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专题报道」加快实施“五优联动”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8月20日,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指出,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为内涵的“五优联动”,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产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蹄疾步稳地推进粮食产业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从粮食产业来看,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体系完备,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绿色优质产品明显增加;意味着资源配置更趋优化,劳动、资本、土地等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值利税率明显提升;意味着“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各类主体充满活力,产能结构合理,运行保持平稳,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看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根本目的,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是现实路径;发展质量高不高,是检验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

“优粮优产”:大力推动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

好粮食首先是种出来的,优质粮源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引导支持粮食产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张务锋指出,要大力推动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加快实施“优粮优产”。

“优粮优产”,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是前提。山西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西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指示,以“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突出打好“优质”“特色”两张牌,引领全省特色粮食产业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挥“一带一路”重要门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香米生产,市场反响良好,收购价比普通晚籼稻平均高45%。湖北福娃集团、辽宁鼎翔米业、五常乔府大院等企业发展“虾稻”“蟹稻”“鸭稻”,效益远高于普通产品。

张务锋表示,各地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不搞“大而全”,力求“专而精”。

黑龙江垦区大规模、标准化、分区域种植优质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60多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多公斤,缩小了与国外大豆产量差距,保证了出油率和蛋白质含量。河南省推行优质小麦规模连片种植,专用小麦面积达到840万亩,解决了品种杂乱、品质不纯的问题,受到下游企业的高度认可。

“实施‘优粮优产’,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基础。要准确把握这一趋势,在流通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更多向优质品种集中布局的区域倾斜。”张务锋说。

张务锋同时指出,实施“优粮优产”,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种粮农户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川省引导粮油企业参与组建专业合作社,订单、流转及托管粮食种植面积达1000余万亩;广汉市黍鑫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对加工销售环节利润实行“二次返利”,带动了社员增收。安徽省80%以上粮油加工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优粮优购”: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协同发力

好粮食卖得顺畅,卖上好价钱,才能让种粮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和积极性。

张务锋强调,“优粮优购”前提是“优粮优价”,市场化收购要更多“唱主角”。

东北地区实行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后,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改革效果好于预期。以黑龙江省为例,开展玉米市场化收购的企业达到1800多家,2017年新产玉米上市后收购价格同比增幅超过20%,专用品种价格明显好于普通品种。今年,国家有关部门调整完善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化收购比重明显增加。近期夏粮收购中,受多重因素影响,优质小麦价格走高,释放了优质优价的市场信号。 张务锋表示,今后,还将稳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巩固玉米“价补分离”市场化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优化执行预案和具体操作办法,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

“优粮优购”,要将质量导向体现到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中。

张务锋要求,全国粮食系统要适应新的形势,积极转变部门职能,搞好信息发布、产销对接、信贷协调等服务。认真落实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严格把好新粮入库质量关。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支持粮食储备、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订单收购,大力培育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的粮食购销企业和经纪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好粮食收购秩序,切实保护售粮农民利益。

比如,黑龙江省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用好国家支农再贷款政策,加大省内金融机构协调力度,2017年收购期投放市场化粮食收购贷款400多亿元。

张务锋认为,“优粮优购”应当发展国际大粮商,开展粮食贸易合作,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深化互利合作,健全多边多元、稳健可靠的粮食进口格局,发展国际大粮商。

近年来,中粮集团加大在美洲、黑海、中亚、远东等关键地区的布局力度,成功收购跨国粮企,建成一批粮油加工、仓储、物流设施,2017年全球粮食贸易经营量超过1亿吨。陕西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设粮油种植加工基地,掌握了一批优质粮源。

“优粮优储”:强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仓储环节是“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重要一环。

