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清朝「高考」舞弊的下場,你只會想到死!

看看清朝“高考”舞弊的下場,你只會想到死!

看看清朝“高考”舞弊的下場,你只會想到死!

清朝時“高考”作弊該當何罪?

一個字:殺!

歷史上的科舉考試,比現在的高考含金量要高,中個舉人就可能成為國家公務員,至少還是個縣處級,根本不需要下基層鍛鍊。

這就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可以說,無數學子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逆襲,實現階層跨越。

因此,自科舉考試形成以來,歷朝歷代都嚴懲“高考”舞弊,輕則杖刑流放,重則殺頭,甚至誅滅九族。

話說,清朝順治14年(1657),順天鄉試考場上,正考官曹本榮,副考官宋之繩,同考官李振鄴、張我樸等人,利用職務之便,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互相翻閱試卷,按照事先擬好的名單決定取捨。

發榜後,眾考生不服,開始“上訪”,集體到文廟去哭廟。

考生集體“哭廟”,驚動了上層,給事中任克溥奏參,稱中式舉人陸其賢給考官李振鄴、張我樸送了三千兩銀子,所以才能中舉。順治帝聞奏大怒,立即令都察院會審。

結果,審出同考官李振鄴、張我樸等人確確實實拿了陸其賢的賄銀。

順治皇帝龍顏震怒,將涉案官員曹本榮、宋之繩、李振鄴、張我樸等全部處斬,108名家人全部流放。

順天鄉試舞弊被揭發後不久,工科給事中陰應節就奏參江南主考官方猷,為拉“圈子”,“內定”方拱幹之子方章鉞為舉人。同考官十八人,全部處絞刑。舉人方章鉞等八人,各責四十板,沒收全部家產,父母、兄弟、妻子流徙。

下面這個故事,是真正的“高考調包”。

咸豐八年,順天鄉試,主考官是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柏葰,至少相當於現在的副國級幹部;兩位副主考分別由兵部尚書朱鳳標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戶部右侍郎程庭桂擔任。

考生羅鴻祀才學淺薄,便重金賄賂柏葰的家人靳祥,請他暗作手腳。隨後,羅鴻祀又結識同考官浦安,向柏葰和浦安行賄,把考卷“調包”了。

“調包”案敗露後,柏葰、浦安、李鶴齡、羅鴻繹四人,全被押赴菜市口給斬了。

柏葰成了刀下鬼,也成中國高考史上因舞弊被處死的職位最高級別的幹部。

魯迅先生家道中落,也與高考舞弊有關。

1893年,全國舉行癸巳恩科鄉試,魯迅的父親周用吉因屢試不第,再次參加鄉試。魯迅的祖父周福清怕兒子再次落榜,便想到了“走後門”。

周福清是清代同治十年(1871)進士,曾出任江西金溪知縣,也捐過候補的正廳級官員。兒子周用吉趕考時,主考官殷如璋正好和他是同科進士,他便在殷如璋抵達蘇州時,派家人陶阿順登上官船,遞上一封密信和一萬兩銀票。周福清還受人之託行賄,連魯迅的父親在內,一共是六人,信封上標明“宸衷茂育”。

事情壞就壞在陶阿順身上,陶阿順登上官船送信時,殷如璋正與副主考聊天,但殷如璋明白陶阿順來意,便收下信件,就暗示陶阿順下船。

誰知,陶阿順的腦袋好像被門板夾壞了,竟然不肯離開,還吵吵嚷嚷,非讓殷如璋寫下銀票收條。

殷如璋是何等聰明?當場翻臉不認賬,連人帶信一併拿下,押送蘇州府查辦。

周福清聽說事情辦砸了,倉皇逃往上海避難,但他是公務人員,躲過一段時間後,投案自首。

這個案子,按大清律例應該處斬。後來,光緒帝將周福清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等到第二年秋審時,周福清又被減為“牢固監禁”。直到光緒二十八年,被獲准釋放。算起來,他一共蹲了八年大獄。

周福清出獄不到三年就去世了,周用吉不僅沒當上舉人,秀才功名也被革除,傷感和恥辱糾結,35歲就離開人世。

很快,魯迅的家庭從小康跌入困頓,十幾歲的魯迅先是隨母親下鄉避難,體驗著生活的艱辛和現實的冷酷。

這裡,特別給高考舞弊的人提個醒:這事兒千萬不能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