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式旅游?

库页岛主


我看了前面的回答真是憋不住想要说几句,中国人出去旅个游,怎么就变成社会不良现象了?

那个什么旅行网的官方账号,你有什么权利把中国旅游定义成社会不良现象?

按你说的旅游扎堆,这是中国人能选择的吗?

谁不知道,扎堆出去旅行人多、拥挤、价格贵,旅游体验差。但中国人的假期分配就是这样的,如果这能实现全国人民分时度假,你看会有人选择扎堆出游?

另外,所谓注重形式,中国有多少景区能够提供深度旅游体验?

你提供的旅游产品就是这种大路货,你指望谁去深度挖掘文化呢?另外,全国旅游景点恨不能卖的都是义务货,当然我不是说义乌货不好,我就想问问,有几个旅游景点有自己设计的旅游文创产品?

这是供应方的问题,不是消费方的问题好不好,别把次序闹错了。

说个简单例子,你看看东边的日本,开发了多少结合本地文化的旅游表演项目。你再看看咱们的景区,千人一面不说,建个大门收门票就完事儿,游客都跑到国外旅游是因为他们缺心眼?

你看看现在有多少人跑到国外去自驾、徒步、小镇,国内游客不是没有深度游的需求,而是你提供的那个玩意儿,能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既然你自己都提供不了,那你凭什么指责,来你这儿旅游的,都是浅层次的?都是没素质的?都是没消费能力的游客?

另外,中国人去国外疯狂购物,这全是中国游客的错吗?

我就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外国的产品是不是比国内的便宜?既然答案是肯定的,那出国购物有什么错?这符合经济规律,只要有价格洼地,购物需求就一定会向洼地集中。

当然了,有些人出国根本不是去旅游的,而是去干买手赚钱的。我就在银座目睹过中国人在商场门口拿小本子点货,商量哪些货品还没买到,哪些货还差数量。

这能算是旅游者吗?虽然他们都是拿着旅游签证出国的。

说到真正的出国旅游者,现在已经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就今年一年,我就有朋友在瑞士登山徒步、在美国骑行、在澳大利亚房车巡游、在斯堪的纳维亚租车自驾、还有人专门坐火车遍游欧洲的博物馆。

我就想问问,同类型的旅游体验国内有没有提供的基础?又实现没实现产品的供应?

在旅游时间不可调和的前提下,没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对人群进行有效分流,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中国游客消费诉求的变化,甚至外国人都感受到了。今年8月14日,德国《经理人杂志》发了一篇名为“来自中国的现代游客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文章。

文中明确说到:“过去,中国游客总是紧随一位挥舞旗帜的导游,游遍整个欧洲大陆。“暴走巴士”旅游是常规,七天游四个国家并不少见。他们住便宜旅社,在房间里泡方便面,不顾“禁止吸烟”标语抽烟……这样的时代已经结束。

预订门户网站hotels.com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旅行监测报告”显示,团体旅行已经“出局”,三分之二的中国游客独自旅行或家庭旅行。

此外,中国人旅行的频率更高,停留时间更长。休闲商务旅游对中国商人越来越有吸引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住连锁酒店,因为他们在本国已经十分了解这些酒店。他们更喜欢在“巴伐利亚宫廷”等地方特色酒店过夜。

购物不再是度假的最佳消遣,购物清单上的奢侈品越来越少,欧洲特产越来越多。

他们更喜欢去博物馆而不是购物中心,中国游客的菜单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菜。

现在,欧洲国家已认识到这种潜力,正为争夺中国游客而“厮杀”——他们平均每天花费350美元。

欧洲零售商、酒店、文化场所、餐馆和旅游局正为中国客人做好准备。中文宣传册和中文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出现并做广告。如果能为中国游客提供支付宝支付或微信支付,将获得更大的优势。”

看看吧,这就是德国人对所谓“中国式”变化的认识,我们国内旅游行业的领导们有多少人认识到了?

