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卷首语

既然,

无法选择出身,

也无法选择容颜,

那就选择,

让生命,

尽量活得舒展。

纺织十年,百人故事,

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儿。

普通人的平凡日子,

每一天都开着希望的花朵,

每一个追梦者,

都应该得到尊重。

01

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曹三满是个女娃,生在黔西南一个偏远的山寨。寨子里二十几户人家,家家都穷。

三满有两个哥哥,分别叫大满、二满。三满娘怀孕时,本以为还是个男娃,谁知就生下了三满这个女娃。

家里主要口粮靠耕种三亩苞谷地,吃不饱,还得掺和一些番薯和野菜。

木屋也是极其简陋,东西漏风,南北透亮。

翻过两座山头,有一所小学,可是寨子里几乎没人家愿意出钱给娃读书,尤其是女娃。

三满8岁时,哭着嚷着要去读书,爹蹲在门口闷声抽水烟,娘眼里噙了泪,看看她爹,咬咬牙说,去读几天试试吧,要是有一次没考好,就回来干活。

三满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烧上一锅粥,热一下头天晚上蒸好的窝头,再细细地切一盘咸菜。

家人吃早饭时,她已经背好书包去上学了。

每天翻山越岭,往返要花三个钟头。

三满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极为用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次考试,语文、数学、自然都是满分。

小学毕业考试,三满考了个全乡第一。

可是,家里实在供不起了。

三满自己也说不读了,回家跟娘一起种地。

可是三满还是想看书。

她在学校听老师说,其他寨子有人采草药可以换钱,平时也可以养些鸡鸭,卖蛋也能补贴家用。

三满抽空去集市上看,啥草药值钱。回来后这女娃整天钻在山里,时不时地背下来大捆的草药,晾干后,赶集去卖掉。

接着用卖草药的钱买回了鸡娃和小鸭崽。

几年下来,家境还真就改善了很多,起码隔些日子家人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就着葱炒鸡蛋。

三满还悄悄买了一些旧书,得闲就读上一阵子。

书里,有白马王子的童话故事,也有聊斋志异的奇幻爱情故事。

月光透过茅草棚顶的夜里,三满也做过梦,梦里一个青衫少年对她笑。

02

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大满该娶亲了。

媒婆王三娘给提的亲是后山寨子里的一个女娃。

人家也没要多少礼金,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换亲。

那家女娃有个跛脚的哥哥,原本是个小老虎,上天入地地淘。有一年爬到树上掏鸟蛋掉了下来,摔跛了腿,于是三十出头了也没成家。

第一次听到王三娘这么说,三满娘直接把人家给轰出去了。

可是大满铁了心要娶那个女娃。后来直接绝食,在床上躺了三天。

爹发狠地打他,纹丝不动。娘气得眼泪快流干了,大满就是不起床。

三满捧着一本书,在山坡上静静地坐了好久。

娘来喊她吃饭,三满扑进娘的怀里畅快地哭。

三满去找王三娘,应了这门亲。

几声唢呐,大满娶了那个女娃,三满也被竹轿子抬去了山后的寨子。

三满恨透了贫穷。

过了门,就张罗着采草药,养鸡养鸭。

跛脚丈夫不干了:养家是老爷们的事儿,你个婆娘整天满山钻算是咋回事?一个山沟里的婆娘,看的啥子书嘛?

说了几次,三满不听,就开始打。再后来,养成了习惯,看哪儿不顺眼,伸手就打。三满当然不服,对着打。

大满和二满听说了,拎着棒子来找跛脚妹夫。三满怕两个哥哥打出事儿,拼命地拦。

跛脚丈夫愈发得寸进尺。不许三满跟寨子里的男性讲话,谁多看了三满一眼,回家就打。

一天晚上,当三满再次被丈夫用酒瓶打破了头时,三满没吵没闹也没哭,极为平静地收拾碗筷,打一盆水擦洗伤口。

第二天早上,当跛脚丈夫从醉梦中醒来时,屋里没了三满忙碌的身影。

房前屋后都找过了,没有。

舔着脸去了三满娘家,三满根本就没回来。

跛脚丈夫傻了,嘀嘀咕咕:这个婆娘死哪去了……

03

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三满连夜翻山去了火车站。

可是,能去哪儿呢?

