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天下大同;长治,长治久安——山西城市篇

大同,天下大同;长治,长治久安人文潞泽12小时前在山西,有两座城市的名称充满了古代儒家思想和近代哲学意味,既把古人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的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又把今日世界的目标一展无览,这就是大同和长治。

不必引用史书上那些来源去脉,我们也理解和感觉出能这两座城市名称流露出的平和和寓意。这让大同和长治这两座在地缘上似乎不相干的城市有了些交集,其实这两座城市不仅仅是名称上的类似,相似之处太多了!

大同,天下大同;长治,长治久安——山西城市篇

大同作为古代九边重镇之一,尤其是北魏王朝作为都城达一个世纪的经营和辽金的文化经济中心,在这座城市处处留下曾经作为国都的恢宏和边塞重镇斑驳遗迹。

云冈石窟的张扬与大气、上下华严寺的庄严和肃穆、九龙壁的灵巧与斑斓,都在不经意间透露这座城市曾经的贵气与底蕴的深厚,御东新城的建设和大同古城的再现告诉了我们新时期大同这座古城的活力与蓬勃。

大同,天下大同;长治,长治久安——山西城市篇

长治,身处太行之巅,与天为党,扼守晋冀豫三省要冲,从秦置郡后历代为州府,冶炼蚕桑种植自古发达,农耕文化的足迹遍布境内,千年来风雨的梳洗,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岁月的沧桑和许多古老的人文传说。

上党门的风驰与云动、天台庵唐构的内敛和厚重、城隍庙观音堂的精致与磅礴,都流露出这座城市千百年的不变传承和世事沧桑。城内城外多了些楼群,拉高了城内天际线,似乎在诉说这座城市的波澜不惊。

大同,天下大同;长治,长治久安——山西城市篇

秦置天下三十六郡,山西境内除太原,就是大同、长治;明朱元璋封二十六子藩王,山西境内除太原晋王,还有长治沈王、大同代王;甚至就连上世纪后期撤署立市大同和长治也没有缺位同样,长治和大同也各自经历了两位誉满大江南北的主政者带来的改变,只不过一个壮志未酬、一个如愿以偿。

上世纪后期那场行署体制改革,改革前大同和长治的状况相似,都是行署和市并存,但是一谈起,两者态度迥异。大同人是兴高采烈的说这是雁同合并,而长治人却是一脸悲情的道那是地市分家!

为什么呢?因为两者相差了八年之久,晋东南行署的撤并为八年后雁北行署的撤并提供了太多经验,前者分家式样的悲壮,让上层设计者汲取教训为后者提供了波澜不惊甚至是惊喜方式,直接采取雁北行署和大同合并,剥离六县另起炉灶,而不是晋东南那样,把行署分出去成立晋城。

结果两者虽然一样,但一个的过程充满波折和多多少少悲欢离合的伤感。

二十一世纪初的2000年2月,长治迎来了一位新 书 记,他就是吕 日周。他提出了”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口号,打破机关陈腐作风,带头拆墙透绿,市 委带头敞开门户,让市民漫步于大院;主动接近群众,听闻基层所求;鼓励新闻媒体监督,雄心一场再建一个长治。即使十五年后的今天漫步在那他规划完成三馆建设和南生态园,也能感受到那种大手笔和前瞻性。

耿 彦波在大同呆了6年,延续了他在灵石和晋中的一贯作风,愣是建设了御东新城把旧城的人迁出来,恢复了大同古城,大同人从不理解、谩骂到不舍甚至请愿让耿彦波回归,这中间经历了什么?作为一个外人是难以感受的,但是民心是杆秤,如同在中国市长纪录片里耿彦波说:”我只想做点事,不管别人说啥”。确实,做的这事,改变了未来,虽然当下有人不理解。可是,从灵石到榆次,再到大同甚至太原的今天,是不是改变了不少当初不理解的人?

大同,天下大同;长治,长治久安——山西城市篇

一个海河,汇集了桑干河和漳河,这是两地的母亲河,也是在时空上的纽带。尽管在地域上一个地处塞北,一个身在晋东南,但是历史上太多的巧合,让这两座城市在未来的谋求上也有惊人的一致!

在区划的调整上,大同先人一步,已经实质性的挂牌并投入运行,而长治还在等待那最后一刻的来临。在对高铁的诉求上也同样如此,未来的同张高铁和长治太焦高铁,都会为他们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两座城市间在翘首盼望的大事件。

大同,天下大同;长治,长治久安——山西城市篇

每年的暑期云岗文化节,成为大同一张靓丽的名片,让大同驰名中外。而在今年一个成龙电影艺术周,提前燃爆大同,引起中外媒体的狂欢,让大同知名度再一次提升,让大同城墙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刷爆朋友圈。

回看长治,以国际攀岩节撬动暑期旅游当年名震一时,可最终昙花一现,没有坚持到最后。有着好山好水好人文,却缺少一种带动,使整个暑期旅游市场亮点难现,缺少一种狂欢式的推动。还有这么多年来,没有把上党门景区进一步提升,把规划中的潞安府落实与城隍庙连成片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大同,天下大同;长治,长治久安——山西城市篇

向大同学习,让文旅成为未来的增长点,成为城市转型的突破,挖掘红色文化、推进红色足迹和山水旅游的结合,让晋东南古建文化在山水中活跃起来,毕竟,这背后是乡土中国的所在,更是人文山西的亮点,让人文长治充满内涵。

天下大同,长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