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2018年7月宏观数据出炉,消费、投资数据低于预期。其一是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8.8%,预期9.1%。其二是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 5.1%,前值4.8%。其三是1至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今年迄今)同比增长5.5%,预期6%。其四是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预期6.3%,前值6%。数据全部低于预期,说明稳中有降,经济增长放缓、增速下降,未来GDP下行压力大。意味着中国经济未筑底,离见底还远,预计货币与政策会发力,通过房地产、基建、制造业三大引擎器,遏制经济下滑势头稳增长。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老谢认为,7月宏观数据全部低于预期,说明中国经济稳中有降,经济增长放缓、增速下降,未来GDP下行压力大。意味着中国经济未筑底,离见底还远,预计货币与政策会发力,通过房地产、基建、制造业三大引擎器,遏制经济下滑势头稳增长。通过货币放水+债务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的拉动经济增长动力与引擎器。利用房地产作为杠杆,用土地与房地产稳定大局,实现经济、金融、债务三大风险平稳落地,应该说是房价可以扛住调控的根本逻辑。

7月数据公布,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剧。第一是投资增速再创新低: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创下19年来的新低。第二是消费增速不及预期: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不及前值和预期。就在5月份,社融增速仅有8.5%,创下15年来新低。第三是工业增加值触及去年8月最低水平: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略低于预期值6.3%,再度触及去年8月的最低值。就在投资、消费和工业增速全面下滑之时,房地产经济指标居然全面反弹,一枝独秀,成为宏观经济中的唯一亮点。

其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不仅没有随着政策严控而下滑,反而增速有所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明显高于前6个月9.7%的同比增速。其二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在重重限购限价的围追堵截之下,仍旧一路高歌。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较前6个月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2%,快于上半年的3.2%;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4.4%,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6.2%,快于上半年的14.8%。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其三是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土地流拍的新闻不绝于耳,但是土地市场反而大幅升温。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11.3%,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增长21.9%,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房地产的一枝独秀,究竟是惯性之下的强弩之末,还是新一轮房地产大繁荣的开始?一方面,为房地产市场真正定调的重要会议,是在7月底召开的,政策落地存在时间差。另一方面,货币已经宽松,但放水远远不及预期。影响房价的关键因素,除了货币之水和金融政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预期。

2018年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累计增速看,1至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比1至6月份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6、7两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为3.6%,消费疲软趋势仍然未见明显改善。但同样身为三驾马车的固定资产投资却下滑更严重,以5.5%的增长创下1999年12月以来的新低记录。而在此之前,固定资产投资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驾马车全面熄火。

出口也有所增长。1-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6.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8.89万亿元,增长5%。进口7.83万亿元,增长12.9%。顺差1.07万亿元,收窄30.6%。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额2.60万亿元,增长12.5%。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6%。进口1.21万亿元,增长20.9%;贸易顺差1769.6亿元,收窄42.6%。

三驾马车动力不足的状况延续到了7月。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下滑十分明显,其中基建投资成最大拖累项。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从年初两位数增长不断放缓,1-7月份同比增长5.5%,低于预期6.0%,比前值6.0%回落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回落趋势,继续创造1999年12月以来的新低记录。其中,基建投资的回落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拖累项。数据显示,1-7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7%,较前值下降0.5个百分点,延续下落趋势。

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增速回落,其中道路运输业回落0.4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8.7%,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一个利好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续升。数据显示,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前值为8.44%,增速上升0.36个百分点。近期在政策转向下信用债风险有所缓解,民企融资有所改善。从投资方面看,亮点很多。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8.8%,也是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

第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跌至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前七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5%,增速为1992年以来新低,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零售总额增长逊于预期。据统计局公布的7月宏观数据,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翻阅历史统计数据,自1992年有月度投资统计数据以来,5.5%的增速是最低值,与1999年12月的最低点持平。按照年初以来的趋势,如果没有政策支持,投资增速必将还会下滑。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2018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57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2649亿元,同比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13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1-6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32109亿元,增长3.9%,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11550亿元,增长6%,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增速比1-6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比1-6月份提高3.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7.3%,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11.6%,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7%,增速比1-6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0.7%,1-6月份为增长0.4%。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3%,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0.5%,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8.7%,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1-6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3%,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3%,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增长3.3%,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下降6.4%,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增长3.1%,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均低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跌至历史新低,零售总额增速不尽人意。与去年同期相比,前七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5%,可回溯至1992年的官方数据,这一最新的读数是历史最低纪录。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与上月持平,比6.3%的预测中值要低。7月份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放缓至8.8%,比市场预期的9.1%要低,上月的读数为9%。消费者的餐饮支出增长了9.4%,商品支出增长了8.7%。