最后,别动不动就把什么东西贴上“中国式”的标签,现在中国人旅游暴露出来的,不过是发展中的问题。

一百多年前,美国经济腾飞后,美国游客被欧洲人斥为“土鳖”、“暴发户”、当时美国土豪最热衷的就是去娶一个有封号的欧洲没落贵族,显得自己有身份。

五十多年前,日本经济腾飞了,欧洲、美国一起鄙视日本人,称其为“黄祸”、“扁平脸”

现在不过是历史的重演,欧洲、美国、日本一起鄙视有消费能力的中国人而已。

大家都是特么人类,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只有前后的区别。



藏地读行


中国式旅游,被定义为一种社会不良现象,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出境旅游越来越常见,同时,国人在外旅游,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被归类为“中国式旅游”给中国游客贴上了不好的标签。

主要由以下几种表现:

扎堆出游

每到节假日,中国游客会大量聚集出游,在国外众多著名景点,均可以见到大量的中国游客,同时,国内众多景点也是人山人海,每到节假日,出门不是旅游,是“找堵”,可能会堵在高速上、堵在景区附近、堵在景区里、堵在回家路上...

注重形式

大多数中国游客到了景点,可以借用网友的一句话“下车尿尿、上车睡觉、景点拍照,回来忘掉。”到一个景点旅游,仅仅是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就算是旅游了,而这个景点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几乎不会了解。

疯狂购物

还有游客旅游,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头扎进名牌店里,大量购物,从家居用品、母婴产品到名牌包包一应俱全。

不文明行为

随着,大量中国游客出国旅游,也衍生出许多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在古建筑上随意刻画、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攀爬古文物、甚至破坏公共环境的绿化植被等等。

以上等行为,被定义为“中国式旅游”,希望大家,在生活水平不多提高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在国内,你不仅代表你自身,还代表你的家庭,而出了国,你代表的不仅是你的家庭,更是你的国家,希望大家,文明出行,开心旅游。


世界邦旅行网


因为每年几乎有2-3月在海外旅行,可能见多了很多中国游客,虽然我都是自由行,但基本上可以一眼看出是不是中国游客,一般中国游客有如下特点:

1、看购物、不爱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悠久的东西!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不是发达还是一般情况的国家,旅行中发现的博物馆、美术馆、剧院什么,一般都是有日本语、韩国语介绍或者语音导览,游客🀄️看到拿着口袋导览📖的99%的不是中国游客;反之,只要是奢饰品专柜或者名牌折扣店,中文导购是基本配置,排队的必然是中国人占绝对多数

2、中国式旅游,很少有坐下来慢慢次、慢慢喝,发呆悠闲的旅行!基本上吃以省时间的快餐、中餐为主,咖啡馆、正式餐厅中国游客少之又少,花时间慢慢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那是万万不可的,关键是到此一游的地点尽可能的多!

3、公众场合中二种极端的情况,一种及其小心谨畏,一种极度自私的表现!微笑平和的形象较少,东张西望、刻意守护自己的包包、如临大敌的表情多!最最诟病的是嗓子太大,无论是次的地方、还是住的地方,一旦没有太多公众的视眼,立刻控制不住自己的国内行为的惯性大声嚷嚷,而且最最容不得的是同是中国人的好心劝告

4、过于敏感,不善微笑,不注重细节!我不止一次问过当地人,你们如何判定游客是不是中国人,或者韩国人、日本人?他们一般会说:日本人精致、微笑,韩国人妆好、主动,中国人衣着随意、对人介意多、几乎不会微笑!看旅行团,一帮人人手一本旅行手册,旅行团队拖拉间距很少的、几乎没有声音的一定是日本团;而队形拖拉很大,领队大声吆喝的多数是中国团队了!

