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是怎样夺取了赫鲁晓夫的政权?对苏联的贡献谁更大?

清风飞花


其实勃列日涅夫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去争夺赫鲁晓夫的主席之位。他完全是因为运气太好,最后在各方争夺之下,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两者也不能说谁的贡献更大?只能说谁把苏联更快的推向了灭亡。



苏联在列宁时期是非常好的,可惜列宁执政的时间太短。等到斯大林掌握大权之后,经过了几次大的战争,他开始有点飘了。完全的扭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自己所谓的斯大林主义。

在斯大林模式下的社会主义人民,他们既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而在列宁的思想当中,他是坚决反对特权主义。但是自从斯大林上台之后,他可是有意的建立特权阶层,只为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甚至最后发展成了个人迷信,斯大林在苏联成为了神。

赫鲁晓夫是属于斯大林一手提拔上来的,在世的时候也非常的看重他。然而自从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在当时的苏共20大上,把斯大林全面推倒。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主义,以及他在世之前的一系列措施。单看赫鲁晓夫当时的势头,他似乎要给苏联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


可惜他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只是把苏联的一系列问题,全都归咎到斯大林个人身上,斯大林模式仍然存在着。等到赫鲁晓夫登台的时候,苏联内部已经形成了比较牢固的特权利益阶层。赫鲁晓夫也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也想去努力改变。然而正是因为他的这一想法,使他快速的被赶下政坛。

(夺权/捡漏)把赫鲁晓夫赶下台的,是发生在1964年的一场宫廷政变。当时的赫鲁晓夫正在外面度假,然而莫斯科却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一切。等到事情都准备妥当之后,以5年计划制定为由,将赫鲁晓夫从度假中找了回来。

当时打电话的是勃列日涅夫,他刚开始知道自己要做这种事情的时候,甚至是吓得要晕了过去。大叫着“全完了,赫鲁晓夫知道会把我们杀了的”。赫鲁晓夫最后还是来了,他和米高扬大步的走入会场,主持这场会议的则是勃列日涅夫。


当时第一个发言的是苏斯洛夫,主管的是意识形态。上来先是一顿长枪短炮,细数赫鲁晓夫这么多年里面的过错。有了这么一个开头,紧接着开始不断的有人站出来,全部都是在指责赫鲁晓夫。其实在他来到莫斯科之前,整个会场的人都被收买。他有好几次想打断发言,但是都没有给他机会。

然而说到底勃列日涅夫其实只是个主持人,看遍各国发生政变的时候,有哪个是自己出来主持政变会议的。当时最有可能的两个人,分别是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两人。两个人在苏联内部的支持率不相上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所以就把勃列日涅夫定为暂时的过渡人。

就这样勃列日涅夫稀里糊涂的坐上了苏联主席的位置,也造成了他在苏联内部完全没有任何发言权。每次开会提出的意见都被否决掉,他甚至还会去弯下身去求别人“可不可以给他一点面子?领导人需要威信”。甚至连外出演讲都需要托,讲到关键时刻让别人站起来鼓掌。

▲戈尔巴乔夫

就是如此一个政治能力平庸,却成为了苏联在位最长时间的领导人。但是如果你回顾勃列日涅夫整个政坛生涯,其实你会发现他的政治能力不怎么样,但是特别的会往上爬。这跟我们的官场很像,有的人政治能力没多少,但是官不小。这也是一种能力,而勃列日涅夫则是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勃列日涅夫的政治能力太过平庸,对于有很多政策都不愿去改变。又进一步造成了苏联阶级之间的固化,比如到后期换届选举的时候,连任率超过了90%,有的人干脆都是老死在了自己的职位上。(他自己也是病逝在主席位置上)

如此现象产生之后,造成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进不来。同时也会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利益来维护的。然而这么多问题,其实都是斯大林时期遗留下来的。赫鲁晓夫想改没有彻底改成,但是他也极大的动摇了残留斯大林模式,要不然也不可能会被发动宫廷政变。

▲勃列日涅夫最喜欢的亲吻礼

赫鲁晓夫做的所有的努力,甚至是搭上自己的职位,最后没想到被勃列日涅夫捡了便宜。因为在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苏联无论在任何方面都几乎是达到了顶峰。工业产值是美国的80%以上,农业产值是美国的85%以上,眼看着就要赶上了美国。

