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漿水 關中農村人的智慧

記憶中,軲轆完麥秸,曬乾麥子,交了公糧,就是我們農民傳說中的——忙罷,忙罷是滿滿的收穫的喜悅,有了豐收的糧食,母親們就可以發揮自己擀麵特長,其中,解暑開胃的“漿水面”就是非常令人懷念的“美食”!

“漿水面”的主要食材——漿水,可都是母親自己動手製作的,製作漿水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關中農村每位母親十分拿手的,忙罷的氣溫非常熱,母親們就“上集”(趕集)買回來一些芹菜,用水洗乾淨後才準備擀麵條,等麵條煮好了,再把乾淨的芹菜煮一滾(沸騰)後撈出來亮涼,然後把麵湯舀出來放在洗乾淨的瓷盆裡,等麵湯冷卻下來,再投入涼了的芹菜,加一勺鄰居家的“漿水”做引子(如同發麵的“酵子”),過一晝夜看見綠瑩瑩的芹菜變為淡黃色,醇香微酸的漿水味就可以嗅到,就能吃到開胃的美味——漿水面了。

小時候,漿水帶給我們無盡的樂趣,下午放學回家口渴的時候,從地裡幹活回來,舀一碗漿水喝,那種感覺比現在的任何一種飲料、啤酒都解渴,而且非常的爽口!我們吃過杏的杏核,如果是苦味的不能吃,別急,把砸出來的杏核放進漿水盆,不消幾天就脫去苦味,吃起來帶有一股特別的油香的味道。

大概過一個禮拜,芹菜慢慢的變為深黃色的時候,母親就準備換掉它,芹菜得花錢買,而關中農村的母親們卻發現一種野菜——苦苣菜,完全可以替代芹菜來“臥漿水”,苦苣菜臥漿水一點也不比芹菜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關中農村的漿水喝了既解渴又解乏,勞作一大晌回家,一碗漿水簡直就是最美的犒勞,曾經在湖北神農架出差,看到房縣有賣“黃酒”的,進城的老鄉們掏十塊錢,買得一大瓢“黃酒”,咕咚、咕咚的一飲而盡,聽移動公司的運行維護師傅介紹,鄉親們喝了黃酒就有解乏、解渴、消暑的功效,發酵飲品“漿水”“黃酒”有異曲同工的作用!

臥漿水 關中農村人的智慧

——拍攝於礦區的苦苣菜

湖北神農架,陝西關中農村不同的發酵飲品竟然有如此相似之處。

每家每戶的主婦們對漿水的呵護是非常細心的,每天煮麵的麵湯放涼後及時補充;然後在瓷盆上蓋了蒸饃的淨篦再用乾淨的新“展撲”(抹布),防止蒼蠅等蟲子進入。因為“漿水”是非常潔淨的,舀漿水的勺子必須是非常乾淨的,哪怕有一丁點的食用油介入,漿水也會變質,“白花”就是關中農村對漿水稍微變質的叫法。遇到“白花”的時候,把漿水盆端到太陽下曝曬後就好了。

多年以後,我因為工作的緣故去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出差,我們租用當地汽車的司機邀請我喝一種“發了哨”(讀音)的東西,看見那種淡黃色有一股酸味的東西,我始終沒有勇氣敢喝,後來詢問我的本地員工,得知“發了哨”就是用一種灌木的嫩葉和水經過發酵做成的,現在回想起來,地球另一端,最早出現人類的埃塞俄比亞高原的“發了哨”竟然跟我們關中農村的漿水有驚人的相似處,如果再有機會去埃塞俄比亞,我必須嚐嚐異域的“發了哨”。

曾經誤以為用苦苣菜臥漿水,是我們農村人貧窮的做法,當發現斷了的苦苣菜莖葉會有一種乳汁一樣的東西流出,

臥漿水 關中農村人的智慧

——這就是苦苣菜嫩莖的乳白色汁液

這就是它能轉化為漿水最寶貴的成分吧,秦地無閒草,果真如此。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快節奏的生活讓“臥漿水”的生活實踐在關中農村慢慢消失了,前段時間回家,我突發奇想的讓愛人做“漿水面”,她想了一下說:“現在村裡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老年人也沒有興趣臥漿水了,等給你把漿水做好,你又出去了,想吃還不如去外邊飯店吃。”

在我們沒有錢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臥漿水”而現在有吃有穿的好日子來了,想吃一碗漿水面,家裡卻沒有人“臥漿水”了,想吃漿水面,非常方便飯店就有賣的。

一個曾經非常普遍的飲食習慣,已悄然變作商業化的項目,有錢就有一切,不由得這樣的認為了。

郝景望 陝西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陝西日報》《陝西農民報》《西安晚報》《咸陽日報》《新聞知識》《農友》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陝西人民廣播電臺”,中宣部編輯出版的全國讀書徵文集《攀登書山的歡歌》《書海暢遊》;“文化陝西SQ”“壯美昭陵”“韓家文苑”等平臺,實名認證——新浪博客,頭條號,搜狐博客等新媒體。

感謝“文化陝西SQ”平臺7月9日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