其实旅行是一种感受: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感受不一样的地形地貌,感受没有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的惬意和闲暇带来的轻松愉悦


摩卡我最大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上车睡觉、下车尿尿。

中国式旅游是指一些中国游客在旅游的时候,公共场所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行为,国人常用“下车尿尿、上车睡觉、景点拍照,回来忘掉”来调侃中国游客。而这种所谓“中国式旅游”也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在以高雅自居的法国人眼中,中国游客是有钱却缺乏品位的“新富”。

中国式旅游的特点是:

扎堆出游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旅游归来的人而是会先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而出国旅游的人在感慨“人真多” 后,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法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注重形式

在很多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摆个POSE,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都被无意识地忽略了,反正“我来了,我看见,我拍照”。

疯狂购物

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一些中国人一踏出国门,就奔到名牌店,回国时像是小搬了一次家一样。

不文明行为

中国式旅游在埃及神庙刻字、在野外朝猛兽扔垃圾、在卢浮宫前泡脚、马王堆汉墓成游客“许愿池” ,埃菲尔铁塔下调广场舞、上厕所不冲水、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等等不文明行为。

微言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旅游被贴上“中国式旅游”的标签,大家都明白,这并不是夸赞的词语,而是一种调侃,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国外游,中国游客都是最显眼的一个。除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中国式旅游还有很多现象。

每逢节假日,便是旅游高峰期,只要是热门景点,便开启看人海的模式。全家游、闺蜜游、单位同事游,总之,一个人出来玩,大家都会跟风,这种

扎堆旅游的行为,经常导致高速公路拥堵、景区排队进入等让人头疼的事情发生,与假期少没关系,想法问题。

大家的腰包鼓了,出来旅游不差钱,不买点东西,总觉得对不住自己。国外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便宜,一些奢侈品比国内低,特别是女士们,各种买买买,毫不含糊。像在国外的大商场或免税店,排长队或抢购打折商品的就是我们同胞。

旅游需要用心体会,每个国家、每座城、每个景点,不同的人文历史和风俗民情,而不是简单的拍张照片,有些人习惯把照片发到朋友圈,以此告诉大家:我出来玩啦!过多注重形式,失去了旅游本身的意义。

近几年,国人在外旅游期间频繁出现不文明行为,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破坏公共环境、乱涂乱画、不遵守秩序等等,让人心生反感,个别人的行为让守文明的国人,莫名背了黑锅。

报旅行团的话,安排的行程满,几天下来,要走很多景点,还会被导游安排购物,所以,真正静下心来感受风景的时间都没有,走马观花,只是看看而已,你要问他出去玩有什么收获?估计答不上来。


我对“中国式旅游”是这样理解的,旅游就是旅游,要想摆脱标签,还要提高自身意识,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跟风、不盲目,放慢脚步,用心感受身边每一处风景。

关注@寒江,分享更多精彩世界~


寒江


“中国式”旅游的三大特点:

一、“跟风式”旅游:

旅游,纯粹是为了“跟风”。“跟风式”旅游的鲜明特征就是“跟风”,跟着别人“疯”,别人去哪咱就去哪,别人说哪好就哪好。别人都去旅游了,我也要去旅游,要么就特没有“面”儿。旅游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特有“面”,仅仅是为了给自己“长脸”,留几张照片,展现一下自己,足矣。

二、“观光式”旅游:

“观光式”旅游,就是为了看看风景,奔的就是名山大川,慕名而至,要的就是个知名度,旅游简单化,“观光式”旅游,是最为肤浅的旅游,是最旅游的亵渎,更是对旅游资源环境价值的最大浪费。

三、“购物团”旅游:

“购物式”旅游,是“中国式”旅游的最为鲜明的特征。旅游就是为了购物,购物是旅游的第一目旳。旅游了,不信你看看,实物为证。由于“中国式”购物旅游,也成为了“中国式”旅游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购物”成就了“中国式”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最大收益和最大受益。旅游一旦有了文化,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或者说有了一次“文化旅游”,那才是真正的旅游,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和受益。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已经挂牌,文化与旅游的组合已浮出水面,文化旅游大幕已经拉开,文化旅游其中的神奇,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有了文化旅游,才是真正的“中国式”旅游,才是中国旅游的无限魅力。






