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宿遷拜師,老師是誰?

 在古代帝王中,清朝乾隆算是一個勤政務實的皇帝。他多次沿大運河“下江南”考察,據說每一次都要在宿遷停留。

相傳有一次下江南途經宿遷,乾隆忽然想起自己有一位老師是宿遷人,便下令駐蹕宿遷行宮,準備登門拜望老師。沒想到傳旨傳到老師家,老師卻被嚇得裝起死來。到底什麼回事?這老師是誰?為何裝死?結果如何呢?

乾隆宿遷拜師,老師是誰?

清朝早期,咱宿遷出了一位“少年奇才”。他不僅胸懷大志,更是好學成癖,博覽經典,以詩書琴畫名動鄉里,被譽為“馬陵奇才”。這兩句詩就是他讀私塾時候在自己摺扇上的自題詩。其父看到後深感欣慰,感覺兒子是個可造之才,遂不惜重金送其入京遊學,遂入大興縣籍,拜名師姜宸英(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探花)為師。

想不到的是,宿遷這位“馬陵奇才”最終成為乾隆皇帝的老師,他就是——徐用錫。

乾隆宿遷拜師,老師是誰?

徐用錫,1656年出生於江蘇宿遷。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己卯科舉人。四十八年(1709年)又以已醜科會試第五十五名拔貢士,經殿試獲二甲十九名登進士,被欽選翰林院庶吉士。

徐用錫從經、史、性理之學以至樂律、音韻、歷數、書法等都有精深造詣。大清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聘他設席子家教授諸孫,遂得與李光地議論為學之要。常言道學高為師,因徐用錫博學多才又循循善誘,後被推薦到翰林院擔任乾隆老師。期間,徐用錫治學嚴謹、教學有方,深得乾隆喜愛,遂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

有清一代,科舉考試賄賂舞弊之風屢禁不止。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二月,康熙下詔,任徐用錫為已未科會試主考。徐用錫決心革除久年惡習,為國遴選真才。他嚴肅考紀,嚴辭請託,務使會試風清氣正。徐用錫的做法無疑開罪了一些權貴,考試結束後,對他的非議沸沸揚揚。一些落弟舉子及官場上請託遭拒的小人,相互勾結,“反嗾使言官劾其把持闈事”。康熙經調查瞭解,以“臺臣徇私,發還原疏”,但眾議難排,“終以浮議罷歸”。

這次無由遭貶,上下為之嘆息,而徐用錫無怨無艾,謫居故里,清茶淡飯亦怡然自樂。其時吟詩明志雲——

何處飛鴻振遠音,閒情歷歷楚江潯。

霞暖幽障千年鐵,雨沐冰心一線金。

蘿陽曾杆蹲白鳥,笠兒牛背入青林。

歸來舞向無邊意,漁道桃源深復深。

乾隆宿遷拜師,老師是誰?

閒出光陰容易過。這一晃大清朝就到了“乾隆盛世”。謫居故里的徐用錫終於又迎來了“光明的春天”。這裡還有一段“趣聞”。

話說,乾隆“下江南”,要拜訪自己的宿遷老師。徐用錫知道後頗有幾分緊張。想到當初在翰林院做老師時,對乾隆因年幼貪玩曾多次予以嚴厲地體罰,不由地嚇出一身冷汗。這次是不是要“興師問罪”呢?

一家人經歷了一番折騰。最後演出了一出“裝死戲”。他令全家人披麻戴孝,高搭靈棚,謊稱自己暴病身亡。乾隆駕臨徐府,一見老師突然過世,心裡非常悲痛,便決意要上前祭拜。徐用錫於靈榻上聽得真真切切,因為是裝死並未人殮。他想,要是乾隆真的拜了他,事情就鬧大了。便急忙折身爬起,撲跪到乾隆面前請罪,說明自己裝死的原委,請求乾隆治罪。

哪知乾隆聽了哈哈一笑,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大加讚賞他當年治學有方,盛讚:“如果不是先生昔日諄諄教誨,哪有朕的今日?”言罷,君臣、師徒重新使禮共敘舊日情誼。從那以後,乾隆“下江南”就多了一個宿遷拜師、老師“裝死”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

關注公眾號:宿遷升學指導,免費獲取中小學各科學習資料,還可諮詢解答各種升學問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