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十字坡上的累累冤魂何尝不是我们的同类

“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水浒传》中好汉武二郎斗杀西门庆,为大哥报了仇,投案后发配孟州,路过十字坡张家黑店时,说出了这句话。店里的孙二娘早存害人之心,在江湖上漂泊多年的武松早有提防,他佯装昏倒让孙二娘着了道,正准备教训她时,张青回来了,武松自报家门后,张青纳头便拜。“兄弟,咱俩是一伙的”,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不打不相识啊!消除误会后,两位同志找到了共同语言,张青热情地引导武松同志参观了酒店后厨,“只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张青同志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原来十字坡酒店也有自己的规矩:三种人不能害。

《水浒传》中十字坡上的累累冤魂何尝不是我们的同类

“第一是云游僧道,他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他们是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害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说得我等不英雄”,“第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怀他。”张青同志的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向武二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人,而是“盗亦有道”。在那个年月里,妓女和罪犯自不必说,都是同类,同类人见面留一线很正常,至于不杀出家人,同样是出于自我保护、为以后留条后路,万一成了官府抓捕的对象,也可以去寺院避避祸(详细流程可参照拳打镇关西的鲁提辖),这些规矩完全算不上除暴安良的江湖准则。

《水浒传》中十字坡上的累累冤魂何尝不是我们的同类

但看整个《水浒传》中,这样的场面比比皆是,开局往往是一言不和拨刀相向,最后才知原来是误会,一家人不识一家人,于是兄弟们冰释前嫌,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中快意江湖。这样的场面想必施耐庵老先生写来也很痛快,各位看官读来也觉得?侠气满满,痛快淋漓。在《水浒传》改编成的影视剧中,这样的情节也被导演配上了气势豪迈的音乐,观众往往会沉迷其中为英雄们热烈鼓掌,庆幸惺惺相惜。

《水浒传》中十字坡上的累累冤魂何尝不是我们的同类

在你们为英雄相会而欢欣鼓舞的背后,你们有没有想过,假设你们中的一员经过十字坡,你是想去做馒头馅还是想去被填河,你们又是否想到,在十字坡上为英雄相会助兴的累累冤魂何尝不是我们的同类?这家谋财害命的黑店,连过往客人都杀了做包子卖钱,向来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武二郎却不闻不问、毫不怜惜,还算什么英雄好汉?毛骨悚然的十字坡黑店是真正的人间地狱,可是今天大部分人仍然在为这段十字坡英雄会的故事大鼓其掌,这是一种怎样的英雄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