随着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降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北京方面上月公布了一系列减税和基础设施支出措施以刺激需求,但投资增速依然出现放缓。

从基建、房地产、制造业、其他四类投资细分项目来看,主要是基建投资和其他类(农业服务业等)投资持续下降导致整体投资增速放缓。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比上个月回落1.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13.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5.2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投资增长7.3%,增速比上个月提高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提高0.5个百分点。由于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速全部高于整体投资增速,意味着其他类投资显著下降,例如采矿业增长3.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速低至-20%左右。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加速,基建投资继续回落。1-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年内形成“五连跌”,也创下2000年以来的新低。三大领域投资增速分化明显。制造业投资增速实现“四连升”,本月同比增速达7.3%,高端制造业表现较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1%和12.2%,均为近两年最高,分别比前值快2.4个和1.9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都保持了较高的稳定增速。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房地产投资增速止跌反弹,较前值回升1.5个百分点,重回10.2%的高位。本月房地产开工和销售全面回升带动投资加速,但本年购置土地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较前值提升4.1个百分点达到11.3%,因此仍不排除土地购置费用对本月房地产投资高增长的贡献。另外,资金来源于国内贷款的同比增速仍为-6.9%,说明房地产严控政策并未转向,“房住不炒”和防止“大水漫灌”依然是当前调控政策的主基调,未来房地产投资维持较高增速仍有难度。

基建投资继续探底,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严重拖累。基建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主要受地方项目清理所致,然而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上看,7月实现净融资6515亿元,显著高于6月的3910亿元,创下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说明地方政府融资约束有所缓解。下阶段,加大基建补短板成为重点工作,随着政策落地实施,财政支持力度将逐渐加强,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工业生产整体平稳。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创新升级产业表现良好。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与预期和前值持平,1-7月同比增速较1-6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6.6%。高频数据的涨跌互现基本印证工业生产的企稳趋势:7月末全国高炉开工率从6月末的71.3%回落至67.4%,日均粗钢产量亦从195.5万吨降至190.7万吨,而今年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增加了用电需求,7月日均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第二是消费增速下降超预期。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比6月份略降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只增长6.5%,低于上半年经济增速。由于目前投资和实际消费增速分别为5.5%、6.5%,表面三驾马车中与内需相关的马车基本上失去动力,已经难以拉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第三是出口继续下降。今年前7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6.7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8.89万亿元,增长5%。7月进出口总值2.6万亿元,增长12.5%。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6%。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消费增速不及预期。促销消费透支影响显著,汽车消费初见改善。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8.8%,低于预期0.3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前五年同期平均增速11.3%。从消费结构上看,家电、通讯器材、家具的消费增速下滑明显,对本月消费数据形成拖累,主要由于年中促销导致上月消费透支。其中,家电消费同比增速0.6%,较前月下滑13.7个百分点;通讯器材消费同比增速9.6%,较前月下滑6.5个百分点;家具消费同比增速11.1%,较前月下滑3.9个百分点。

如果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外需走弱导致出口下降,那么经济增速下滑将是必然。外贸出口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累计出口总额在07年之前一直稳定攀升。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回落趋势明显。如果投资、消费、出口达不到6.5%以上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速不可能达到6.5%以上。目前中国正在大张旗鼓的拯救经济作出货币、财政、税收政策变化,基建与地方债务重启,房地产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器。

第一是信贷方面。8月13日,中国央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7月社融仍在低位徘徊,新增信贷也较前值有所回落,上月创下历史新低的M2增速大幅反弹。具体数据如下:中国7月M2货币供应同比 8.5%,预期 8.2%,前值 8%。中国7月M1货币供应同比 5.1%,预期 6.6%,前值 6.6%。中国7月M0货币供应同比 3.6%,预期 4.3%,前值 3.9%。中国7月社会融资规模1.04万亿元人民币,预期 1.1万亿元,前值 1.18万亿元。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45万亿元人民币,预期 1.275万亿元,前值 1.84万亿元。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第二是债务方面。每年3月份,最终敲定当年地方债务限额,2018年这一数字约21万亿元,相比于2017年限额新增了2.18万亿元。2018年新增债务限额总盘子锁定为2.18万亿元,对于不少省份来说,获得新增债务限额越多,也意味着能筹集更多资金用于发展。相关部门密集表态,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财政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总额为3673亿元。按照1.35万亿元的计划规模,将有近1万亿元的专项债须在今年年底前发行。