“优粮优储”要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研究制定规范化指导意见,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实现粮食保质保鲜、“常储常新”。四川省将低温绿色储粮工程列为“省长工程”,落实省级财政资金11亿元,实施低温库建设项目150个,保证了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和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浙江省开展仓房光电一体化改造,江苏省推广气调储粮,天津、广东、甘肃、云南、山西等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优粮优储”要建好用好智能粮库。安徽省投入3亿多元实施“智慧皖粮”,有望实现全省国有粮食企业信息化应用全覆盖。各地要持续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引入物联网技术,加强库存粮情、粮食质量、安全防护等动态监测,进一步提升预警和处置效率。

张务锋要求,各地要借鉴辽宁、广东等地仓储企业开展ISO管理体系认证的做法,推动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精细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在收储、加工企业中推行分品种、分类、分仓储存。认真执行“一规定两守则”,完善操作规程,整治粗放作业行为。

“优粮优加”:立足结构优化动能转换

张务锋认为,“优粮优加”首先要着力推动“三品提升”。

即多措并举“增品种”。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发展绿色、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增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供给。高点定位“提品质”。建立标准领跑者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推行更高质量标准,走“标准引领”“以质取胜”之路。聚焦发力“创品牌”。挖掘粮食文化元素,精心打造区域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创建,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湖北省打响“荆楚大地”公共品牌,促进了优质稻谷、小麦加工业转型升级。山东西王集团通过GMP认证,以药品的生产标准来生产食品,研发的玉米果糖可替代进口蔗糖,广泛应用于高端食品和医药领域。

“‘优粮优加’不是过度加工,不能片面追求精细。粮食过度加工不仅使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而且造成了粮食资源的巨大浪费。要加快推广粮油产品适度加工,合理控制精度,提高出品率,最大程度保存营养成分,引领科学消费、合理消费、健康消费。”张务锋强调。

其次,“优粮优加”要不断优化产能结构。坚持“加减乘除”并举,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强化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约束,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分类化解过剩产能。

要大力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加快建立“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实现粮油副产物的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江西金佳谷物公司利用稻谷加工的副产品,生产米糠油、炭黑等下游产品,稻米“吃干榨净”后附加值提高了3~5倍。

先进装备是支撑粮食加工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的“利器”。

张务锋指出,实施“优粮优加”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设备升级换代,提高全行业整体装备水平,加速粮机装备升级。

近年来,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突出发展光电色选、清理烘干、检验检测和稻谷加工、植物油精炼等粮机产业集群,形成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

“下一步要着力推进粮油机械制造自主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加快向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光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张务锋说。

“优粮优销”:建立顺畅高效的粮食流通机制

今年以来,天津市与黑龙江省共建优质粮油直销通道,使“黑龙江大米”直通京津冀百姓“米袋子”。

下一步,国家局将积极协调推动,进一步强化产销合作,支持各地加强政府层面战略协作,提高省际粮食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建立全国性粮食产销合作平台,总结经验继续办好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支持福建、黑龙江、长三角等地举办区域性交易会、洽谈会,加大优质粮食产品推介力度,为好粮油提供更多出彩机会。

通畅的物流网络是“优粮优加”的硬件设施支撑。张务锋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打通铁路散粮出关通道,以及东北地区到华东、华南地区的铁水联运通道。优化粮食物流节点布局,支持建设集仓储、加工、贸易、质检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四散”运输和多式联运。

比如,重庆市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国家进口粮食指定口岸作用,建成一批粮食物流节点,构建粮食陆路物流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江苏省集中建设32个粮食物流产业园,省财政对8个省级园区给予重点扶持。

面对新时代消费升级的新特点,各地要创新经营业态,完善城乡“放心粮油”供应网络,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发展粮食电子商务和新型零售业态。

广州粮食集团积极探索“互联网+门店”运营模式,3年时间电商销售增长10余倍。甘肃省兰州市推广“放心粮店+主食厨房”模式,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惠民工程。

“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落实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措施,搭建创业空间、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张务锋强调。

「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专题报道」加快实施“五优联动”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专题报道」加快实施“五优联动”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电话:0371-681037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