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因子重启 释放人民币两大重要信号

国内知名财经媒体友财网表示: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类似一个倒V形,过山车似的先升后贬牵动了众人的心。尤其是进入6月份以后,对美元贬值速度加快,更造成不少个人和企业纷纷抛售人民币买入美元的这种市场情绪得以蔓延。为了防止形成过度的“羊群”效应,打击套利资金避免资本外逃,进而缓解贬值压力,咱们的央妈出手了:重启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重启 释放人民币两大重要信号

所谓的重启逆周期因子,指的是央行主动调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价的“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重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上一次推出逆周期因子还是2017年的5月份,当时也是为了应对汇率贬值压力,不过在随后的汇率稳定后逐渐退出。9月份前后可能是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月份,此时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恰逢其时,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此举很好的显示了央行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可有效避免超调现象和羊群效应的发生,避免国际风险的波动和冲击。

同时这也释放了两大信号:一是确定了风险底线,暗示目前汇率水平已接近短期均衡汇率,监管机构不希望汇率再次大幅贬值,冲击市场情绪。

具体的来说,针对人民币贬值,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利大于弊,否则很容易引发资金大量出逃,甚至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土耳其里拉不久之前对美元的大幅贬值就是最真实的案例,更是血淋淋的教训。

二是同样显示了央行稳定汇率的信心和决心,如果形势继续恶化,不排除继续使用其他手段。

在过去的2015年和2016年,国内出现了大量资本出逃现象,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央妈消耗了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若今年人民币再次出现大幅贬值导致大量资本外逃现象死灰复燃,那么其后果难以控制。所以稳定人民币汇率是当务之急,逆周期因子重启是为了消除人民币贬值预期,防范可能触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

逆周期因子重启 释放人民币两大重要信号

针对汇率未来的趋势,友财网表示,短期来看在逆周期因子的影响下,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或会有所改变,呈现出双向波动的特征。中长期来看,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稳步向好并步入加息周期,人民币仍有一定的贬值压力。但中国经济基本面平稳对人民币构成支撑,加之央妈的各种调节措施,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