根据财政部最新提出的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要求,未来一个半月,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加快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主要用于交通、电信、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领域,目的在于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预计地方专项债的加快发行对保障在建项目效果下半年会显现。需要强调的是,在推进专项债券发行中,应着力加强风险管理,避免新增隐性债务出现。从财政部数据看,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较为缓慢。今年gwy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35万亿元,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只发行了3673亿元。

第三是“铁公基”重启。中美贸易战,外部冲击给中国带来经济压力与伤害。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大幅增加了关税,给国内出口企业和经济增长短期内将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平衡出口和国内需求,为了稳定国内经济,遏制下滑,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最好着力点就是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力度。而反观国内,中国基建投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比增长7.3%,增速比1~5月份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1和13.8个百分点。

2018年7月13日,gwy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即52号文)。2018年7月17日,国家fgw重新启动了规划审批工作。2018年7月18日、19日,经过吉林省发改委反复沟通汇报,国家fgw基础司同意长春规划审议。2018年7月30日,国家fgw召开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从已发布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省市来看,规划项目总投资超过5万亿的区域有三个,分别是广东、安徽、云南。“加快的1.35万亿”在半年能撬动多少万亿的铁公基,我们拭目以待。

从2017年底,国家已经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明确表示是反感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在基建项目的审批上也是一再收紧,对总投资17万亿元的万余个PPP进行集中清理……2018年,中国基建的凛冬已至,走入深水区。总而言之,在这样的内外部环境下,中国下一步重点就是要做好基建投资增长。1)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2)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

3)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及增速下滑与未来下行压力大。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速6.7%,基本符合预期,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速亦为6.8%,表明上半年中国经济已经平稳收官。从中长期看,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仍然是供给侧改革与体制及制度改革。毫无疑问,在内需下滑、外需高度不确定之时,预计下半年政策将更重“扩内需”,财政政策将有更大的发力空间,通过减税等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货币政策也有边际放松可能,年内料仍会继续降准。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谢逸枫:拿什么拯救2018年中国经济?房地产才是GDP引擎器!

2017年各季度及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5%、1.9%、1.8%、1.6%、 1.4%和1.8%。2018年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为今年3月以来最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9%。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再次刷新历史最低。期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7%,消费同比增长9.4%。中国经济衰弱、衰退、下滑是事实,除了贸易战的因素,基本面确实也不强。

当前支撑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依然是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器依然是房地产、政府基建、制造业。受到实体经济低迷与贸易战的影响,消费与出口的增速下行,对经济的贡献逐渐下降,唯有投资一枝独秀的保持稳定。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都是货币+投资,不是以消费与出口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驱动器,就是房地产、政府基建、制造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领先好多国家的秘密,也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不担心崩盘,也不担心会发生什么危机的底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的自2013年提出,实施5年的三去一降一补与动力转换的改革效果来看,还是不明显,中国经济又陷入下行-投资-稳增长,货币-债务-拉动力的怪圈。过去几十年,没有解决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与动力的难题,归根结底是中国经济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及财税制度决定的。如果这个难题没有彻底解决,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与拉动力就会一直是投资型驱动,货币+投资的模式,以房地产业、基建业、制造业为三大引擎器的增长动力。

为什么说房地产对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是税收方面,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等占到总税收的约12%,如果加上营业税、所得税大概是30%。第二是再加上四万亿的土地财政,总共可以占地方财政的50%-75%。第三是现在房地产拉动其他产业的贡献度只有3.8%,金融业是15.9%,过去房地产业可以达到20%,而金融业只有8%。只要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GDP增长率都是上升的,反之GDP增速都是下降的,多年如此。

第四是如果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地方债、银行债,甚至是金融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北京银行最大的坏账来源是钢贸企业,占25%以上,其次是煤炭企业,占20%左右。就房地产行业而言,购房者和开发商在银行的坏账率现在都是很低的,如果坏账率上升的话会出现问题。房地产投资大量下降,与房地产行业中国企占比很低有关,国企只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11%,最高达到17%。很多大国企不往二、三、四线城市发展,其实房地产行业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很好的。

第五是中国经济离开不房地产,房地产才是中国经济的真相。中国30%以上GDP与房地产有关、50%以上财政收入与房地产有关,土地财政占地方收入比60%以上、50%以上税收收入与房地产有关,11项税费,占税收30%以上、50%以上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有关、50%以上与地方债务与房地产有关,50%以上银行金融机构与房地产有关、60%以上的制造业与房地产有关、60%以上的老百姓财富与房地产有关、50%以上相关产业和就业与房地产有关,涉及到大的37个相关行业,被带动的直接与间接相关产业达到62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