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修筑墙体,工地却依旧处于“无证”状态!

“工地日夜施工赶进度,每天施工到深夜,早上六点多又开工,对我们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近日,居住在江西宾馆宿舍3号院子里的居民向本报投诉称,距离一墙之隔的“江旅·沁庐旅生活广场”文旅综合体装修工程(以下简称“沁庐旅”)噪音扰民。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东湖区公园街办和公园城管执法中队均表示,该工程处于施工前的拆除阶段,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可是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工地里的工人正在修筑围墙,工地却依然处于“无证”的状态。

工人正在修筑墙体,工地却依旧处于“无证”状态!

投诉:

工地日夜赶工严重影响睡眠

“沁庐旅生活广场工程动工了1个多月,但是工程距离居民区太近了,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收到了严重影响。”居住在江西宾馆宿舍3号院子的居民熊阿姨说,她今年已经有60多岁,居住在地方距离改造工地只有一墙之隔,每天被施工的噪音吵得苦不堪言。“工地一直在赶工,有时候晚上12点多还在施工,早上六点多就被吵醒,白天基本上都没有停过,耳朵被吵得嗡嗡直响,根本没法在家里呆。”

熊阿姨说,沁庐旅生活广场经过改造后,成为一个商业综合体,会比之前更加漂亮,生活也会便利很多,是一项为民造福的工程。但是她希望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下周围居民的感受,附近都是居民区,不要在深夜和早上施工。为此,她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此事,可是收效甚微。

公园执法中队:

责令建筑单位降低噪音

根据资料,沁庐旅生活广场被列为了2018年东湖区重大重点项目,该项目位于南昌市东湖区苏圃路91号,属旧城改造项目,建筑面积约1.5万㎡,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拟打造成集古城楼茶文化、旅生活馆、精品酒店、餐饮、景观为一体的旅生活综合体。改造完工后将作为片区首个文旅生活综合体配套项目,弥补该片区功能业态的不足。

8月9日,记者前往了位于苏圃路91号的沁庐旅生活广场,项目周围已经被脚手架做起了一圈围挡,工地大门处于紧闭的状态,不过工地内切割钢筋的声音和机器产生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在该项目的大门旁边的项目简介上写着,“为响应江西省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结合东湖区突出产业引领,突出文化传承,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目标,江西沁庐酒店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按江西省旅游集团的要求把握‘两个发展方向’,在苏圃路91号原址上进行升级装修,打造‘沁庐旅生活广场’文旅综合体。”中鼎国际建筑安装分公司为该项目改造(勘察、设计、施工)EPC总承包。

对于市民反映的造影扰民的问题,记者联系了东湖区公园城管执法中队的中队长李海根,他表示,工地已经施工了约1个月,他们接到市民的投诉反映情况后,与工地的施工方进行了沟通,要求他们施工时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夜间扰民的情况,会与南昌市夜间城管执法单位沟通,由他们进行处理。

那么该项目的施工许可证上注明的施工时间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李海根表示,该项目工地目前处于拆除的阶段,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至今他们也没有看到工地提供的相关手续。

市建委执法稽查:

存在浇筑、预埋属于开工行为

8月20日,东湖公园街道的副主任周春轶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曾接到了噪音污染的投诉,已经转交给了夜间城管执法中队处理。“工程目前处在拆除的过程中,我们监管的范围是对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垃圾清运,和白天造影的污染。”周春轶介绍,之前的一个月不属于施工阶段,属于工程的准备阶段,“它的正式施工还没有开始,里面没有做一块砖一块瓦,拆房处于准备的过程中。”

周春轶说,工地的施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还未办理下来,所以工地还没有正式开工。“之前房屋拆除的过程中,没有城建等相关部门审批相应的证。主要(工地项目)在建的过程中,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

南昌市建委执法稽查办公室的杨主任介绍,“如果基础动了,开挖之后,存在浇筑、预埋的行为,关键部位主体建筑施工,那么就算开工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可以处以罚款。”

8月22日,记者在该项目的工地上看到,数名工人已经在之前挖好的地基坑中,修筑了成人搬高的围墙。

对于记者所反映的情况,东湖公园城管执法中队的李海根表示,此前他们已经责令施工单位停工补办相关手续。“我们会派人去现场查看,要求建筑单位停工,如果对方不听,我们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联合相关单位采取强制措施。”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记者 邹鹏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