但是这么多的成果,其实和勃列日涅夫的关系不大。大部分都是赫鲁晓夫所做的,勃列日涅夫更多的是继承。但是苏联的这种高是虚高,他们是不计成本下的高投入。缺乏更多的科技含量,没有任何后劲可言。很快这种增长的势头就开始降落,疲态立马出现。

如果说谁对苏联的贡献更大一点,我认为应该属于赫鲁晓夫。虽然他有很多错的地方,但是正是因为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有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繁荣。虽然这种繁荣更多的是虚假,然而如果是好的领导人,这种虚假是可以转变的。由于勃列日涅夫的无能,这种虚假却转化为了虚无。


如果说赫鲁晓夫的改革还属于人类发展的轨道当中,那么勃列日涅夫的很多做法,更多的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的一种虚无主义。勃列日涅夫所有的动作,似乎都是在满足他们特权利益阶层的需要,无论是世界第一的虚荣,还是飞涨的经济,是完全的脱离人民需要的一种发展改革。

都说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掘墓人,其实我认为布列日涅夫才算是。赫鲁晓夫只是不小心把苏联打晕了,勃列日涅夫作为医生把苏联治死了。而戈尔巴乔夫只是个装棺材的人,苏联只是被他装进了棺材埋进了坑。


史之策


勃列日涅夫并非推翻赫鲁晓夫的第一人!

如果用一个当下的流行词来形容赫鲁晓夫的下台,最合适的莫过于"一脸懵逼"。原本还沐浴在十月黑海的暖风中,不问国事的度假让赫鲁晓夫倍感惬意,可谁曾想莫斯科早已暗流汹涌!

对于政变,赫鲁晓夫可以说是"谙熟其道"。想当年斯大林去世后,多方谋求大权的局面让刚刚走出战争的苏联再次陷入危机。最终,站在斯大林对立面的赫鲁晓夫一举击败贝利亚(被杀)和马林科夫问鼎苏共权利顶峰。

在权利斗争中幸免的马林科夫一直都对赫鲁晓夫的上台心存不甘,于是马林科夫利用赫鲁晓夫喜欢出访的契机,串通政治局大多数人开会罢免了赫鲁晓夫。当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后,惊讶的发现自己的位置上坐着看对手马林科夫……

如果赫鲁晓夫就此罢休,那绝对有愧于政治家的头衔!他注意到,罢免自己的是苏共政治局而非中央委员会!所以赫鲁晓夫告知马林科夫:如果罢免,也需经由中央委员会主导的中央全会表决!马林科夫接受了这一请求(阴谋)。

于是,赫鲁晓夫赶紧派朱可夫秘密将支持自己的委员们召集到莫斯科并立即召开会议,结果显而易见:罢免赫鲁晓夫的提议未能通过。而马林科夫等人也瞬间沦为了赫鲁晓夫口中的"反动派"

有惊无险的度过马林科夫的政变后,赫鲁晓夫仍然坚持自己一意孤行的执政风格,而且四处树敌!这在苏联国内引起了极大的不满。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政治集团意图推翻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虽然沿用了马林科夫的政变套路:趁赫鲁晓夫外出罢免,但马林科夫的前车之鉴也让勃列日涅夫做足了准备:把反赫成员提前召集在莫斯科准备最后的摊派!

回国后的赫鲁晓夫原以为可以照猫画虎再次挫败政变,可谁曾想勃列日涅夫根本不给他出手的机会!一次度假就让苏联最高领导人沦为了退休金领取者。

至于两者谁对苏联的贡献更大?这个并不能一概而论!而且我们还要尽可能的撇开对赫鲁晓夫的偏见。客观而言,赫鲁晓夫在私人恩怨的促使下推翻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他对苏联的改革开放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但很多时候有些不切实际;而勃列日涅夫更像是一个坐享其成贪图权利的老财主……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完全是反对赫鲁晓夫的两大集团的妥协结果;这就好比福临(顺治帝)取得帝位是哥哥豪格与叔父多尔滚两大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勃列日涅夫政治才能平庸,在赫鲁晓夫下台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争夺大位陷入僵持,为避免两败俱伤,于1964年10月14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推举勃列日涅夫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因为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方式是别人妥协来的,所以他在苏联也只是名义领导人,实际大权还是在实力派人物手中,因此对苏联贡献大点的还是赫鲁晓夫。不过不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他们只是演缓了苏联的解体,并没从本质上改变斯大林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正是斯大林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没有被彻底改革,所以最终苏联在内交外困中解体。