车站旁边一家早餐店,是夫妻档。两人看出三满有心事。就问她遇到啥难事了。

三满说想出去打工赚钱,可是没路费,也不知道去哪儿。

这对夫妻比较善良,对三满说:要不你先帮我们干一段日子,我们给你工钱,你攒足了路费,也好好想想去哪儿。

走投无路的三满留了下来。

在这家店,干了一个多月后,遇到了一个在外地打工回家探亲的远方表姐。

原来,表姐在江苏盛泽一家纺织厂打工,每个月能赚一千多块钱。

乖乖!那么多钱?!

俩人约好了,过几天一起去盛泽。

就在要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跛脚丈夫带着一伙人找上门来了。

他是听说有人看见三满好像在火车站附近打工。他们也是找了几天了,终于找到了这家店。

就在拉拉扯扯时,店主夫妻悄悄报了警。

警察赶来后,仔细问了事情经过。先是劝三满回家,两口子吵架哪能总记仇。

三满咬牙说:打死也不回去了,不能跟他继续过日子了。

警察说,那你得先去办离婚手续,离了婚他就没权再干涉你的自由。

这时三满才想起来,他们根本就没登记,只是依照寨子风俗嫁娶的。

听到这,警察严肃警告跛脚丈夫:你们的婚姻没有依法登记,并不作数,你也不能干涉人家自由,否则依法处理你。

跛脚丈夫一伙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飞驰的列车上,三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定要活出个样来。

三满总算是跟着表姐走出了大山,那一年,她19岁。

04

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到了工厂,厂长问她能干啥。

三满说:啥赚钱多就干啥。

厂长笑了,要是能吃苦,挡车织布赚得多,前提是你得会啊。

三满斩钉截铁地说:我能学会!

一周后,三满开始跟着师傅挡车了。

三个月后,三满独立挡车。

半年后,三满一个人可以看25台车,已经超过老师傅了。

为了多赚钱,三满从没休过假。

厂里还有一些贵州老乡,男男女女的十几号人。

好几个老乡发了工资就请假玩耍去了。

三满不。

虽然,她也是第一次看见百元大钞,也想去尝试一下花钱的感觉,但是想想还没结婚的二满哥,娘流泪的样子,别人请假,她继续上班。

一年下来,攒了一笔钱。三满分成了几份儿,一份寄给爹娘,攒钱给二满娶亲,另一份寄给曾经的跛脚丈夫,希望他能改改毛病,再另娶一门亲。自己留了一点点,买书和生活必须品。

2011年,纺织业大盛。

新办工厂增加,老厂开始增加机台,纺织女工缺口大增。

三满的工厂也面临招工难。

厂部出了通知:老员工介绍挡车工进厂就给200元,工作满半年再给400元,满一年再奖励400元。

就这制度出台,工厂还是缺人。

厂长问三满,你们老家还没有想出来打工的了?

三满想想,肯定有。

于是,厂长决定让三满带薪回去招工。

三满第一次乘飞机回来了。

她先去火车站找到了那对做早点的夫妻。送给他们几件好看的衣服,还送了老板娘一块真丝方巾。

三满跟那对夫妻商量好,在早餐店旁立了一块招工牌子,大量招聘挡车女工,不会的,三满教。

对有疑虑的人,三满拿出工厂的宣传册,给她们看工厂的环境,描述工作、生活、收入的真实状态。

在填表前,三满提出要求:别给咱贵州人丢脸,要干就好好干,对得起那份工资,别跟没花过钱似的,开了工资就拼命的花钱,寄回来,孝顺爹娘。

半个月的时间,三满带着30多个女娃赶赴盛泽。

05

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其他工厂看三满有这渠道,纷纷来找她:高价中介费,其它不管,只要人到了我们工厂,按人头立马给你1000元。

