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倆白對蝦養殖從土塘轉型工廠化,成功逆襲三個月豪賺180萬

經歷土塘養殖失敗的兄弟倆轉型工廠化養殖便大獲成功,豪賺180萬,他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在2018年,環保的日益嚴格和原料的普漲,水產養殖行業受到了嚴厲的考驗,養殖成本也在增加。加上環境的惡化和苗種質量的參差不齊,南美白對蝦傳統的土池養殖成功率越來越低,特別是露天鹹水土池子養殖成功率則更低,很多人因此折戟沉沙,養殖面積大為縮減。經歷土池養殖多次失敗的李老闆和劉老闆兄弟倆,一直思慮改變現狀,規避一些不可控因素,試圖提高生產養殖效益。

2017年年底,兄弟倆開始轉型,租棚,嘗試工廠化養殖。經過一系列的改造,2018年2月21號抓苗600萬尾,開始了第一批工廠化對蝦的養殖。標粗密度為7000尾/平方,標粗23天后開始分苗,平均規格為4500頭,成活率幾首達到100%。分苗後的養殖密度為600/平方,養殖60天時打標平均58頭。養殖77天開始少量出蝦,規格為38頭。養殖105天時全部賣完,規格為25頭。整個養殖週期一共出蝦101000斤左右,平均賣價31元/斤。

兄弟倆白對蝦養殖從土塘轉型工廠化,成功逆襲三個月豪賺180萬

李老闆和劉老闆兄弟倆蝦場外景

客戶:李老闆、劉老闆

地址:山東濰坊

兄弟倆白對蝦養殖從土塘轉型工廠化,成功逆襲三個月豪賺180萬

筆者和技術員兼老闆的劉老闆交流了解到,劉老闆這次的養殖跟以前的養殖模式略有改變,蝦苗標粗到2公分後全程使用飼料,並沒有投餵鮮活餌料,全程換水量最大時40公分,大多換水量35公分左右,水質一直保持良好,7個棚的養殖全程基本沒有掉苗現象,本次整體費用比平時低很多。

工廠化養殖是最考驗技術的,劉老闆一轉型便獲得成功,到底他抓住了哪些關鍵點,通過交流,劉老闆分享了一些他的養殖經驗。

兄弟倆白對蝦養殖從土塘轉型工廠化,成功逆襲三個月豪賺180萬

拌料車間

獨立考察,保證蝦苗的品質

大家都知道,工廠化養殖對種苗的要求非常高,最怕買到不長的蝦苗。但現在市場魚目混珠,怎麼樣才能買到一手有保證的蝦苗呢?為此,老闆李總和海南的一些苗場一直保持比較密切的聯繫,以瞭解蝦苗的種源和育苗過程。另外,他對蝦苗的選擇非常嚴格,一定要獨立考察苗企和親自抓苗,不跟風不盲從,並與一些苗企達成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而且,每次抓苗時他都要苗場給予檢測,合格之後才發苗,蝦苗的品質得到了基本保證,以減少苗期的風險。

專業標粗,保證蝦苗的成活率

劉老闆標粗蝦苗時一般選擇20‰左右的鹽度進行標粗,劉老闆認為,鹽度太高蝦苗長勢會偏慢,鹽度過低對亞硝酸鹽的耐受能力又下降,因此20‰是比較合適的範圍。P5蝦苗入場前4天基本全程使用豐年蟲,以保證苗期的營養。中間適當補充蝦片做水,前一個星期適當加水不換水,定期補充活菌調節水質。4天以後開始投餵大滷蟲,一天6頓,一次控制吃食1小時左右。蝦苗長至1.5公分以後開始摻投配合飼料,蝦苗2公分以後全部投餵配合飼料,一天6頓。蝦苗標粗時間不宜過長,4000-5000頭開始分苗。如果分苗過晚,水質不宜控制,也影響蝦正常轉肝,根據情況可以選擇一次分苗或兩次分苗。

兄弟倆白對蝦養殖從土塘轉型工廠化,成功逆襲三個月豪賺180萬

23天時標粗蝦苗長勢情況

水質管理,事必躬親

劉總對全程的水質管理極為細緻,基本上事必躬親。工廠化養殖需要正常換水,但同時也要定期補充活菌調水,以保證換水後水質仍能保持穩定。另外,劉總對投餵的控制也是比較嚴格的,努力做到精準投料,基本上蝦苗100頭以外時控料都是在45分鐘以內,飼料營養在水中的散失非常少,儘量減少對水體的汙染。養殖後期亞酸鹽容易偏高,劉總通過定期用糖類和菌類配合潑灑使用,可有效預防和降低亞硝酸鹽。

兄弟倆白對蝦養殖從土塘轉型工廠化,成功逆襲三個月豪賺180萬

蝦棚內景

餌料的選擇和投餵做到精益求精

與濰坊主流的養殖方法不一樣,劉總養殖過程中較少使用鮮活餌料投餵,因為他認為過多的鮮活餌料會使養殖成本偏高,而且暖氣費用也會大幅增加,同時鮮活餌料的有害菌不宜控制。因此,在配合飼料的選擇上,劉總在這批蝦的養殖前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比養殖後,決定全部投餵天邦全熟化蝦料。劉總經過對比後發現,天邦全熟化蝦料優勢非常明顯,外觀上沒有粉塵,說明工藝非常先進。而且投餵天邦全熟化蝦苗後糞便成型,對水質汙染少,因此亞酸鹽起得也要更晚一些,整個養殖過程調水非常輕鬆,水質通透,不濁,易管理。天邦全熟化蝦料還有一個亮點,在配方中添加了蝦青素,在養殖過程中不需要投餵鮮活改色,養出來的蝦體色漂亮,接近自然,深受流通商的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