罗无声永不落幕名博汇


“中国式旅游”这个词很火,但总带有标签化和贬义的味道。在本妞看来,现在其实随着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国人素质不断提高,“中国式旅游”不应该只停留在以前的贬义层面。


1.\t出游装备:从“到此一游”游客照到精致写真


以前去旅游拍照的话,大家伸手摆个“耶”也算是潮流了,用的也是胶片相机,需要底片去冲洗成相。而这些年来,如何拍出一张“不像是游客照的旅行照片”一类的问题越来越火。可以看到,国人对于照片的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从之前匆匆忙忙的地标景点合影到现在各种花样姿势优雅合照;从旅游冲锋衣小红帽一大把到碎花长裙吊带衫和各种各样好看的搭配,游客照的质量越来越高。国人的追求也更多的放在了器材的追求上,从手机、单反GoPro到无人机,中国式出游拍照越来越用心。


2.\t出行方式:从走马观花到自由行一手搞定


以前的出行由于种种原因,跟团出游比较方便,这也就出现了诸如旅行团扎堆,饭菜敷衍不好吃,行程匆匆忙忙等现象,也是备受诟病的地方。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本妞一般选择自由行,手机上一堆旅行类APP,从哪里好吃哪里好玩民宿怎么定到交通路线怎么规划什么时候有特价机票,即使是旅行小白也能一手操办。再加上一个翻译软件,那无论出国去哪配合本妞无敌的比比划划都可以过关,更能愉快的欣赏美景,当然也能在当地人正宗的餐厅里大快朵颐,更不用提本妞看过的众多攻略可以完美绕开旅行中的大坑,总之现在的旅行方便多了。


3.\t出行时间:从节假日扎堆到错峰出行


传统的节日总是人山人海,到哪里都是看人并且堵车,或者是赶上旺季即使出国游也哪里都是中国游客,在国人的围绕下冲淡了异域风情的体验。但是现在本妞和周围的同事都会选择凑年假,在人不多的时候独享海滩美景。三两个好友吹着海风喝啤酒,或者是在博物馆静静地呆上一天,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4.\t体验方式:观景不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本妞最喜欢的是深度游,像一个当地人一样在不一样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与以往的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团不一样了,无论是海底深潜还是高空滑翔伞,或者是逛一逛艺术街区,都是非常棒的非凡体验。

而且以往的“中国式”住宿不同,本妞更喜欢体验民宿。民宿的选址都很好,更能体会当地人生活的乐趣;遇到一个性格好的房东,还能给旅行提供很多有用的小建议。订到合适的民宿可以让旅行体验加倍哦!

中国式旅游正在转变,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希望大家可以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旅行,也能拥有更多更棒的旅行体验!


那个跳跳妞在路上


中国式旅游的精髓,用四个字就能概括:“来都来了”。

这四个字对几乎所有的中国游客来说都像是“魔咒“:

到了一个可进可不进的景点前面,对中国游客说“来都来了”,他们就都乖乖花钱买门票进去了。

在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购物中心,对中国游客说“来都来了”,他们就都心甘情愿掏钱卖一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所谓“当地特产”回去了。

真是百试不爽。


很多人都厌恶在旅行时被导游强制购物,但我发现,中国游客们在一起,就算没人强迫他们,他们一样会乖乖花钱购物,而且还会颇有优越感地去“嘲讽”不花钱购物的人。

前段时间,我到三亚旅游,在某景区内乘坐散客专用的电瓶车时,车上突然来了个自称是“义务导游”的人,后来这个“义务导游”带我们去参观一个所谓的咖啡博物馆,让我们免费品尝了一些速溶咖啡,再让我们自行穿过一片商品区离开。


