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十年代,专家在明定陵发掘一把“铜管扇”,真是巧夺天工

20世纪五十年代,专家在明定陵发掘一把“铜管扇”,真是巧夺天工

文 | 韦爵爷

20世纪五十年代,专家在明定陵发掘一把“铜管扇”,真是巧夺天工

明定陵是明朝皇帝神显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任皇后的墓,曾出土过珍贵的龙袍皇冠等价值连城的文物。专门研究明定陵的专家,曾在一本关于明朝的文献中看到过一个叫“铜管扇”的东西,也作为皇帝的陪葬放在了定陵中。那么这件“铜管扇”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难道真的是一把扇子?别急,下面就让小编给您一一揭秘吧!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定陵组织了一次有规模有组织的挖掘。为了挖掘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其中一位赵专家还专门查阅了大量的明代历史文献,明代的文献何其多,在众多古书里面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文献上记载了明朝的工部侍郎曾经花了几个月时间,收集了大量的废弃铜片,做成了一个叫“铜管扇”的宝贝,但古书中只记载了这个名字,却没有任何描述这个宝贝的文字,以至于说它长什么样,有什么用处都不得而知。

20世纪五十年代,专家在明定陵发掘一把“铜管扇”,真是巧夺天工

在这位工部侍郎收集铜片的时候,却被奸人陷害说他借机敛财,于是明神宗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关入天牢,可是这位侍郎一直大呼冤枉,并解释说自己收集铜片是为了做“铜管扇”,而这个宝贝是要放进皇陵中的。后来因为没有证据,这位工部侍郎便被释放且官复原职了,最后他终于将“铜管扇”制作了出来,并小心地放入了明定陵地宫。后来明神宗得知此物的用途,顿时恍然大悟,连连庆幸还好之前没有砍了这位良臣。

于是在挖掘地宫的时候,这位专家特地留了心眼想寻找这件宝贝,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是等他查验完文物后却没有找到这件书上记载的重500多斤的青铜器。如果真的有这件铜器,那么它应该与后母戊鼎那样显眼,难道古书上的记载有错误?

20世纪五十年代,专家在明定陵发掘一把“铜管扇”,真是巧夺天工

终于在三天后,专家们准备离开的地宫的时候,发现在石门顶上横着一个长约四米,宽约一米的巨大青铜器,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铜管扇”啊!它的作用居然是用两个轴窝来固定万斤重的石门的门轴。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很容易误以为是一把用铜制成的巨型扇子,万万没想到它竟是一个固定石门的青铜器。

不得不夸赞这位工部侍郎,把这个“铜管扇”制造的如此巧夺天工,它不仅能固定沉重的石门,还可以保证石门能轻易的关合。一般如果用石块做成的固定器,那两个轴窝摩擦太大,很容易造成石门关上后开不起来的后果,它的巧妙之处,便是利用青铜器表面光洁的特性。不禁感叹,如果当时那官员因为诬陷而颓废,没有坚持完成这件作品,那将是一个多大的憾事啊!

20世纪五十年代,专家在明定陵发掘一把“铜管扇”,真是巧夺天工

专家们搞明白了 “铜管扇”的用途后,纷纷点头表示赞许,它不仅代表了不向恶势力低头后的坚定意志,还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为壮大明朝制造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