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羣慧:雄安新區應以信息技術和金融爲基礎構建產業體系

近日,在2018京津冀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發表了題為“高質量發展與雄安新區產業定位”的主旨演講,就雄安新區產業定位提出五項建議。本文根據演講內容整理。

很高興有機會談談自己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尤其是產業協同發展的認識和研究成果。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不是京、津落後的產能向河北轉移,而是三地分工合作下的創新驅動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為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簡單說就是,京津冀要想協同發展,需要打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

什麼是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呢?這個新產業生態系統與原有的產業生態系統的關鍵區別就是:京津冀三地工業資源配置更科學;產業價值鏈分工更合理;具有更高的創新能力與全要素生產率;更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增長方式從勞動力和物質要素總量投入驅動主導轉向知識和技能等創新要素驅動主導。

如何打造這個新的產業生態系統呢?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支點?我認為,這個支點就是雄安新區。把北京、天津的一些高端高新產業轉移到雄安,通過雄安再輻射到河北。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於2018年4月份公佈,明確了雄安新區到2035年前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的方向。《綱要》提出通過承接符合新區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高起點佈局高端高新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綠色現代化農業五大產業。

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五項建議。

一是雄安新區產業定位要著眼於解決目前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存在的重大急迫的現實問題。雄安新區作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樣板,理應探索解決中國產業遇到的自主創新能力弱、知識產權保護不夠、週期性產能過剩等問題。雄安新區要實現更快速的發展不應侷限於北京的創新要素資源,而是應該利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資源來發展。

二是雄安新區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要樹立京津冀協同發展、並從全球角度形成與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錯位競爭的理念。首先要從全球競爭角度考慮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有什麼短板和問題,這些問題在固有的城市群格局中無法解決,可以通過雄安新區這樣一個全新的城市來彌補。其次是考慮在參與全球競爭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三大區域如何實現適度的錯位發展,從而保證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抓住“彎道超車”機會,逐步形成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的全球創新中心和全球高端產業基地。

我們要考慮的第三個問題是,新工業革命背景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新的技術層出不窮,比如大數據、區塊鏈等,未來充滿了變數,那麼雄安新區具體的產業方向應該如何選擇才能與新技術相適應呢?

作為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應用示範的窗口,雄安新區產業定位應考慮城市建設過程的自身需求,通過城市建設培育出滿足未來之城需求的產業;從短期來看,雄安新區在起步階段可以發展產業鏈比較短、偏向服務和軟件應用的信息產業,進而破解京津冀產業發展水平梯度明顯、一體化程度較低的問題;從遠期來看,雄安新區要以信息技術和金融為基礎來構建城市的產業體系,把握信息技術的核心,以產業技術和模式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搭建好平臺來集中軟硬件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等。

第四項建議是,在產業發展方向確定以後,雄安新區需要著手解決與河北及周邊地區的產業協同發展,形成產業鏈和創新鏈協作配套關係。從產業鏈的角度看,雄安新區應做鏈條中的頂層環節,如設計和研發,還可以重點發展“母工廠”,而大規模的生產製造應該在河北及周邊地方來實現。

同時,在招商引資環節中,雄安新區要與周邊城市共同招商引資,共育產業鏈,共同打造產業創新生態。

比如說環保產業,以白洋淀為例,白洋淀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其水質優劣直接關係到雄安新區整體環境質量。因此,治理任務十分艱鉅,而且對技術的要求也非常高,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這些投入的需求間接地帶動了河北環保產業的發展,而且是創新高端的環保產業。

最後一點,我想談一談基礎設施制度創新和人才的吸引。制度到底怎麼來創新?最為關鍵的是人才,但是僅僅靠河北的人才支撐是不夠的。雄安新區未來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城市,將吸引全國甚至世界的人才。因此要高度重視相應基礎設施、制度創新和專業人才引進。

本文源自新華網思客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