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重憶紅軍長征過境汝城系列真實故事

汝城縣是紅軍長征進入湖南省的第一站,在舉國上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重憶紅軍長征經過汝城時發生的一系列真實故事,心潮澎湃。這系列真實故事無一不充分體現了習總書記強調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這一顛撲不破的道理。

1934年10月29日,中央紅軍長征進入汝城,歷時16天,經過了熱水、集龍、益將、濠頭、永豐、土橋、附城、泉水、井坡、大坪、東嶺、馬橋、外沙、延壽、小垣、嶺秀、盈洞、文明等18個鄉(墟)205個村,行程130餘公里,歷經大小戰鬥20餘次,摧毀敵碉堡100餘座,斃敵千餘,勝利突破了第二道封鎖線,譜寫了紅軍戰士英勇善戰、克敵制勝的悲壯詩篇。

每次戰鬥之餘,紅軍一到宿營,都要召開大、小群眾會議,宣傳革命道理。紅軍經過鄉墟屋場,到處寫標語、呼口號、畫漫畫、散傳單。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寧願露宿野外,也不願驚擾百姓,還主動幫群眾挑水掃地,儘可能地幫助窮苦百姓,深受群眾擁戴讚頌。

「紅色記憶」重憶紅軍長征過境汝城系列真實故事

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館的《出路在哪裡?出路在哪裡??出路在哪裡???》革命宣傳單

「紅色記憶」重憶紅軍長征過境汝城系列真實故事

1996年發現的一張紅軍六十二年前的“借據”

故事一:散發傳單

在湖南省博物館,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一張題為《出路在哪裡?出路在哪裡??出路在哪裡???》的革命宣傳單。這張由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和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朱德聯名簽署的宣傳單,落款時間為1934年11月7日,當時,長征紅軍正行進在汝城途中。據考證,當天朱毛《出路在哪裡》的文告在汝城縣小垣瑤族鎮大山村擬定,隨後幾天在延壽、嶺秀、文明一帶開始印刷、散發。

宣傳單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各項政治主張,教育人民群眾,中國的出路就是共產黨主張的蘇維埃和紅軍:“我們要立刻取消一切國民黨政府的苛捐雜稅與兵差勞役,取消一切高利貸,沒收地主階級的一切土地財產,分配給貧苦的農民,工人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我們要使每一個工人農民有衣服穿暖,有飯吃飽,取消強迫的僱傭兵役制,改為自願兵役制。把土地分給士兵,改善士兵的生活,不準打罵士兵。”“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共產黨所主張的蘇維埃紅軍,就是你們的出路。你們不但不要反對蘇維埃紅軍,而且還要擁護蘇維埃紅軍,在一切方面幫助我們蘇維埃與紅軍得到勝利!”“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你們的出路就在這裡。”“堅決的為了你們自己的出路而鬥爭!不要懼怕賣國賊劊子手國民黨軍閥,不要懼怕豪紳地主資本家。他們那裡只有少數人,我們這裡有著千百萬的工農群眾。我們還有我們自己的紅軍與蘇維埃政府的幫助,我們一定會勝利,我們一定要勝利,我們無論如何要勝利。”

這張宣傳單是毛澤東“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著名論斷的事實依據,也是我們目前所見中央紅軍長征初期革命宣傳的珍貴實物和文獻史料。

正是紅軍長征沿途廣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才能挫敗國民黨統治集團及其地方勢力企圖利用民族矛盾打擊紅軍的陰謀,使紅軍長征取得了最後勝利。

故事二:讓出擔架

1934年10月29日,左路軍紅一軍團第二師第一團率先進入汝城,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30日,右路軍前鋒——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汝城熱水境內。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東江水、魚王一帶宿營。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躺在擔架上隨中路軍前行。

到達汝城時,毛澤東的警衛員吳吉清患瘧疾發高燒。得知情況後,看到警衛員難受的樣子,還沒從病中完全恢復過來的毛澤東果斷叫停抬著自己行走的戰士,不顧虛弱的身子,艱難地從擔架上爬下來,將擔架讓給吳吉清,並安慰說:“你就安心坐著我的擔架養病好了,同志們抬著你走是要累一些,這不要緊,因為我們都是同志。”

