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譜寫一方文化。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土家族苗族兒女,在清江兩岸生息繁行,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化。據統計,我們利川現有文物點264處,分別為古遺址24處,古墓彝92處,古建築64處,石窟寺及石刻13處,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68處,其他3處。其中被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有94處。

今天就跟著小編去領略一下利川這些珍貴文物的風采吧~

▷1◁

首先登場的是國家級珍貴文物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這個是我市“老爺爺”級別的文物,人面雙魚紋虎鈕銅錞(chun)於,產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1)的樂器,是國家一級文物。整個物件通高53.50cm,胸部寬29.60cm,胸部長32.50cm,底部長19.70cm,底部寬18.50cm。

錞於是古代的打擊樂器,始於春秋時期,盛行於戰國至西漢前期,在長江流域及華南、西南地區都有發現,其中以巴人故地發現最為集中,成為巴文化最具特徵性的青銅樂器。

還有跟這個差不多的虎鈕銅錞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1) ,國家一級文物。通高63cm,底部口徑長27.50cm,底部口徑寬23.90cm,胸部長42.00cm,胸部寬36.50cm。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楠木棺材,產於漢代,是國家二級文物。經過上千年的沉澱,楠木的顏色依然靚麗,保存完好,向我們展示著下那個時代的故事。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明“金榜題名”瓷碗,明代(1368年~1644年),口徑9.5cm,底徑4.6cm,通高4.7cm。國家二級文物。古人用最簡單的配色,成就了及其珍貴的文物。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清“覃氏族譜”木雕版,清(1616年~1911年),共95件,國家二級文物。龐大的遺存數量和精美的雕刻,鑄就了它在文物界的地位。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刺繡《群仙祝壽》,中華民國(1912~1949),織繡,絲、棉麻纖維質地,長560cm,寬120cm。國家二級文物。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唐國師玉泉寺大通禪師碑拓片,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長240cm,寬132cm,國家二級文物。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2◁

下面閃亮登場的都是些精美的物件,瞧好了~

這些色彩豔麗的珠子來自清代,“彩色珠串”,屬玉石器、寶石質地,長87cm。不知以前佩戴這些珠子的,是何等美人?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金燦燦的,一看就很值錢!這個寶貝是清金鑲玉帶飾,直徑5.2cm,厚1.3cm,重0.11kg。國家三級文物。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這個玉鐲,是西漢“五祚官監製”玉鐲,直徑8.00cm,厚1.80cm,0.085kg。國家三級文物。一看就具有“文墨”氣息。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下面這個形象奇特的物件是銀盔飾,出自清代,高8cm,直徑4.8cm,0.025kg,國家三級文物。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下面這對聯可不是普通的書法,它可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真是“手巧”,佩服。它是刺繡姚鼐手書對聯,出自中華民國,絲織品,長97cm,寬29cm。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銅手爐,出自清代,底徑13.30cm,腹徑16.80cm,通高9.70cm。相比這麼精美的手爐,我們小時候玩過的火盆,可真是弱爆了。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3◁

除了這些文物,柏楊鎮的大水井古建築群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楊壩鎮水井村,佔地兩公頃餘,由李氏宗祠、李氏莊園和高仰臺李蓋五住宅三大部分組成。建築群的窗欞花樣及柱礎浮雕多達數十種,依天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風格。極具土家特色。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與大水井古建築群遙逼相對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魚木寨,又是另外一種風貌。魚木寨位於謀道鎮魚木村,明洪武二年至清雍正十三年一直為土司軍事要塞。該寨懸崖三迭,關卡雄峙,形如鼗鼓,唯石板古道從 “鼓柄”進入寨內,小道僅寬1米,地勢十分險要。寨內現存清代墓葬10餘座,大如山中之城。每座墓前高大的石碑,精雕細刻,氣象萬千,其風格與皇家墓葬迥異,極具民間風情,堪稱藝術奇珍。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除了這兩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外,利川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分別是步青橋及字庫塔、長坪墓群、諶滿氏節孝坊、大田口李氏莊園、范家老屋、佛堂墓群、花梨嶺天主堂、建南崖墓群、利川三塔、龍水文廟、雀巖墩碑屋、如膏書院、三元堂、石龍寺、大平塘摩崖題刻、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舊址、杜家祠堂、謝家老屋。此外,利川還有3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和71處市級文物單位。它們如同點點繁星,分佈在利川的大地上,作為文化標誌物,照亮了文明的天空。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為了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利川市先後成立了文物事業管理局、大水井古建築群保護管理所、魚木寨保護管理所,爭取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文物保護,取得重大成就,使這些帶著歷史記憶的文物們重泛光彩。

探秘利川“鎮市之寶”,一戰國時代文物,價值連城……

各位市民在古建築群去遊玩的時候,也要注意愛護文物,不得損壞景區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