苏联是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后诞生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体是俄罗斯联邦,后来陆续加入了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共计15个国家。苏联在当时是一个巨无霸,地广人众,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是纳粹德国的灭亡者,是世界霸主美国的强劲对手。

苏联历代领导人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其中斯大林是苏联的灵魂与掘坟人,他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开启了苏联的斯大林时代。 斯大林以计划经济为手段,在国内大力发展重工业与军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忽视了轻工业的重要性,尽管苏联强大,但是产业发展极不平衡。赫鲁晓夫上台后曾修正斯大林的政策,但是很快被利益集团赶下台,勃列日涅夫则延续了斯大林的许多政策。

1932~1933年间,乌克兰大饥荒爆发,饿死人民250~480万,当时苏联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政策部分加剧了饥荒的蔓延,并阻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军界、经济和科学艺术界不少精英被清肃,任何被怀疑为“反动派”或者“间谍”的公民、侨民都会被关进劳教所,甚至被枪决。通过大清洗斯大林在苏联创建了无上权威,任何人都不敢反抗斯大林的任何命令。

二战期间斯大林领导苏联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然后又以社会主义国家老大的身份组建华沙集团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斯大林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开始飘飘然,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重,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指手划脚,甚至公开威胁。斯大林在苏联内部搞大清洗,不少将军元帅被斯大林杀害,国内的个人崇拜不断神化,最终斯大林成了苏联的人造神。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主谋清除了贝利亚集团,最后成为了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否定了不少斯大林的错误政策:赫鲁晓夫结束了警察恐怖时代,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另外赫鲁晓夫还重用科技人才,使得苏联在航天科技上超越了美国;同时他也进行了农业改革。不过赫鲁晓夫全面批判斯大林也一度引发东欧社会主义盟国的政治动荡,最终苏联出动军队才镇压了下去。最后在东西方关系的问题上,赫鲁晓夫主张缓和关系,但是他还是策划了柏林事件与古巴事件。整体来说赫鲁晓夫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对苏联的强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患有大国沙文主义,全盘否定斯大林也是不正确的,对中国也十分不友善。勃列日涅夫作为一个傀儡领导人,在此不多作评价。



大秦铁鹰剑士


勒列日涅夫完全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赫鲁晓夫当初得权也是很不光彩的,且当权后全盘否认斯大林的丰功伟绩,成为苏联最无耻最下流的当权者,苏联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对苏联有功,是谁拯救了苏联,斯大林不但对苏联有功,而且对整个世界人民都是有贡献的,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面前就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单是二人在处理儿子一事上,斯大林显示出来的伟人魅力足以辗压赫鲁晓夫的自私狭隘的渥浞行为。赫氏否定斯大林,其实就是在给自已身上泼脏水。他被勃勃列日涅夫綦权,是苏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勃列日涅夫也是个草包,没有全面纠正和清算赫鲁晓夫的反党夺权的罪行,把被赫鲁晓夫扭曲了的国人思想纠入正轨,而认其自然,放任自流,以致苏联逐步被腐化堕落的思潮所包围,苏联不是正病而死,实属自我毁灭而亡。这是苏联的悲哀,也是共产国际社会的悲哀,因为赫鲁晓夫,唯一抗美组织华约四分五裂,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中苏两大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敌人。赫鲁晓夫不但是苏联亡党亡国的罪人,而且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罪人,勃氏本该成为苏联的英明领袖,成为领导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挽救者,然而他令苏联党国失望,也使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很失望,他本人成为一个禄禄无为的把苏联带向毁灭的罪魁祸首之一。


渔翁213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反对个人崇拜(虽然方法不对),缓和与西方的对立,对意识形态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松绑,对民生产业(如香肠的生产)有一定的重视,提出了“土豆加牛肉"的奋斗目标。史称“解冻时期”。但改革遭到僵化且已特殊化了的官僚体系的反对,赫氏最终被推翻下台。勃烈日列夫(因为形象好)被官僚体系推举出来作了领导人,自然投桃报李,对于官僚体系大力扶持,使其约400万的特殊群体加速贵族化,腐朽化,成为了脱离群众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剥削阶级”。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tankm1


