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紫砂壶有哪些误区?

小稻Cr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许多人遇到问题更倾向于百度一下,正所谓,“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然而,百度结果往往需要我们一双火眼金睛去仔细推敲辨别,若是盲从,后果不堪设想。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遍常见的选壶谣言。

错误经验一:三点必定在一线

许多壶友常常纠结壶的‘的子’、‘壶嘴’、‘壶把’这三个点是不是在同一直线上,是不是非常笔直,有的可以说已经到了苛刻的地步了,一点偏差也没有。其实,一把壶即使是半手工做的,壶嘴与壶把也还是靠人工粘接上去的,不是军工产品,不可能一点偏差也没有。

做壶的师傅在做壶的时候都会遵循“三点一线”的原则,但是由于做好的壶还要经过高温烧制,而泥料在高温烧制之下,产生的收缩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泥料收缩变形的程度又有所不同,因为收缩变形而导致的嘴歪把斜纯属正常,特别是朱泥壶,一点也不变形的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只要不是很影响整体视觉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

做一把壶难得的是整体做得好看耐看有气度线条优美,所以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个人欣赏水平上面,而不是太过于注意细节,尤其是对于价格低廉的实用壶更是如此。

曾遇到一位“资深”壶友,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用直尺测量相差半毫米就认为壶有瑕疵,还有一些“高手”会借助于工具玩壶用放大镜(检查有没有划痕或者跳砂)、用圆规(检查壶口或者盖子是不是绝对的圆)、或直尺(检查三点一线)、或计时器(检查壶几秒钟出完水)、或量杯(比如证书上工艺师可能会写200cc,但这类朋友实测可能是190cc或者215cc,就以此断定此壶是假冒的)等等工具对壶的精确度进行测量。这些未免过于钻牛角尖,有过而无不及。

错误经验二:“三山平齐”是好壶

“三山平不平”是很多壶友关心的问题——这也是紫砂界争议比较大的问题之一。怎么看“三山”?也就是说把壶盖子拿掉,然后倒置紫砂壶于平面桌上,看看壶的流、壶口、壶把能否平齐。

诚然,一些传统器型对三点一线以及三山的要求较高,但在现在创新壶型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制壶时候陶手考虑的主要是壶嘴、壶把的比例和结构,比例要对称,结构要合理,虚实空间要和盖子相得益彰,很少考虑这个“三山平齐”的问题。

再譬如“供春”、“竹段”此类壶,因造型需要的扭曲也使得三山的要求难以达到。

此外,从器形结构来讲,确实不能太齐,否则泡茶时候,水还没有注满壶体,壶嘴已经开始流水了,这样永远无法让壶体满水,更加无法用壶盖刮去浮沫,实用性就大打折扣了。

错误经验三:出水顺畅不流涎

许多壶友会认为倒茶时茶水一丁点都不允许有顺着壶嘴往下流。其实,这一点很多紫砂壶都做不到这点,同样的,符合这个标准的不等于就是一把好壶,稍有流涎的也不等于是劣壶。这里除了跟个人使用习惯有关外(有些朋友出茶的时候,壶身直接倾斜90度,这样所有的水都压向口盖,口盖不流水的概率很小),还与壶型、壶嘴的形状、长度、开孔、装的位置等(壶嘴的长度和直径决定水压大小)密切相关。

流涎严重是不能允许的,但是过于偏激就有点钻牛角尖了,很多壶因为整把壶的造型而决定了壶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比如石瓢、水平)。因此,要综合而论,不要因为一丁点的流涎而否定作品的价值。多数的壶,喝茶久了,壶嘴下半部都会非常光亮,就是因为流口水导致的。

错误经验四:纹丝合缝是高手

有些朋友相当在意子口与紫砂壶口的间隙,选紫砂壶的时候总要左右晃一下壶盖,要是能晃动的距离大一丁点马上否定这把壶的价值,总希望壶盖盖上是纹丝不动的,实际是,即使你的生胚做得如何完美,壶出窑了,未必还是纹丝不动的效果。

再者,子口与壶口要是一点间隙都没有,想想看会不会好用?只要有一丁点的茶叶挡在壶口,壶盖就合不上了,要取下盖子也是不容易的。

轻微晃荡不是质量问题,更不能简单说成是做壶水平和能力问题,否则对艺人们的辛勤付出不公平。并且这也与壶型有关,比如寿珍掇球,由于壶颈较长,倒茶的时候盖子都很难掉。

△程寿珍 掇球

错误经验五:收放自如乃好壶

论坛上有些所谓的高手对气密性的判断标准是:按住壶钮,壶立即断水,然后捂住壶嘴,将壶倒置,盖子不落下。他们认为通过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流出与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就是好壶。这个是很多壶友所追求的,实际使用当中却很少有人以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收放,使用起来是相当的不自如,而有相当的壶是按压不到气孔的,比如石瓢。

错误经验六:淋水快干泥料好

论坛上有些所谓的高手判断标准是:将壶里的冷水倒掉,盖上盖子,阴干。若干分钟之内阴干,则透气性良好,阴干时间越久越差。

影响透气性的因素很多,透气性好坏与泥料档次关系不太大,因为无数次事实证明,那些一二十元的“打狗防身专用壶”,透气性很多也都不错。其实,透气性与泥性(朱泥红泥透气性就比紫泥段泥差多了)关系大,甚至和练泥方式、明针工夫等等因素都有关。

还有一种,许多人认为淋水上壶,干得快的就是好料。这和泥质的粗细也有关系,好料经茶水润养,经久玉润,玩壶久的朋友们应该会明白!

