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阿里籠罩下,民營銀行成寡頭市場

民營銀行迎來了公佈年報的密集期,截至2018年8月27日,17家開業的民營銀行中,有12家交出了2017年成績單,成績喜憂參半。

喜的是,公佈財報的12家民營銀行中,有10家實現盈利。憂的是,民營銀行發展差異巨大,騰訊的微眾銀行和阿里的網商銀行撐起了民營銀行大半個天。

寡頭市場,民營銀行生存環境差距大

從淨利潤來看,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淨利潤均突破1億元大關。其中,微眾銀行、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的淨利潤排前三,分別為14.48億元、4.04億元和2.53億元。

威海藍海銀行和新網銀行,由於2017年才正式營業,2017年分別虧損0.98億元和1.70億元。蘇寧銀行基本實現盈虧平衡,微盈18.9萬元。

騰訊和阿里籠罩下,民營銀行成寡頭市場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7年民營銀行總計實現淨利潤19.67億元,可以推測出沒有公佈盈利情況的5家民營銀行,虧損總額為2.04 億元。從2014年12月首家民營銀行——微眾銀行正式開業算起,行業已經走過底3個多年頭。除開盈利能靠前的三家民營銀行,剩下的14家民營銀行居然是總體虧損的,民營銀行盈利能力差距很大。

從營業收入、總資產、總負債三項指標來說,排在前三位的依然是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和上海華瑞銀行。其中,微眾銀行的總資產已經突破800億元,網商銀行接近800億元,兩家的總負債也在730億元以上。

不可否認,2017年民營銀行總體業績較2016年有大幅上升,但部分銀行業績 “被平均”,盈利能力排名中下游的民營銀行,在2017年過得並不輕鬆。

民營銀行錯過了什麼,困局又在哪裡?

說到民營銀行,難免會提到消費金融公司。要說民營銀行的資金來源、業務範圍均要多於消費金融公司,在股東構成、註冊資本金、開業家數等方面,民營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也頗為相似。

先天條件略遜於民營銀行的消費金融公司,在2017年卻大放異彩,多數消費金融公司公司實現盈利,中銀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額,淨利潤已經超過10億元。

開業之初備受關注的民營銀行,這些年錯過了什麼,困局又在哪裡?

業務地域限制,需要股東大力扶持

絕大多數民營銀行,有明顯的地域性。這種地域性不僅是指存款帶有地域性,更重要是借款業務集中在特定區域。

大部分民營銀行將自身定位於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科技公司、供應鏈金融、個人信貸、消費金融等,這些領域受到政策支持。理想很豐滿,有大量潛在業務等待開發。現實很骨感,如果不借助互聯網,大部分民營銀行並不能突破地理限制,僅在註冊地本省或者相鄰地區開展業務。或者就是為股東及其關聯企業做業務,靠股東扶持實現盈利。

例如,天津金城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主要集中在天津地區,應收款項類投資按地區分佈,有87.48%的項目分部在環渤海地區。

騰訊和阿里籠罩下,民營銀行成寡頭市場

又例如重慶富民銀行,截至2017年年底,該行向關聯方發放貸款餘額為1.21億元。關聯方為該行貸款提供擔保的餘額為31.69億元 ,為保函提供擔保的餘額為24.08億元。

此外,還有一點引起了筆者的關注。一些民營銀行的壞賬率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甚至為0。在筆者看來,這並不是一個亮點,壞賬率過低,可能是由於業務規模不夠導致的。

一行一店,存款業務難開展

一行一店,是民營銀行必須面對的現實。民營銀行在總行所在城市僅可設1家營業部,不跨區域。不能開設分支機構,意味著民營銀行能夠觸及到的客戶很少,雖說被允許吸收存款,實際上困難重重,特別是吸收個人存款。

個人和中小企業的存款數據不好看,民營銀行不願意公佈。在12份年報中,民商銀行、三湘銀行和華瑞銀行公佈了個人存款數據。其中,民商銀行在2017年吸收個人存款6.98億元,上海華瑞銀行和三湘銀行,在2017年吸收個人存款分別為0.68億元和0.33億元。

騰訊和阿里籠罩下,民營銀行成寡頭市場

有民營銀行的員工表示,吸收的個人存款主要來自內部員工及其親朋好友,一般人存款意願不強。加之,對民營銀行不熟悉,不少潛在的存款客戶還會糾結於一個問題,“錢存在民營銀行安全嗎?”。其實,僅從存款安全性角度看,存在任何一個銀行都一樣,甚至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還要高些。

更多時候,民營銀行靠同業負債獲取資金,又或者是股東存款。

微眾銀行2017年負債總額733.72億元,其中,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拆入和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項達467.02億元,佔負債總額的63.65%溫州民商銀行,其2017年存款餘額為55.36億元,其大股東正泰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正泰電器,在民商銀行的存款餘額達到28.10億元,佔當年存款餘額的50.76%。民商銀行不是個例,其他部分民營銀行也有類似情況。

創新業務受阻,新方面不明朗

在民營銀行開業初期,數家打出了“互聯網”的牌。實際上,真正做互聯網業務的民營銀行不多。有媒體報道,2017年11月,除了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之外,銀監會暫停了其餘的民營銀行線上借貸業務。

擁抱互聯網,除了線上借貸業務,17家民營銀行中,上海華瑞銀行和新網銀行還開展了資金存管業務,與P2P平臺有合作。據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新網銀行與60家左右P2P簽約並上線銀行存管系統,上海華瑞銀行要少些,與30家左右的P2P平臺有合作。

本來是個賺錢的創新業務,但今年6月起的P2P爆雷潮中,數家與新網銀行合作的平臺爆雷,使得新網銀行名譽受損。上海華瑞銀行更是打算退出網貸資金存管業務。

當然,創新業務受阻下也有轉機,隨著螞蟻金服、京東、騰訊、新網銀行和其他互聯網金融機構等做開放平臺,助貸模式在2018年風頭正勁,民營銀行適當參與或許能夠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其中,新網銀行或將成為成為既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之後的黑馬。

民營銀行在備受關注中開始,本意是為金融市場注入新活力。

結果,經過三年多不痛不癢,不慌不忙的發展,竟變成了寡頭市場……

騰訊和阿里籠罩下,民營銀行成寡頭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