总的来说勃列日涅夫是通过突然袭击的宫廷政变夺取政权的。而要说论对苏联贡献的话个人觉得赫鲁晓夫贡献大于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恩师斯大林,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让很多人元老产生反不满,为了获得支持,对抗反对他的对手马林科夫,莫罗科夫等人,他巴结了勃列日涅夫,把勃列日涅夫拉到了权力中心,让他成为了苏维埃中央委员。

到了1962年,他已经升至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成为了苏联象征!而此时的赫鲁晓夫呢?他好像是一无是处,农业改革停滞不前,大范围无理性种植玉米让做事的人着不了道,而古巴导弹危机更是让苏联的脸都丢尽了。这个时候一对比,苏联官员们心想赫鲁晓夫真是毒瘤啊!加上赫鲁晓夫说话不知道遮掩,简单粗暴,早就让很多官员不爽了。而没过多久他更是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大胆的废除了“干部终身任期制”等触动领导层利益的制度,让苏联高层十分不满,这也成为了他下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1964年赫鲁晓夫去了黑海度假,给了等待许久的乌克兰老帅哥勃列日涅夫可乘之机,他在莫斯科发动宫廷政变,剥夺了赫鲁晓夫的权力,所有中央委员一致支持“苏联象征”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大势已去,只能被迫退休了,勃列日涅夫正式上台。

但勃列日涅夫上台并不是苏联福音,而是灾难,虽然这个时候苏联很强!

赫鲁晓夫虽然鲁莽,但对于苏联还是功过相抵,功劳可能还要稍微大于过一点。他敢于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敢于废除腐朽的官员制度,取消官僚特权,触动了官员的利益,但却是国家的福音。只不过他太冒进了,过于鲁莽行事,一切都太突然了,让人一时间难以接受。他的农业改革也有一定成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使苏联的民生得到一定改善,但他过于冒进,虽敢于创新,没有正确理论指导和科学实验,没有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也让农业改革逐渐僵化,但成效绝对还是有的。赫鲁晓夫改革了一些弊端,经济上也有所进步,只是后期不靠谱了。

虽然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军事上成为了与美国抗衡的强权超级大国,在气势上估计还得压美国一头。但我觉得他还是不如赫鲁晓夫,他赢了当时,却为葬送苏联埋下了隐患。

勃列日涅夫对共产主义是不自信的,他曾亲口对自己的儿子说:“什么主义不主义的,都是骗人的把戏而已”。对国家的方向都不自信,让他放弃了改革信心,而是吃老本,这使得苏联放缓了发展的脚步,并逐渐趋于停滞,经济发展从20%多慢慢掉落到个位数,而经济一大半还要用来发展军事,不仅要发展军事,还要搞强权,入侵阿富汗,和美国军备竞赛,这苏联走下坡路的经济哪撑得住,苏联被拖垮,个人觉得勃列日涅夫是真正的掘墓人。他让人家后来执政的也很难做啊,这是个烂摊子。



除此之外,本来赫鲁晓夫是严惩腐败的,而勃列日涅夫不同,他不仅不制止,自己也腐败,借助权力,让家人受惠,比如他就曾用公款给自己的子女修建了豪华的别墅。其他官员也是有样学样,这国家还能好吗?这一对比赫鲁晓夫就又好很多了。

个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表面上强,其实就是个空壳子,他用苏联的未来换来了当时的强大,苏联之亡,始于他,他不如赫鲁晓夫。



夏目历史君


勃列日涅夫是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之后的苏联第4任最高领导者,应该说,当苏联最高统治集团准备替换赫鲁晓夫的时候,这个职务根本轮不到他,勃列日涅夫是一个十足的庸才,勃氏当选苏联最高领导者,完全是一个妥协的结果。

勃列日涅夫,全名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生于1906年乌克兰人,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三军统帅),元帅军衔。

勃列日涅夫是农业干部出身。二战期间担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勃列日涅夫时年38岁。1952年就任苏共中央书记,由于仪表堂堂,工作表现出色就此深得斯大林赏识。斯大林亲自签署命令,晋升勃列日涅夫为中将在1957年51岁的勃列日涅夫进入苏联核心领导集团就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0年5月,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成为苏联国家元首。当时苏联的最高的领导人是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而此时苏共核心领导层开始密谋准备推翻赫鲁晓夫。但必须指出的是,主谋和策划者都不是勃列日涅夫。因为他资格不够,也就是说勃氏道行还浅,他的地位还没有达到参加到政变核心阶层。

