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科成績真的可以反映學科能力?

大學生的思想國

大学学科成绩真的可以反映学科能力?

記得中學時期,語數英,理化生,史地政。每一門的成績都客觀表明了你這個階段或者是這個模塊的學科水平和掌握情況。大家自然也都接受以學科成績分高低的考核方式。高考成績決定你踏入哪所大學變得無可厚非。

大学学科成绩真的可以反映学科能力?

然而踏入專業細分的大學,學習成績仍能客觀或直接顯示一切嘛?張三在這門專業理論課考了90,李四考了60。就可以說張三對該門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必然高於李四嘛?這顯然有待考究。

大学学科成绩真的可以反映学科能力?

首先,我們來看大學學科成績的成績構成。現如今,大部分高校的成績都分為平時成績和期中、期末考試成績。我們暫且將兩種考試都歸為考試成績。而平時成績又包括考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以及上課表現情況。

拋開考勤這一客觀情況不談。在作業完成情況方面,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班級中學霸完成的作業,該類作業用心程度高,正確率高,質量高,分數自然也高。另一種是借鑑甚至是抄襲學霸完成的作業,此種作業只要不存在錯抄失誤或者是字跡異常潦草等問題,很難在任課老師那裡辨出真假,分數自然也跟第一種作業相差無幾。第三種則是班級剩餘人員獨立完成的作業。該種作業分數較前兩種自然有些差距,但差距是否能讓人心甘情願,我們心照不宣。

在上課表現情況方面,大多數老師為了提高課堂質量以及教學的流暢度,都會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以及參與課堂互動,並以給學生加平時分為條件進行鼓勵。這個方法自然會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以及課堂質量。但該方法是否科學又有待挖掘。首先我們不能保證在加分的激勵下,起來主動回答問題的同學一定是會這個問題的同學,尤其是文科類專業,答案帶有主觀性,只要你的回答不離譜,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套話,一般任課老師都會詢問你的學號加分。其次,性格因素對改問題著實有很大影響,那些由於靦腆或者是不想在該種激勵條件下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會佔有很大比例。這自然影響了平時成績的高低。

因此,就平時成績而言,分數的高低似乎跟你對該門課的掌握水平並不是絕對的正相關,甚至是沒有絕對的聯繫。

大学学科成绩真的可以反映学科能力?

在考試成績方面,與中學時期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學的每一次考試都是對該階段的總體考核,對接受課堂知識的總體考核。而在大學考試中,總會存在範圍與題庫這類東西。這便成了影響考試成績的關鍵因素。成績的高低依賴於甚至取決於你所得到的範圍和題庫是否準確。對於一些理論性和主觀性偏強的專業,如管理學的各類專業,老師所給的範圍一般都是包含考試中所有客觀題和部分主觀題的題庫。這就使得對該門課掌握程度的考核變成了對背功的考核,背的熟,背的久,分數自然高。也使得我們去硬記這道題的A、B、C、D和正確錯誤,而不會想中學時期那樣去深挖這道題的考點。

而考試完成之後,大部分人對該門課的掌握又迴歸為零。那我們所得到的分數,是不是隻說明了我們腦中A、B、C、D和正確錯誤以及名詞解釋記憶的是否紮實。

大学学科成绩真的可以反映学科能力?

由此可見,大學成績著實少了一絲純粹,但卻一直是家長和老師眼中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標準。這自然是一個漏洞,而究其原因,與其說應試教育是始作俑者不如從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兩個主體之中尋找端倪。

大學中,總有人去抱怨老師講課沒意思,通篇念PPT,相反對於那些不帶PPT,用自己的理解去講課的教室抱有很大的好感。而就教育者而言,為了提高所謂的課堂質量以及教育質量,用分數去激勵,用範圍去考核,用功利的方法去挑逗功利的心,只會適得其反。

大学学科成绩真的可以反映学科能力?

而就被教育者而言,自視清高,覺得學科無聊就覺得自己都能自學掌握,以至於使得學科考試變成了背功考試。這便使得受教育者格外的注重分數,因為對不理解的知識狂背,分數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唯一目標。而至於灌進肚子裡多少墨水,沒有人去關心。

很多人總去抱怨大學沒有高中純粹,卻很少有人去想大學為什麼沒有高中純粹。如果彼此都帶著一顆純粹的心,這個世界也難以複雜。如果教育者秉承傳道授業解惑之經。受教育者仍如高中一般,純粹的接受知識,鑽研考究。那分數依舊是學科能力的代名詞。

2. 郵件命名方式為【投稿】+學校+姓名。

3. 如若曾在其他平臺刊發,請提前註明。

4.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