这种伎俩,就跟超市里试喝搞促销的道理一样,况且我看了一下,商品区卖的都是一些不知道什么品牌的速溶咖啡,价钱虽然不贵,但我真心觉得不值。

我心想,景区里卖的性价比这么差的东西,肯定没什么人买吧?虽然那个“义务导游”带我们来了这里,但他们确实没有强迫购物。

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在出口的收银台处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大家争先恐后地掏钱结账。


还有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裹正准备寄出。


回到景区之后,我也几乎随处可以看见拎着速溶咖啡粉的游客。

当我把这种在景区里新的隐形“推销手段”写在网上,给大家一个提醒的时候,评论却几乎都是嘲讽之声,什么“没钱你就不要出去玩啊,没强迫已经不错了,你心态不好啊”之类的。

行行行,那随你们爱买不买,反正这种淘宝上一搜一大堆的不知名品牌的速溶咖啡粉,作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肯定是不会买的。还有,那些操心大家都不买,当地的商家会失业的人,请你放心,他们总有办法赚你的钱,当你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他们只有一条路,就是提高商品质量,而不是变换推销花招。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反正“来都来了”,总要花点钱买点东西带回去,买的什么东西都无所谓,反正闭着眼睛花钱你觉得是一件正确的事,那就当我没说。

“来都来了”,不自己主动伸头被宰一顿,都枉为“中国游客”啊!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刘小顺


所谓的中国式旅游其实是一种现象,说白了就是疯跑、拍照、购物、吵闹。其实是注重形式轻内容,盲目跟风没有主见,任性自由而不顾别人感受。

有一个顺口溜总结中国式理由: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

现在的旅游团一般都是把日程排的满满的,早上起来就是上车开跑,而到了景点给出有限的时间游玩,接着又奔向下一处景点,由于战线长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度过了,这样的旅行其实就是一次不间断的坐车受罪;



中国人喜欢拍照,而且大部分都是以自拍或者拍自己在旅游地点的活动留念,由于过分的考虑自己的角度与形象,反倒是从淡了对景点的品味与了解;

购物是中国式旅游的最大的特点,要不怎么景区都有很多购物店,也出了很多的廉价购物团,如果游客不买东西或理智买东西,就会大大的减少购物陷阱的恶性事件。在购物上最明显的是出国团,特别是是去欧美、日本的一些团队,基本都是去“赶集”的,每个人都有长长的购物清单。

吵闹是一些旅游团最不能让人忍受的,不仅在景区吵、酒店吵、大巴车上吵、还有车站、早餐,甚至一些公共场所无休无止的吵。让人头疼也反感。



说白了,中国式旅游的种种问题是文化与习惯造成的,普遍的盲从与缺乏教养,是时代给我们的标识,不是轻易能改变的。


书影


中国式旅游有几个特征,

一,就算人山人海,十一,国庆就算挤破头也不能不出去,好像长假不旅游发个朋友圈就对不起观众.事实是,最不应该出游就是十一和长假,现在不光国内挤破头就近的东南亚国家就挤满了.这几天人多不说,连酒店机票也贵上好几倍,到了景区除了看人外啥也没有.完全没有旅游体验感,可谓是花钱买罪受.

二, 历史文化不一定要知道,风景看不看没关系,但出去旅游必须购物,难得出来一趟,不管是国内游还出国游不买买买太对不起自己,出境游的更疯狂,不管有用没用,照搬,难怪全世界都觉得国人是移动ATM,不出国不知道国人购物到底有多疯狂.结果是只要是国人所到之处,物价无不飞涨.

三,跟团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但这种也没什么可非议的,每个人出游的目的不同,我自己有时也喜欢这样.

四.花了钱就是大爷,国内游或许还好,但出境游就千万别这样想,否则丢了整个国家的脸.



Hi,我是素走世界,一个爱旅行爱素食不爱思考的吃货!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多多吐槽顺手分享哦!

知名旅游博主,环球素食旅行者,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旅行达人评委,拥有主流自媒体,OTA平台共二十多个,总曝光量过亿,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两年行走经过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