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滁州市社会救助努力做到应救尽救、不落一人

「中国社会报」滁州市社会救助努力做到应救尽救、不落一人

本报讯 安徽省滁州市以“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为目标,多措并举,构建完善的社会救助兜底体系,努力做到应救尽救、不落一人,努力实现保基本、保民生、保稳定。

扶贫低保“两线合一”。坚持推动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深度对接,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320元。同时,针对低保保障标准高于扶贫标准的实际,将全市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429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按程序纳入保障范围。今年1-5月份,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5995万元,人均月补差276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低保金5935万元。

医疗救助“应救尽救”。2017年,全市发放医疗救助金14172万元,直接救助11.63万人次。同时,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按照合规总费用10%进行救助,不设封顶线,全市2017年健康脱贫兜底累计保障7799人次,发放保障资金591.66万元。今年1-5月份,全市共资助2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发放医疗救助金4996万元;全市健康脱贫兜底“351”工程累计保障4361人次,发放保障资金394.61万元。

特困供养“提标扩面”。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每个县(市、区)成立一所失能、半失能老人集中供养机构,提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与护理服务水平,建立自理、半自理和全护理人员照料护理机制。同时,将全市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和545元。今年1-5月份,全市累计发放农村特困人员补助资金6980万元。

重残护理“不落一人”。出台《关于对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进行扩面的通知》的文件,将救助范围扩面至分散供养五保户残疾人等六类残疾人。同时还出台《滁州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对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60元护理补贴,确保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今年1-5月份,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284.7万元,惠及重度残疾人43215人。

留守群体“关爱有路”。出台《滁州市农村贫困“三留守”人员关爱帮扶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对重点扶贫县(市)每年给予工作试点经费10万元。设立乡镇儿童保护督导员114名、村级保护专干1197名;开展留守儿童志愿关爱保护活动219次,为3000多名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安全等教育及服务;发动农村党员干部与1.4万名贫困留守老人帮扶“结对子”;通过培训积极扶持生活贫困留守妇女发展生产,1-5月份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50场次、培训4000多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