赫鲁晓夫当政的时候,彻底地否定了斯大林一切。但否定了斯大林,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政局动荡。但有些变革对苏联是有益处的。比如废除苏联干部终身任期制,农业集团农庄改革,但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地侵害了苏联最高领导集团的利益、这些苏联的最高核心领导人开始密谋政变。

在1964年10月赫鲁晓夫飞往南方海滨疗养地度假。就在他休假的时候。他的下级和同僚们正在策划推翻他的计划,就在10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

赫鲁晓夫一手提拔起来的门生勃列日涅夫背着他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解除他的一切职务,塔斯社宣布赫鲁晓夫因“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退休 。就此赫鲁晓夫成为苏联唯一活着退休的最高领导人。但由于两大巨头苏斯洛夫和谢列平相持不下,为避免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于是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推举勃列日涅夫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勃氏其实的妥协的产物,谁都认为他是个过度性的领导者、到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平庸的领导者会成为苏联仅次于斯大林的苏联最高领导人,统治苏联18年。

可以说赫鲁晓夫统治苏联的时间11年不及勃列日涅夫18年,但是其贡献要比勃列日涅夫要大得多。其实,赫鲁晓夫对东方大国很不错,远远超过他的前任斯大林和继任者勃列日涅夫。苏联历史政治家后来把勃氏当政时期定名为“停滞的二十年。勃列日涅夫当政的18年里从新恢复了斯大林的名誉、和扩张政策(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1968年占领捷克;1979年无故出兵占领阿富汗;操纵越南占领柬埔寨;更加集中力量搞扩军备战等等。在他当政期间苏联达到了他国力的顶峰,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终年76岁。

晚年的勃列日涅夫离开了稿子(秘书写的),他就一句话也不会说。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整个苏联高层极其腐败。勃列日涅夫把自己的女婿从一个普通军官升为上将。44岁的驸马爷官拜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成为苏联最大的贪污犯。直到1988年才被送进监狱。勃列日涅夫好虚名,他的勋章比战功赫赫的朱可夫还多。二战仅仅是个政治工作的少将居然在二战结束以后当上了元帅。而再造法国的戴高乐一辈子也不过是少将。

在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在多年痼疾之后死于心脏病。他的死亡也标准着苏联开始走进他的坟墓,在勃氏死后不到10年苏联就停止存在了。一个极其平庸领导人居然秉政18年,也说明当时的苏联体制里已经无法产生杰领导者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与其说是勃列日涅夫夺取了赫鲁晓夫的权,还比如说苏联一班大佬联合起来夺了赫鲁晓夫的权,然后再把这个权力白白送给了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自己的上台,本身就是不那么正常。

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的最高权力出现了一个真空期。此时的苏联,最高权力已经分成了三块,分别由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人所掌控。

而其中,权力最大的当属贝利亚,因为他掌控着秘密警察和国家核计划。可以这么说,贝利亚才是斯大林钦定的苏联最高权力继承者。

但是赫鲁晓夫联合马林科夫,在朱可夫元帅的帮助下逮捕了贝利亚,以叛国、恐怖主义、反革命的罪名处决了贝利亚。

接下来,局面就从三个人的游戏变成了两个人对抗,赫鲁晓夫不断加强自己在党内的影响力,马林科夫则强化了自己在政府的权势。最终还是赫鲁晓夫计高一筹,马林科夫败下阵来!

顺便说一句,一直支持赫鲁晓夫的朱可夫元帅也被赫鲁晓夫给“干掉”了!



赫鲁晓夫的改革和去斯大林化

登上权力最高峰的赫鲁晓夫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改革。

当时的苏联,确实是需要一个力挽狂澜的改革者。斯大林模式曾经创造了辉煌,但因为太过于僵硬,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如果不能摆脱斯大林模式,苏联将陷入深渊!

所谓重病还需猛药医,赫鲁晓夫一出生就开出了一剂猛药:全盘否定斯大林,去斯大林化!

这样的药确实猛,让苏联人晕头转向,也让东欧地区一片混乱。

赫鲁晓夫确实是一个改革者,他知道必需要改革,却不知道要怎么改革,甚至开始盲目的改革,不切实际。

比如说赫鲁晓夫想学习美国,在全国大肆推广玉米种植,却不知道西伯利亚的气候寒冷,玉米经常结不了穗!


