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王建宙爲何看好自動駕駛?

3月20日,在Post MWC18之思享匯論壇上,筆者偶遇了GSMA高級顧問、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王建宙先生。短暫的幾分鐘,comobs就5G請教了5個問題,分享如下:

王建宙認為,與AI結合下的5G,在uRLLC場景中,應用價值與體驗將顛覆當下行業市場。

5G時代還需要紅綠燈嗎?

王建宙表示,5G應用沒有人們想得那麼複雜,5G最早實現商用的是eMBB場景下的應用。

eMBB是增強型寬帶,用戶通過eMBB享受的是速率提升,通信網絡層面也將得到擴容,但5G真正爆發點在於實現了uRLLC,特別是5G與AI的結合。

5G有三大典型場景應用,eMBB、uRLLC和mMTC,各自代表著不同發展方向,uRLLC代表的是高可靠、低時延業務特性,而這類業務被業界認為是5G時代顛覆性的應用。

王建宙最為看好uRLLC場景下的商用案例之一,便是自動駕駛汽車。

當下,自動駕駛沒有5G、4G也完全可以做,但5G聯網真正可以改變規則,因為車與車、車與基礎設施、車與蜂窩網絡、車與人之間高效、高速的進行聯網,“紅綠燈都可以取消”。5G端到端更小的時延+邊緣計算,意味著更有效的安全距離,為行車、行人均賦予智能的安全感。

其次,如同傳翻譯,當下用手機進行語音翻譯,還沒有達到最佳的應用效果,但由於5G的低時延,可以做到雲、端之間的即時翻譯。

5G應用不一定需要高大上

回顧歷史,以往在3G、4G尚未商用前的炒作期,業界預設的殺手級應用與願景,最終總是與市場規模商用後普及的應用相差很遠,5G也會存在同樣的經歷。

王建宙認為,目前5G技術基本成熟,5G要真正全面發揮它的作用,關鍵在於應用。

只有經過市場調查,只有企業家、風險投資者到場了,才有可能真正產生大量的應用。“5G的應用並不全是高大上的,還可以是一些非常普通的應用。”

當下,4G的應用主要來自所謂的OTT,OTT業務均跳過運營商提供服務,而且OTT不再是以前單純的OTT。

或許,是OTT這個話題,無意間勾起筆者對RCS商用前景的疑惑:在後4G時代,電信運營商推動RCS的發展是否還有意義?

王建宙認為,RCS(融合通信)其實是將話音等業務IP化,現在電信運營商的客戶大都不打電話發短信,全部通過微信解決問題。RCS從技術角度看,跟微信一樣實現了社交功能。“電信運營商自己不做RCS,用戶就會全部選擇微信。”

毫米波會替代光纖寬帶接入嗎?

正如媒體所報道的,全球只有10%的運營商看好5G,現在5G有商用的必要性嗎?

王建宙認為,5G比4G好,為什麼不用5G?5G頻率使用效率很高。

5G頻率是當下最重要的問題,“低頻段幾乎被劃分光了,中頻段也有限,最後只有從毫米波找出路,但毫米波商用的代價是很大的,因為覆蓋半徑太小。”

王建宙提出另一條出路:共享5G頻率。“與其一家運營商劃分100MHz,不如兩三家運營商共享200~300MHz,這樣可以組一個更好的網絡,但這種共享理念落地還很難。”

對於毫米波的規模商用,未來能否取代光纖接入?王建宙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

比如,美國首先將5G應用於固定寬帶,有些區域是光纖難以覆蓋觸及的,可以用5G CPE作為解決方案,但毫米波CPE的應用是否能夠取代光纖接入,還需要市場檢驗,畢竟光纖相對更方便、便宜。不過,王建宙認為, CPE在5G時代會有很大的市場。

從他對於毫米波商用前景的謹慎態度之中,可以看到,全球5G市場需要根據不同頻段、商用條件和市場需求的不同,進行各取所需的部署。

筆者認為,5G商用路徑的選擇不同,其實也是市場需求的差異化所致,就像T-Mobile在美國為何要優先部署NB-IoT一樣,真的是要與友商的eMTC競爭?Verizon為什麼在商用eMTC之後,也要選擇NB-IoT,僅僅是為了跟風T-Mobile?至少,這兩家美國運營商在M-IoT領域的遠見代表了對於行業的深刻洞察。

在毫米波商用方面,歐美的進程快於國內,但我國在毫米波方面也進行了很多規劃。甚至,在毫米波器件方面與國際市場相差並不太大。業內人士呼籲,5G手機和基站設備應優先採用國產毫米波器件。

在5G終端層面,據筆者對於產業鏈的瞭解,基於Sub 6GHz支持SA+NSA的5G手機將在2019年下半年出現,而基於毫米波的5G手機產業成熟與商用預計在2022年之後。

據業內人士估算,毫米波在5G手機上的實現,初期成本將在支持Sub 6GHz的基礎上升10美金左右,未來的規模商用將致使成本下降2美金左右。

5G DOU會提升多少?

王建宙表示,因為5G的網絡容量提升,同時流量單價成本下降,DOU在5G時代會大幅度提升,現在一個用戶一個月用2GB,5G時代可能會用20GB。

根據業內預估,到2020年,人均日消耗的流量將達到1.5GB,王建宙的預估是否有些保守?

不過,隨著用戶流量的迅猛提升,以及流量漫遊費的取消,將會對運營商的網絡、收益造成深遠影響。

王建宙認為,移動上網流量價格下降得快,用戶流量提升幅度超過了價格下降的速度,短期內運營商的網絡還能夠支撐,並能夠綜合平衡量收之間的關係。長期而言,運營商需要找到新的驅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