其实,就养壶来说,淋壶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错误经验七:听音识壶是窍门

在以前,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傅能通过敲击后的声音来辨别是否有暗裂。但是,首先能做到的人很少,现在几乎没有了,而当你能通过敲击而听出壶是否有暗裂时,表明裂得很厉害了;其次,这些“招数”一般是用在比较结实的大件,如花盆、水缸等,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你用手指扣几下并不用担心会碎。

听声音辨别紫砂壶的好坏都是瞎扯淡,百度里搜出来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其实敲击茶壶对壶本身的伤害很大,不同的泥料的紫砂壶声音敲击是不一样的,一把新壶泡茶之前与泡过一次茶之后声音又是不一样的。

敲击音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泥料目数:泥料目数越高的壶敲击时声音就越清脆,而泥料目数越低的壶敲击时声音就越沉闷。这是因为泥料目数高时由于泥料颗粒细,胎土比较致密,敲击时声音就比较清脆,比如瓷器就是这种情况;而泥料目数低做的壶,因为胎土致密性相对要低很多,也就是说的透气性好,敲击时声音 就会有点发闷而显得哑。

2、壶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同,声音会有所区别。

壶的形状不同,则敲击时内部共鸣的路径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不会是一样的;而壶的大小不同,共鸣半径不一样,当然也会有所区别了。

3、壶的胎体厚度不同敲击时声音略有差异。

胎体比较厚则声音略显沉;而胎体薄则相对会清脆些。

4、一些灌浆壶和严重添加化学颜料的高目数的壶,无法通过敲击声音辨别。

错误经验七:泥料越粗料越好

很多新手朋友认为“泥料粗,看起来明显”的料就好,并以此作为鉴定泥料档次的依据。

对紫砂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目数越小,颗粒越粗,目数越大,颗粒越细。而壶表的颗粒状态如何,颗粒是否明显,既有调砂原因,铺砂原因,明针处理原因,还有就是目数大小的原因,颗粒是否明显与泥料档次的关系得具体看实物分析,不能说的很笼统。

错误经验八:全手工王道模型垃圾

走进店家淘宝,漫天的广告都会打着灯笼告诉你,他们是全手工壶。由此便给人一种暗示,全手工紫砂壶比半手工壶好。全手工制作是传统工艺,非常考验作者功力,而半手工成型的紫砂壶也精品不断;很多器型原因,都会借用模具,然后手工修饰完成。一把美壶,不仅需要工艺的精湛,也要神韵所在。全手工或半手工并非是紫砂壶优劣的唯一标准,关键还是要看泥料、工艺、造型和神韵如何,即作品的“形、神、气、态”。

错误经验九:反正我不会挑,有大师就是好壶

我们讲名家名品,但对于大多数选择茶壶作为日用必需品的朋友们来说,更想要的是一把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紫砂壶。正如会有美女选择香奈儿、迪奥,也有会选择大宝、百雀羚,但很少会有人去街边的小店买一些价廉而自己并不认识的品牌。选择紫砂壶亦是如此,有能力的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需求去选择名家名品,而不愿意或者暂时没有辨别能力的新手,自然是选择有品牌信誉的壶比较好。而时间也会证明,高手就是高手,作者与大师的合影不能证明这一点。

△王寅春 仿古

花了钱总是希望买到一把称心如意方方面面无可挑剔的壶,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实践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看运用。刚入门的壶友,不妨把精力放在认识泥料以及整体欣赏水平上似乎更为划算;而当审美水平上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你就不会过于计较细枝末节的东西——数十万一把的大师级精品壶尚有很多不尽于人意的地方,何况是区区数百元的实用壶呢?

最后,一分钱一分货,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紫砂是有灵气的,对待紫砂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手工毕竟不是机器,无法达到十全十美。就像谈恋爱一样,每个小伙子都想娶到公主,每个女孩子都想嫁给王子,但是实际上,人无完人,去接受那些存在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内容来自东家紫砂手艺人捻砂成器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东家APP


升值不升值与够买者没有半毛钱关系!实用即可、大师的壶与普通百姓无关!因为水太深了,现在大师多如牛毛!买壶三百元以内可以了。关键是紫砂!真紫砂壶也就这个价啦!又不是所谓收藏家!化工壶太多,不能买!现在纯手工决对没有!都是半手工。大师级已经很少亲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