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千萬不要忽略輸出

關於讀書,千萬不要忽略輸出

上一篇文章(關於讀書,為什麼需要速讀?)最後我強調了閱讀的幾個重要步驟:

1、看主題,看是否需要花時間在這本書上。

2、速讀,瞭解書的結構和脈絡,找到書的重點,提出好的問題。

3、挑感興趣的仔細看。

4、輸出,如讀書摘要。

最後一步,也是尤其關鍵的一步,就是輸出。讀書其實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很多人只做了一半。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了一本書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幾乎記不得這本書裡講了什麼,當別人讓你推薦書的時候你把這本書推薦給了他,當被問到它好在哪裡,推薦理由是什麼的時候,你卻印象模糊,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這就是缺乏輸出的表現,其實只讀的吸收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十,你給別人講出來才能到百分之九十,給別人講出來沒那麼容易,你一定要先搞懂,思維清晰,才能講出來,寫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梳理邏輯的途徑。

那怎麼做到更好的輸出呢?

讀的過程中要有目標感。

跟之前一樣,這篇說的書也都是非虛構類,假設你看完這本書就要給別人講一遍,你可以講什麼,哪些是有意思的,哪些是有思想的,這些才是你重點需要看的。這裡假設你已經速讀過一遍了,因為速讀是更靠前的步驟,能讓你找到書的重點,提出好的問題。

嘗試著去理解,並寫摘要。

看的過程中,你總有一些感想,以及通過這個感想得到的聯想,或者覺得書中寫的好的地方,記下來,琢磨一下它好在哪裡,不知道它好在哪裡也沒關係,以後再回頭翻看,而不是突然想到這句話的時候找不到在哪。

只要你能堅持做筆記,寫摘要,你肚子裡東西就會越來越多,等到有一天你覺得撐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想表達出去了,這就是為啥有的人隨隨便便,滔滔不絕就能幾千字。

嘗試著用寫作描述清楚一個觀點。

剛才有提到,寫作是一個很好的梳理邏輯的途徑。很多人一聽到寫作頭都大了,剛開始可能半天憋不出一個字,那是因為自己總想著寫出一篇完美的文章,所以輕易不肯下手。

寫作跟讀書一樣,第一步就是要擺脫對寫作的畏懼感,互聯網產品思維裡面有講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就是說,你先搞出來點東西,然後再慢慢迭代。於此類似,你先寫出來第一句話,然後再寫出來第二句話,並且這兩句話可能沒什麼關聯,沒有關係,先把你想要表達的東西寫出來,接受剛開始的不美好,好作品都是改出來的,等到整篇寫完了,再開啟你的完美眼光,去挑刺,去完善它。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當然輸出也有其他的形式,比如口語表達),用輸入支撐輸出,用輸出倒逼輸入。我們公司每個人每半年至少要分享一次,可以是公司層面的分享,也可以是部門內部的,你要先定個主題,可以是技術,也可以是其他,這樣你就只能強迫自己去學習一些東西,不然到時候沒東西分享多丟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