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P2P暴雷成隐患,老赖云集538家问题平台杭州所占比例令人吃惊

经过粗略统计,最近两个多月中,杭州发生问题的P2P平台已经超过100余家。据当地的复印店老板透露,几乎每天都有20来个人到点复印“讨债”资料。

P2P暴雷事态仍在恶化,据米咖理财返利网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整个7月份,全国已经出现250多家P2P平台出现逾期、跑路、倒闭等情况,其中浙江延续6月份P2P问题企业全国占比第一趋势,7月浙江地区无新增平台,累计平台达803家,本月新增问题平台80家,累计问题平台已达到538家,其中大部分问题平台都集中在杭州。

7月,浙江地区平台成交总额为210.68亿元,环比下降22.84%;贷款余额为1041.11亿元,环比下降6.23%。

杭州P2P暴雷成隐患,老赖云集538家问题平台杭州所占比例令人吃惊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话没毛病。

自从中国有了第一款信托理财产品后,“机构兜底”“零风险、高收益”的刚性兑付思维便迎合了中国投资者的惯性思维,即我们只要从金融理财发型机构那里购买了信托产品,不管资金投向什么项目,是盈还是亏,该机构都需要如期还本付息,甚至兜底。

到了中国的网贷P2P诞生那一刻,也延续了中国的信托金融机构刚性兑付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往往还会用P2P有某国企或上市公司,再或者是知名投资机构进行背书,吸引投资者。传统的信托理财产品一般是5%~7%的年化收益率,而P2P产品“发标”就是8%~15%这样高收益,行业疯狂期,甚至时常见到20%以上的“标”。

所以,中国P2P行业的爆发力也是惊人的大。据互联网金融中心的统计,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P2P累计交易量达7.3万亿,相当于去年中国城市GDP排名第一的上海市两倍多,而要知道整个中国P2P发展产业发展还不足10年。

杭州P2P暴雷成隐患,老赖云集538家问题平台杭州所占比例令人吃惊

表面上,刚性兑付在P2P得到了充分发挥,但这一“潜规则”与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机制不符合,看上去刚兑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但事实上它蒙蔽了投资者的知情权,用机会主义误导了投资者正确的风险认知,从而产生巨大损失,因而刚兑本质上是一剂“慢性毒药”,也是把金融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的根源,当P2P爆雷时,就出现受害者的集体维权的现象。

原人民银行副行长、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是刚兑的坚定反对者,他曾表态,“在财富的管理行业中,管理人只对职业准则、信息透明负责,而不对投资人的本金与收益负责,投资人本人才是投资风险的第一责任人”。

杭州P2P暴雷成隐患,老赖云集538家问题平台杭州所占比例令人吃惊

银监会在2016年8月也再次出手,颁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禁止平台“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而后“本息保障”的标识被P2P公司拿下台面,但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平台仍旧变换着各种所谓的“用户利益保障机制”。

当然,刚兑并不是给P2P平台甩锅的绝佳借口,因为尽管政府监管加强,但大部分P2P普遍存在自融、设立资金池等违规操作,这也是爆雷的“导火索”。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政府也不能坐视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