

首先,大水漫灌多印錢。

從2003年至今,土耳其的M2,整整增加了24倍。印鈔票的速度,甩開GDP增長几條街。

土耳其危機如此嚴重,那我們呢?

(土耳其廣義貨幣供應總量增長圖數據來源:IMF)

我們國家呢?雖然沒有土耳其誇張,但水量也不容小覷。

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的廣義貨幣也就是M2已經達到167萬億,而1999年的這個數字是12萬億元。

20年,人民幣的數量增加14倍。折算成美元高達25.28萬億。

這個數字,相當於美國13.8萬億美元和整個歐洲的12.97萬億美元的貨幣總和。

然而,我國GDP規模只有12.2萬億美元,美國是19.4萬億美元。

經濟規模只有美國6成,貨幣卻比美國多發行一倍,大家手上的錢怎麼可能不貶值呢?

通貨膨脹這種事,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

不管買菜買衣服還是汽車加油,反正除了工資 ,其他都是一年更比一年貴。

以前一百塊可以買好多水果,現在你拿著100根本不敢去小區樓下的水果店逛。

要跑贏通脹,對多數人而言,最好的選擇一定是買房。

但開閘放水的過程中,誰敢保證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不會越來越大,吹彈可破呢?

超發貨幣流入房地產。

這些年,物價節節攀升,卻也沒有出現暴漲。

很顯然,大部分熱錢都湧向了樓市。

在中國,沒有什麼投資或者消費能夠取代樓市這個人民幣蓄水池。

尤其是經過過去兩年房價的普遍大漲,樓市這個蓄水池變得更加龐大。

當前中國房地產的資產市值約為430萬億人民幣,什麼概念?是自己GDP的5倍,可以買下2個美國。

另一邊的土耳其也不遑多讓。

房地產作為土耳其的支柱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左右。

在過去幾年裡,土耳其的房地產價格指數一再迎來大爆發。

數次登上萊坊全球房價指數的前六名,2015-16年前七個季度甚至蟬聯第一,全年漲幅平均在18%。最高的一次,土耳其房價一年上漲18.9%。

然而,匯率的閃崩,讓土耳其房地產面臨多重壓力夾擊。

貨幣迅速貶值,央行為了保匯率選擇加息。

利率一高,加上物價上漲,購置生活必需品成為首要問題,老百姓對房地產的需求自然降低。

所以,即便開發商降價拋售,生意依然半死不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