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神秘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馬鞍老街

在儀隴馬鞍鎮,有這樣一條老街,現在名字紅軍街。這條老街飽經風霜,記錄著當地客家的歷史和文化。從馬鞍新街出發,穿過繁華的馬鞍街道。走過一段大約500米的公路就是紅軍街,來到馬鞍老街,遠遠地可看到一個標誌性建築———立於街口的高大牌坊,上面刻有朱德元帥親筆題詞的“馬鞍老街”四個大字的牌坊,踏著老街的青石板進入老街,整條街保存著雕花木樓,石刻和青瓦,古樸雅緻,意韻悠長。

神秘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馬鞍老街

據《儀隴縣誌》記載據瞭解以前紅軍街原本叫馬鞍老街,1933年,紅九軍政治部在這裡建立了區蘇維埃政權,現有紅九軍政治部舊址、眾多的石刻標語和紅色文物,紅軍街由此而得名。紅軍街濃縮了客家文化、紅色旅遊文化和古建築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學和審美價值。所以我們現在還可以看到古老磚牆上紅軍時期的各種標語。

穿過牌坊, 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 街的兩邊是一樓一底或兩樓一底的建築。 雖然呈樓房建築式樣, 但房子依舊沿襲川北民居傳統的穿鬥結構, 其中點綴著客家建築的風格。

神秘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馬鞍老街

老街不直,彎彎曲曲,四道斑駁的高大磚牆將老街隔成幾段,磚牆中間下方,建有拱形的門洞, 相傳系清光緒年間所修。站在第一道磚牆的門洞裡朝前看,一串串門洞形成別樣的風景, 如同皇家園林一角。“牆高10米,厚半米。一位在老街生活了63個年頭的告訴我們,當年門洞有門,天黑時分大門關閉,任何人休想入內

神秘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馬鞍老街

。”

“反對吊打窮人,反對國民黨攻打紅軍!”第一道門洞兩旁,有兩幅石刻標語,落款為“紅九軍政治部”。由於時間久遠,石刻的字跡有些模糊。

  對老街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客家老人告訴我們,當年紅軍在老街上留有40多幅標語,但歷經戰亂,如今保存下來的只有11幅。

馬鞍老街源於隋朝末年,一侯姓人家在今馬鞍鎮千埡村2、4組交界處的山埡口設立了幾間么店,作為巴、儀、營、蓬一帶行商來往的歇息之所。隨著往來客人的增多,埡口逐漸繁榮,於唐朝中期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集鎮。因地處荒山之上,故名荒山場。相比馬鞍鎮政府所在地南海路的車水馬龍,紅軍街顯得偏僻而寧靜,街上少有行人,偶有轎車緩緩駛過。兩三米寬的老街兩邊是古樸滄桑的木板房、石頭房,街面由石板鋪成,一路蜿蜒。

神秘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馬鞍老街

明崇禎二年, 當地人在荒山場附近修建了一座關帝廟。明末,荒山場焚於戰火,僅關帝廟保存下來。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馬鞍周邊的客家大姓鄧、張、許、丁、林等15姓人家倡議重建場鎮,經時任縣令批准,鄉人修建新場鎮,並與關帝廟相接。

老街上絕大多數是那個時期的老房子。這些房子的歷史已經有近300年。在老街街尾有一間廢棄的老房子, 這就是關帝廟。在當地人口中, 關帝廟與老街上的禹王宮、萬壽宮、龍母宮並稱為“三宮一廟”。在禹王宮、龍母宮兩側看到,分別有一堵高牆將老街隔斷,行人、車輛只能從牆下拱門穿行。此牆為風火牆,如果發生火災,火勢將被控制在兩道牆之間,避免火勢蔓延,這也顯示出客家先民們的防火智慧。”

神秘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馬鞍老街

客家老會館書寫幾百年客家傳奇,馬鞍老街雖然不長,因語言差異、祭祀需要等,不同地方遷入馬鞍的移民自發組建了同鄉會館,客家會館便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這些會館大都由同鄉或同族籌資共建,名稱又都不叫館,冠之以“宮”或者“廟”,用於供奉宗族先賢。兩湖(湖南、湖北)移民修建了禹王宮,供奉禹王神像;江西移民修建了萬壽宮,別名江西會館,供奉許真君;客家人修建了龍母宮,也叫廣聖宮,供奉龍母娘娘但以會館為載體的“宮”卻不少。漫步老街,禹王宮、萬壽宮、龍母宮、 廣聖宮、 文昌宮……一一矗立在街道兩邊,雖歷經滄桑,但大多數被保存下來。龍母宮是客家文化的集中體現, 也是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物證。 近30萬客家人聚居的儀隴也因此被專家稱為“客家勝地”。

神秘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客家美女

老街正中的龍母宮是從廣東、 廣西遷徙到儀隴的客家人於清嘉慶年間修造, 迄今已有200多年。龍母宮大廳上的橫匾“海不揚波”四個大字蒼勁有力, 一旁的上聯闡述了修建龍母宮的目的, 下聯則道出了龍母望子成龍的期盼。殿中正龕塑像就是龍母娘娘,高1.5米左右,神態端莊,栩栩如生。正殿對面建有戲樓,為二重寶頂式樓房,飛簷斗拱,四角高翹,風鈴叮噹,正面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神秘的儀隴客家文化之馬鞍老街

客家美女

客家人尊崇龍母, 這段街道是馬鞍最繁華的地方,逢年過節都要演大戲、舞獅子、耍龍燈。 據一直居住在老街的八旬老人代玉蘭介紹,上世紀80年代的馬鞍老街熱鬧非凡,當場天從場頭到場尾, 不長的距離要走上半個多小時。上世紀90年代,藝人鄧傳平經常在此表演看家節目“雙龍火流星”,曾在南充市演出獲得過一等獎。“兩個鐵絲籠裡裝上火炭,晚上把燈一熄,雙手把帶子一拎,立馬就在夜空裡閃現出驚險刺激的炭火奇蹟。”提起當年觀看鄧傳平表演的“雙龍火流星”,代玉蘭至今記憶猶新

與馬鞍場鎮的熱鬧相反, 馬鞍老街卻顯得十分清靜。“走過歷史歲月,老街在經歷‘湖廣填四川’的‘熱鬧’後,最終歸於平靜。

本文圖片攝於馬鞍老街,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