终于,内忧外患下的赫鲁晓夫,被人赶下了台!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在策划推翻赫鲁晓夫下台过程中,勃列日涅夫只是一个参与者,不是主导者,甚至可以说他是被拉过来的。

当时在推翻赫鲁晓夫的行动者,苏斯洛夫和谢列平才是主要的策划者。但是结果出人意料,赫鲁晓夫倒台了,上位的不是苏斯洛夫,也不是谢列平,而是勃列日涅夫!


实际上,勃列日涅夫只是当时推选出来出来的一个过渡而已。因为当时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两人实力不相上下,为了避免两败俱伤才选择了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虽然只是过渡品,但出人意料的他在这个位置上站稳了脚跟。苏斯洛夫也好,谢列平也罢,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勃涅日涅夫任期上,他也进行了“改革”。不过他的改革却是比较简单,废除赫鲁晓夫的政策,重走斯大林的老路,仅此而已!


现在对勃涅日涅夫当政期间的评价,就是“倒退的二十年”。

虽然,在勃列日涅夫任上,苏联的经济出现了一段辉煌期,但那是虚假的!

上个世纪70年代,阿拉伯世界对西方国家实行原油禁运,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啊,导致油价暴涨了五倍。苏联是产油大国,这一段时间靠着卖了赚了大把的钞票。然而,随着阿拉伯世界与西方关系的缓和,油价恢复正常,苏联的经济也变成了原来死气沉沉的样子!

可是,勃列日涅夫却被这虚假的繁荣蒙蔽了,还真以为自己有钱了,放肆的扩充军备,然后……



很难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于苏联的贡献谁大谁小,反正苏联的解体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但不管怎么说,赫鲁晓夫还知道要改革,只是不知道怎么改;而勃列日涅夫则重走斯大林模式的老路,中庸而已!


小镇月明


赫鲁晓夫是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在1953斯大林死后摆平了贝利亚和马林科夫,逐步掌握大权,开始否定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内放松控制,改革经济,对外与美和平共处,当然也干了不少比如在联大敲打鞋子离经叛道之事,也是经常语不惊人死不死不,比如对西方外交官说“我要埋葬你们”,简直就是大嘴特朗普的老前辈。这样一来,得罪了苏联高层一批人,瞅准机会就想置赫鲁晓夫于死地。

终于在1964年,趁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和克格勃头子谢列平联手发动政变,将赫鲁晓夫赶下台。赶下台之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两派围绕权力又开撕,撕来撕去,谁也不能踹倒谁,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只好请来人畜无害,平时夹着尾巴做人的勃列日涅夫来做苏联最高领导人,于是会勃列日涅夫同志就这么着波澜不惊的吃了现成。虽然做了第一把交椅,但是显然没有多大实权,开会时各方大佬根本不把勃列日涅夫放在眼里,以至于勃列日涅夫时常在会上央求大家:帮个忙好吧?好歹我也是最高领导,给点面子。虽然如此,苏联高层实权派根本没把他当回事,依旧忙于互殴,勃列日涅夫则利用几年时间隐而不发,逐步利用各家矛盾挨个提出场子,最终由一个“虚位元首”变成了大权在握的最高领导。利用诸侯混战各个击破,这可以说是勃列日涅夫的幸运和聪明之处。

至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谁对苏联贡献大?个人认为是赫鲁晓夫,虽然改革上有众多失败之处,但是总体上让苏联社会风气更加活泼开放,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对外与美国缓和,改善了苏联的外部威胁。而且,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的各项发展,基本都建立在赫鲁晓夫前面改革的基础上,由于赫鲁晓夫改革发展的延续性所致。到了勃列日涅夫后期,各个击破政敌们之后,勃列日涅夫陷入自满和个人崇拜、个人专断之中,苏联风气又再次归于沉寂与严控,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当然,也有可圈可点的,那就是核武库超越美国,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北玄武


勃列日涅夫和它的党派毁了苏联背叛革命信仰理想意志和宗旨贪污腐化不思进取享乐主义骄奢淫逸腐败愚昧独裁……搞霸权主义……关键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斯大林还有否定赫鲁晓夫破坏苏联政治生态…………经济模式结构也有很大问题看不清世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