三满看出了商机。

她找厂长谈辞职。

厂长不大高兴了: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三满说:凡对我有恩者,三满这辈子不忘!以后我出了工厂,也是绝对第一满足咱们工厂的用工需求,而且,保证最低价,也保证学徒工的质量。

厂长笑着答应了。

三满奔波在云贵川和江苏之间。

她开发了很多类似火车站夫妻档那样的合作伙伴,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汇聚到盛泽。

期间,也曾有KTV老板找过三满,能不能帮忙介绍陪唱小姐,成功的话,一人给2000元,三满毫不犹豫就拒绝了。

工厂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熟练工的要求也更迫切。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工厂现教来不及,还得搭上几个熟练工当教练。

三满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成立了教育培训公司。

最初是招来了学徒,她自己教,从打结开始,逐渐蔓延到前道整浆并、挡车、到后道检验、包装。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她买了机台,让学员真正实操。

五年功夫,三满的公司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生源都达到了中级规模水平,在市场中积累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和高度的一致认可。

就在公司发展如日中天时,一些黄牛纷纷加入了这个行业。他们更加注重数量,把中介价格压低,获得工厂订单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混杂人等统统送进工厂,根本不顾后面的跟踪和引导。

有的甚至组织一伙人,今天进这家工厂,拿到中介费后,过一段时间再集体跳槽到另一家工厂,让一些工厂吃足了苦头。

中介行业一时口碑糟糕透顶,人头黄牛这个词,臭大街了。

三满急了。

06

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经过跟镇里知名企业沟通,三满牵头成立了劳务联盟。

联盟会员单位为用人单位、规范的中介和纺织业技工人员。

联盟与各工厂、中介和技工签订用工合作协议。

经联盟输送的技工,分别建立档案,联盟负责追踪,对于工厂、中介和个人,分别建立黑白名单,一旦发生拖欠工资、恶意跳槽等列入黑名单,其他会员单位不再接受,也不再下单。

越来越多的工厂、正规中介、培训机构和外来务工人员加入了联盟。

工种也逐渐丰富起来,只要是纺织业相关产业链的岗位,一应俱全。

三满的公司也在联盟里面,但是没有任何特权,一样公平竞争。

餐饮业、酒店行业、建筑行业也纷纷找到联盟,希望能加入。

三满拒绝的同时,建议他们可以成立自己的行业联盟,

然后联盟与联盟之间可以战略合作。

早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三满,

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纺织业调研。

她的事业也从一个教育培训公司,

扩张到了一个商学院两个商贸公司,两个纺织厂。

商学院专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学历再提升,

让没有条件读书的这些人重圆读书梦。

三满公司的生产经营品种除了棉和化纤织物,

还把黔东南土家苗族手工织出的布卖到了世界各地。

三满在老家村寨,

投资建了一所公益小学,

凡是家庭贫困的,

一律免收所有费用。

凡是考上大学的,

每个学生奖励一万块。

07

曹三满:每个追梦者都应得到尊重「纺织十年 百人故事」

2016年,

三满结婚了。

迎娶三满的,

是一个追了她五年的高中老师。

他不仅人长得温文尔雅,

还会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笑起来,

一口白牙,温暖至极,

最关键的是对三满,

是那种知冷知热的好。

那对曾经接济过三满的夫妻,

在三满的帮助下,

也在老家开起了档口,

专营江浙和云贵川布料。

三满的故事,有点传奇色彩。

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大山女娃,

任时光流转,岁月变迁,

不抱怨,不言苦,

不忧伤,不认输,

愣是活出了自己,

也收获了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