“我們都是同志”,成為紅軍長征中官兵團結、官兵一致、排除萬難的響亮口號。同時,毛主席的這一舉動也給紅軍戰士做出了好榜樣,大家都爭著向毛主席學習,愛護戰士,愛護百姓,一路上譜寫了許許多多“軍民一家”的動人篇章。

故事三:半床棉被

1934年11月6日傍晚,掉隊的3名女紅軍戰士在凜冽的寒風中來到了一個沙洲村。她們沒有進村,而是敲開了離村幾十米遠的一間破茅草屋……茅屋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傾其所有為飢餓疲憊的女紅軍戰士做了一頓飯。然後,女主人徐解秀將她們領到了床邊。那是一張用南竹釘成的床架,床上的破席下面墊著稻草,女戰士忙將她們唯一的棉被打開……第二天天矇矇亮,女戰士們醒來發現,男主人朱蘭芳一直睡在門口的草堆上守護著她們。臨走時,一位女紅軍戰士拿剪刀將那床棉被剪成了兩半,說:“等革命成功以後,我們一定會來看你們,到時候帶一床很新很暖和的棉被給你們。”徐解秀眼睛溼潤了,堅持要朱蘭芳帶路,領著紅軍女戰士翻過前面的大山,追趕大部隊……

然而,這一去,朱蘭芳卻再也沒有回來,只剩下徐解秀天天在村頭守望,半床棉被一直被徐解秀一家好好地保留著。

1984年11月初,重走長征路的《經濟日報》記者羅開富來到了這個村莊。80多歲有點恍惚的徐解秀以為是紅軍回來了:“你們打回來了?你們勝利了?那3名女紅軍什麼時候能來?我家男人怎麼還不回來呀?”聞聽此言,羅開富被感動了,他將這個故事整理後,以《三個紅軍姑娘在哪裡》為題發表了文章。當時還健在的鄧穎超讀了報道後,馬上給記者打來電話,表示要想辦法找到那3名女紅軍。鄧穎超還特意買了一床新棉被,委託記者送給女主人。當羅開富帶著眾人的心意重返小山村時,大娘卻在3天前剛剛去世,她閤眼前曾經說:“一定要跟共產黨走,因為共產黨是隻有一條被子也要分一半給你的好人。”徐解秀老人彌留之際告誡兒孫們的話,從此就成為了她家的家訓。

「紅色記憶」重憶紅軍長征過境汝城系列真實故事

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營地舊址文明鄉秀水村朱義輝家

「紅色記憶」重憶紅軍長征過境汝城系列真實故事

汝城濠頭紅軍樓

故事四:紅軍借據

1996年暮春的一天,汝城縣延壽瑤族鄉官坑村村民胡運海在整修灶臺時,發現了一張62年前的“借據”。上面寫著“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穀壹佰零伍擔牲豬叄頭重量伍佰零叄斤雞壹拾貳只重量肆拾貳斤此據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具借人葉祖令(印章)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

1934年11月,當紅軍長征前衛部隊到達延壽時,當地瑤民們難明真相,不知是紅軍還是白軍,聞訊之後,急忙趕著自家的雞鴨牛羊,扛著僅有的糧食,向偏僻無人的山谷逃去。

為了消除群眾的疑慮,紅軍在村宗祠、學校旁自扎草棚,並嚴令紅軍戰士不得在農戶家借宿,更不得取農戶的一錢一物。

如此一來,瑤民開始慢慢地瞭解了紅軍部隊,此後幾天裡,東躲西藏的群眾也陸續回到瑤寨裡。

幾天來一直關注著紅軍動態的胡四德得知紅軍為突破國民黨設置的第二道防線已有幾天幾夜沒進食時,心裡很難受。當天晚上便召來族人,一同商討如何幫助紅軍籌集糧食。

第二天下午,在胡四德帶領下,從各家各戶各村各寨籌集來的105擔稻穀、3頭生豬、12只雞便送到了司務長葉祖令的手中。一位姓楊的老大娘還特意將自己僅有的高粱、玉米做成餈粑乾糧送給紅軍……

部隊轉移時,司務長葉祖令將一張借據鄭重地交給胡四德說:“伯伯,現在紅軍籌款非常困難,一時拿不出錢來償還您的財物。深信在不久的將來,全國就會解放,那時候,請您拿它去找政府兌換吧!”

