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十字坡上的累累冤魂何嘗不是我們的同類

“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

《水滸傳》中好漢武二郎鬥殺西門慶,為大哥報了仇,投案後發配孟州,路過十字坡張家黑店時,說出了這句話。店裡的孫二孃早存害人之心,在江湖上漂泊多年的武松早有提防,他佯裝昏倒讓孫二孃著了道,正準備教訓她時,張青回來了,武松自報家門後,張青納頭便拜。“兄弟,咱倆是一夥的”,原來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不打不相識啊!消除誤會後,兩位同志找到了共同語言,張青熱情地引導武松同志參觀了酒店後廚,“只見壁上繃著幾張人皮,樑上吊著五七條人腿”,張青同志還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業務範圍,原來十字坡酒店也有自己的規矩:三種人不能害。

《水滸傳》中十字坡上的累累冤魂何嘗不是我們的同類

“第一是雲遊僧道,他不曾受用過分了,又是出家的人”,“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他們是逢場作戲,陪了多少小心得來的錢物。若害了他,那廝們你我相傳,說得我等不英雄”,“第三是各處犯罪流配的人,中間多有好漢在裡頭,切不可懷他。”張青同志的這番推心置腹的話向武二郎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並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殺人,而是“盜亦有道”。在那個年月裡,妓女和罪犯自不必說,都是同類,同類人見面留一線很正常,至於不殺出家人,同樣是出於自我保護、為以後留條後路,萬一成了官府抓捕的對象,也可以去寺院避避禍(詳細流程可參照拳打鎮關西的魯提轄),這些規矩完全算不上除暴安良的江湖準則。

《水滸傳》中十字坡上的累累冤魂何嘗不是我們的同類

但看整個《水滸傳》中,這樣的場面比比皆是,開局往往是一言不和撥刀相向,最後才知原來是誤會,一家人不識一家人,於是兄弟們冰釋前嫌,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中快意江湖。這樣的場面想必施耐庵老先生寫來也很痛快,各位看官讀來也覺得?俠氣滿滿,痛快淋漓。在《水滸傳》改編成的影視劇中,這樣的情節也被導演配上了氣勢豪邁的音樂,觀眾往往會沉迷其中為英雄們熱烈鼓掌,慶幸惺惺相惜。

《水滸傳》中十字坡上的累累冤魂何嘗不是我們的同類

在你們為英雄相會而歡欣鼓舞的背後,你們有沒有想過,假設你們中的一員經過十字坡,你是想去做饅頭餡還是想去被填河,你們又是否想到,在十字坡上為英雄相會助興的累累冤魂何嘗不是我們的同類?這家謀財害命的黑店,連過往客人都殺了做包子賣錢,向來嫉惡如仇、除暴安良的武二郎卻不聞不問、毫不憐惜,還算什麼英雄好漢?毛骨悚然的十字坡黑店是真正的人間地獄,可是今天大部分人仍然在為這段十字坡英雄會的故事大鼓其掌,這是一種怎樣的英雄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