1997年5月17日,中共汝城縣委、縣人民政府、縣人武部在官坑村舉行隆重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長征途經汝城借據兌現儀式”。按借據物資摺合該年市價,由縣政府向胡四德的唯一繼承人胡運海歸還1.5萬元人民幣。胡運海將其中的13930元捐獻給村裡新建學校。

故事五:一隻藤碗

1934年11月13日,紅軍長征來到了嶺秀長洞的鉤刀坳,後衛部隊紅八軍團二十一師、紅九軍團二十二師奮力阻擊追趕而來的國民黨湘軍六十二師兩個旅,國民黨軍遭到重創後狼狽退縮。

次日清晨,上山割草的貧農青年羅秀林發現在一個守野豬的敞棚裡躲藏著一位受傷的紅軍戰士。因擔心連累小羅一家,紅軍不願回村裡療傷。隨後,小羅冒著生命危險,每日早晚兩次避開敵人的搜查給紅軍送飯送藥,並細心地給紅軍療傷。通過精心照顧與醫治,紅軍戰士腳上的傷口慢慢好轉。臨別時,小羅又把家裡僅有的四筒米送給他做乾糧。紅軍戰士為表心意,把父親留下的一隻藤碗送給羅秀林作紀念。後來,這隻藤碗迎來了汝城的解放,由嶺秀鄉東山村村民羅克明捐獻給了紅軍長征革命文物紀念館保存至今。

故事六:接力守墓

2015年清明節這天,在外經商的鐘文瑤特地從廣州趕回到汝城縣泉水鎮正水村的家裡,像往年一樣,帶領全家人又來到山上,為紅軍掃墓。至今,鍾文瑤家祖孫五代,接力為無名紅軍首長掃墓已經80年。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紅軍在湖南汝城突破第二道封鎖線時,受傷的幾十名官兵來到正水村梁君洞時,有三人再也走不動了。其中一位首長犧牲,被掩埋在水頭坳。犧牲前他留下一把算盤、兩顆手雷,交給兩位受傷的戰友。兩位戰友眼睜睜望著首長撒手而去,痛苦萬分。這時,村民鍾越祥、李慈娣夫婦恰好趕集經過這裡,知情後勸兩位傷員趕快下山療傷。療傷期間,兩位紅軍教鍾越祥等識字、算數、打算盤。李慈娣到山上採些草藥給紅軍敷傷口,幫紅軍做飯。傷好後,紅軍把算盤和手雷留下來,目前這3樣物品都保存在汝城檔案館。

從那時起,鍾越祥一家代代相傳,祖孫後代都把這座紅軍首長墳當成祖墳,年年清明節都去祭奠。今年,鍾文瑤把剛出生不久的小兒子也帶了回來,一起到山上給紅軍掃墓。他說,等兒子長大後,一定要告訴他這個故事,讓紅軍精神和先輩傳統世代相傳。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媒體對此分別進行了詳細報道。

後記:

當年紅軍長征經過汝城時,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上面這幾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些真實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時期,都要始終堅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都要始終堅持密切聯繫群眾的好作風。

近年來,汝城縣大力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建設一城三地,推動綠色崛起”的發展定位,突出產業主導、市場主體、小康主題、脫貧主線,統籌做好了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抓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努力讓汝城人民共享全面小康幸福生活,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發展的成就真切實在,振奮了人心,贏得了民心。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時,重憶紅軍長征經過汝城的系列故事,不由感慨萬千:回顧歷史,著眼當前,展望未來,意義重大。

(作者系中共汝城縣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